【书画中的雄浑】从黄宾虹的《黄山汤口》来看雄浑的完备性

书画艺术之窗 2024-03-05 12:26:39

道是自内而外的无所不包,故除了所独具的一些特点,如内涵的极大丰富,气象万千,规模宏大之外,雄浑还有着完备性的特点,这种完备性在二十四品中便体现为雄浑对于其余各品的包含。比如,黄宾虹的《黄山汤口》和梵高的《麦田群鸦》都可以称得上是雄浑的作品,而在这两幅作品中便可以找到其余各品的元素和内容。

首先来看黄宾虹的《黄山汤口》。画面中不难找到作者对于事物各种细节的准确把握和表达,如潺湲的河流,嶙峋的山石,苍劲的枝叶,消散自在的人物等,这些精彩的细节层层累积便构成了整幅作品的光彩焕发,这是纤秾。线条与墨色的多层次融合产生出一种陆离斑驳的原始力量感,高山的混元洪荒,树木的奇倔生姿在金石味线条的刻画下使人感受到一种悠久的岁月感却又不会因这种时间距离产生隔阂,这是高古。

在看似凌乱的表象之下又不难发现整个画面的布局沉稳平衡、端庄大气,在局部与细节的处理上则又充满了灵动的变化而不呆板,奇正相生,变化无穷,这是典雅。黄宾虹对于细节的表达又不是追求表相真实的纤毫毕现,而是根据画面的需要进行程度不同的抽象概括,从而能够表达出内在精神所认知的更高层次的真相,所谓炼形出神,这是洗炼。自然的才是真实的,真实的才能自然,对于种种真实的获得却要依靠本真心灵,黄宾虹用心感悟大自然,并直抒胸臆,从而能在作品中表达出内在的精神本然,这是自然。

在《黄山汤口》中不难发现黄宾虹“黑密厚重”的典型特点,但在这“黑密厚重”中又处处留有气和眼,厚重却又不失空灵,从而尽得以无该有,以少喻多,虚实相生之妙,这是含蓄。作品从细微处的一笔一墨到整体上的大气雄浑,从技法层面到思想层面再到精神层面,可以说从大到小,从内到外都实现了有机融合和风格上的统一,这是缜密。艺术中一切真实都需要进行合理的形象化表达,这是艺术的重要属性之一,而画面中的人物、房屋、高山、流水等文化符号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们之间的交相发挥,意蕴无穷,这也是中国画的传统优势,比如人物既代表着生命,又代表着精神追求,还代表着天人合一等等,这是实境。

可以说,绘画作品本身便承担着双重职责,也即它既要是某种感性物象的表达,又要是创作者内心精神的一种表达。前者是形,后者是神,但完美实现这种融合则需要长期的磨炼,《黄山汤口》便做到了形融于神,神融于形,形神合一,这是形容。而要在绘画中将同一层次甚或多个层次的内容充分表达出来便离不开一种曲折详尽(包括内在的和外在的)的表达,画面中一波三折的线条便可以看作是这种表达的基本形式,从精神性的内容到物象性内容的层层展现而又不生障蔽,不失本真,这是委曲。

黄宾虹最大的功绩是吸收了西方绘画近代以来包括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等画派的先进元素,将对于物象和精神的模糊化表达成功引入到了中国的水墨画中,因为模糊代表着人们认识的相对有限和事物抽象高层面所代表的更多的可能性,也即将对于事物的表达从固定真实、静态真实发展到了动态真实和模糊真实,而这是一种更高层次、更接近于事物真相的真实,这是超诣。画面上方是大片的留白,留白是中国画的一大传统和特色,从哲学意义上来讲,一切事物可见、可知、可言的都永远只是其整体的一部分而不可能是全体,一切事物也都逃脱不了从无到有而又终将复归于无的轮回,无相生万相,万相归无相,这是冲淡。

注: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

【书画中的雄浑】真实的客观性与条件性是雄浑得以成立的前提

【书画中的雄浑】雄浑是内在的无限生机活力和外在的无限变化可能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