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太难了!
篇文章是丹·希思《上游》这本书的最后一篇文章。主要想说一下上游思维有多难。
在中华文化当中,士是对读书人很基本的一个要求,每个读书人心中都怀揣着建功立业的梦想。我们追求学问,旨在振兴国家、造福人民、变革世界。如果年轻学子未能从书籍中汲取这种使命感,那么他们的学习便失去了灵魂。作为读书人,我们应有这种雄心壮志。
面对挑战,你可能会说,你无所畏惧,愿意勤奋工作、勇往直前。如果必要,你甚至愿意为民请命,与不公不义抗争——无论是对抗敌人还是贪官污吏。
这些态度固然值得赞扬,真正的困难远非如此。当有明确的敌人时,你至少清楚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可能只是缺乏足够的力量。
真正的挑战在于那些不明确的困境。对于真正致力于做事的人来说,他们的烦恼并非来自显而易见的障碍,而是源于那些模糊不清、难以捉摸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更深层次的洞察力和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灾难时刻在灾难的叙事中,没有谁被视为英雄有些灾难留下了深刻的烙印。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席卷美国新奥尔良,造成了数千人丧生和巨大的经济损失,而政府的应对措施被广泛认为是国家的耻辱。尽管事先有多次警告,甚至在灾难发生前不久,政府还组织了一次演习,但似乎所有的预警都被忽视了。

卡特里娜飓风
这并非关于新冠病毒的故事,而是关于一个本可以避免的悲剧。专家们早已警示新奥尔良堤坝的脆弱,而一家名为“创新应急管理”(IEM)的私人公司,甚至精确预测了飓风可能带来的灾难——包括降雨量、水位上升,以及需要转移的人数。他们的预测与实际发生的情况相差无几。
当地政府并非完全忽视了IEM的预测,他们在灾难发生前一年还进行了一次演习。那么,为何实际的救援行动仍然如此失败,导致如此多的人员伤亡?
或许,我们应该问的是,为何死亡人数远低于最初的预测?IEM原本预计的死亡人数是6万,而实际死亡人数为1700人。这一差异的背后,正是因为那次演习。
演习中,一个关键的决策是将一条高速公路改为单向,以便更快地疏散人群。这一决策涉及到封闭路口、指导民众、分发地图等一系列复杂的操作。在演习中,警察耐心地回答灾民的问题,但后来发现这严重耽误了时间。因此,实际灾难发生时,警察被指示只使用手势引导,不允许停车询问。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演习和准备,才成功转移了120万人,将可能的死亡人数从6万减少到了1700人。
然而,在灾难的阴影下,这些上游的努力往往不为人所知。人们记住的是救援的不足,而非预防的成功。在灾难的叙事中,没有谁被视为英雄。
即使把灾难给完全避免了,你还是没有功劳设想一下,如果你的工作成效卓绝,成功地阻止了一场灾难,结果会如何?很可能,你依然默默无闻。
在2000年之前,世界曾面临所谓的“千年虫”(Y2K)问题。程序员为了节省存储空间,将年份简写为两位数,例如将“1995”简写为“95”。这引发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当时间到达2000年时,计算机系统可能会将“00”误认为是1900年而非2000年,人们担心这将导致银行和政府系统的崩溃。

