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即位不久,就把目光投向了玉门关以西的广阔天空。他迫切想要的,就是打通那条通过丝绸连接东方和西方的黄金商道和文化通道。
那时挡在大唐与西域之间的第一道障碍,是趁隋末战乱重新崛起的突厥人。他们兵强马壮,来去如风,几十万大军扬起的滚滚烟尘也足以令对手胆寒。
大唐建国之初,唐高祖李渊迫于形势不得不向突厥人称臣,这是初唐时期一段耻辱的历史。唐太宗痛心疾首,决定以彻底击败突厥人来洗雪国耻。
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冬,东突厥内部分裂,颉利可汗与突利可汗同室操戈,互相攻击不断,薛延陀、回纥等大小十余部族脱离突厥与大唐结盟。
就在这个时期,突厥境内大雪成灾,羊、马死亡无数,饥饿成了战争之外的第二大威胁。
机会来了!唐太宗当即派名将李靖、张公瑾、李勣、丘行恭、柴绍、卫孝节、薛万彻、李道宗率领六路大军同时出击。
东突厥全面溃败,突利可汗自动请降,颉利可汗兵败阴山,成为唐军俘虏。东突厥灭亡,唐王朝顺利打开了通向西域的门户。
唐太宗至此也获得了周边小国共奉的尊号——“天可汗”。
对于锐意进取的唐太宗来说,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637年5月,李靖战平吐谷浑,大唐领地继续向西延伸,来自丝绸之路的可观实利也渐渐充实着唐帝国的金库。
唐太宗对此感到满意,因为满意,他的心里也就有了更大胆的想法:进军高昌!
这一决定在朝廷中激起了轩然大波。
当唐太宗询问公卿大臣时,听到的都是些反对的声音:西去高昌(今新疆吐鲁番),沿途水草少见,鸟兽绝踪,万里行军,岂能轻易得手?就算侥幸攻陷孤城,也难以据守,终归无用。
唐太宗却不肯罢手,他用皇上绝对的权威作出了最后的裁定:由侯君集挂帅出征。
消息传来,高昌王魏文泰只是用鼻孔“哼”了一声,认为唐太宗的想法无异于痴人说梦。
但唐朝大军还真的来了,来得快,来得突然。魏文泰见状大惊,当场晕倒在城楼之上,再没有苏醒过来。
唐军填堑攻城,飞石如雨,城中居民都躲在房子内不敢出来,一时人心惶惶,文泰的儿子智盛自忖守不住,于是选择了投降这一减少军民牺牲的办法。
捷报传来,唐太宗喜不自胜,当即下令改高昌为西州,纳入唐朝版图。
有了西州这一基地,唐太宗对丝绸之路的经营便有了更加稳固的军事保障。此后又逼降西突厥,征服焉耆、龟兹,先后设立庭州和安西都护府,足以为丝绸之路提供充分的军事保护。
至此,唐太宗有理由踌躇满志了,他在一次盛筵中向西域各国、各部落的来使宣布;西突厥已降,所有商队就在这条黄金商道上放心通行吧!
唐太宗话音未落,在座来使和胡商便报以热烈的欢呼。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误食丹砂中毒,弥留之际,仍念念不忘丝绸之路东端的两只拦路虎——高丽和百济。他的未了心愿,最终在高宗和武则天的努力下得到实现。
参考资料:《隋唐人物述评》(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皇帝图传·唐太宗传》(光明日报出版社)、《唐太宗李世民传》(吉林人民出版社)等
恶心死我了,商道到底是谁打通的?不懂可以去查历史,不要为了舔李二就来信口开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