“千年虫”(Y2K)问题
克林顿政府为此指派了一个专家团队,投入了大量资源来解决这一问题。他们的努力取得了成效,2000年1月1日,世界平稳过渡,只有一些小的波折。
然而,即便如此,这些专家并未因此获得赞誉。相反,事后许多人声称“千年虫”不过是一场骗局,专家们的辛劳被质疑,甚至被贬低。
现在,如果有人问我“千年虫”是否真的存在,我也无法给出确切答案。我们只能说,在上游领域工作,就必须接受这样的现实:你的作用往往不为人知。
在下游,当你拯救了一个孩子或阻止了一场灾难,你会获得掌声和荣誉。但在上游,通常没有这样的胜利时刻。做得好,你可能成为一个无名英雄;如果灾难仍然发生,即便你已经尽力,也可能受到指责。
在公共事务领域,大多数情况下无法进行随机实验。没有人能够确知,在那个没有你的平行宇宙中,会有怎样不同的结局。
随机实验的难处随机实验的概念听起来直截了当:将参与者分为两组,对实验组进行干预,对照组则不采取行动,最终比较两组的结果,以验证干预措施的有效性。然而,在实践中,这一过程充满了挑战和道德困境。
以芝加哥的“成为男人”项目为例,该项目旨在通过心理辅导减少青少年犯罪。在2009至2010年间,项目在18所高中实施,提供了27堂课程,但在结果揭晓前,无人知晓其成效。
辅导并非万能,老师们目睹了学生卷入暴力、被捕,甚至遇害。在项目结束后的九个月,芝加哥大学犯罪研究中心公布了随机实验的结果,显示实验组的表现显著优于对照组,成为项目创始人职业生涯中的高光时刻。
能够证明自己的工作有价值是一种幸运。许多教师在教育生涯中,面对学生的成败,却永远无法确切知道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多少人,甚至是否真正有过影响。

随机试验充满了挑战和道德困境
随机实验的执行是严格且有时显得无情的。以南卡罗来纳州的“护士-家庭伙伴关系”项目为例,医护人员在长达六年的实验中无法接触数据,且被禁止学习新的护理方法,以确保实验结果的纯粹性。
即便实验结果正面,推广这些项目也面临着“规模问题”。“成为男人”项目的扩大实验显示,大规模实施的效果不如小规模实验。这是因为质量难以保证。在小规模中找到热心人士容易,但扩大到更大规模则困难重重。社会服务不同于快餐连锁,无法保证每一处的服务质量一致,优秀的教师和医护人员是不可复制的。
这一挑战困扰着整个学术界:社会项目往往在小规模实验中表现优异,但在推广时却遭遇重重困难。
什么是使命?这就是!设想一下,我们有一个既有效又可推广的项目,是否就意味着它可以顺利推广呢?在美国,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中心(CMS)的官员达尔沙克·桑哈维(Darshak Sanghavi)的任务是寻找那些能够节省医保开支的创新方案。
桑哈维发现了一个预防糖尿病的项目,该项目通过数据分析识别出未患糖尿病但处于高风险的人群。政府资助他们参加社区锻炼课程,目标是每周至少2.5小时的体育活动,哪怕是散步,并减轻体重5%。随机实验表明,这一项目显著降低了II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且能将发病时间推迟四年,为参与者争取到了额外四年的健康生活。
2015年,桑哈维申请推广此项目,却遭到了CMS的拒绝。理由出人意料:项目实施后,高危人群的寿命将延长,从而增加医保支出。
桑哈维对此感到愤慨:政府为了节省开支,竟然不愿意让国民活得更久。这难道不是资本主义的弊端吗?
冷静下来后,桑哈维给CMS高层写了一封信,信中强调医学道德的首要原则是“不伤害”,所有医疗相关人员都应遵循这一原则。他建议CMS的条例中应增加一条规定,不能将延长寿命带来的额外开支视为可节省的开支。最终,CMS采纳了他的建议。
虽然希思没有透露那个预防糖尿病的项目是否最终获得了政府支持,但桑哈维的胜利意义更为深远。因为他的坚持,未来可能不会再有类似的项目因为如此残酷的原因而被拒绝。这场胜利虽无声,却至关重要。

不能将延长寿命带来的额外开支视为可节省的开支
上游思维的真正难处上游思维的真真难处在于它常常不被理解,甚至遭到反对,很多时候,连你自己都不知道这件事做得对不对。在这个世界里,问题错综复杂,解决方案并不总是一目了然,成功也不总是那么英雄式和彻底。这里的故事往往没有好莱坞式的结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