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开始实施,其中明确规定义务阶段民办学校在校生的规模要控制在5%以内,这样看起来,民办教育的发展前景似乎并不算太好。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的是,政策并没有提到取缔二字,而是规定了所占比例,这就说明这次改革规范的意味要强于去民办的意味。

那也就意味着,只有那些教学理念先进、教学质量高、口碑好、前景不错的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才有可能得以继续生存。从这个层面来说,反而是这些能够留下来的学校,更加值得我们去关注。
但是不得不说,相比较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公办学校而言,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收费那可真的不低,就拿上海来说:
2022年上海民办初中最贵的5所学校,分别是:赫贤学校(10万/学期)、惠立学校(9.6万/学期)、德闳(9万/学期)、诺达双语(9/学期)、康德双语(8.9/学期)。
上海赫贤学校,是全市唯一一所学费踏入10万/学期的学校,也是上海收费最贵的一所民办学校。
民办初中学校中,7万元以上的有10所民办初中,5万-7万区间的有19所民办小学,3万-5万区间的有14所民办初中。

由此可见,动辄9万10万每学期的收费,可不是任何一个家庭都能负担的起的,其实我们几乎可以肯定的说,这些民办学校也就基本上跟贵族学校划等号。虽说全国其他地区的收费可能不如上海那么高,但是跟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比较,也都百分百属于贵族学校行列。
于是有钱人,花钱上贵族学校,既不耽误自己赚钱做生意,还能通过贵族学校的高标准办学条件,助力自己的孩子考入理想的学校,就成为了部分手头宽裕人群的不二之选。

但是事实情况果真如此吗?
1、民办学校不是你有钱就能进,是有条件的!不同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的政策,几乎所有的民办学校一定是有自己的相关录取标准的,比如几乎都存在的录取考试,这在公办学校是不可能有的。而且对于考试,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种考试,文化课的考查只是其中一部分。
除了考试成绩,往往还要了解学生各方面的信息,比如你的特长爱好、钢琴小提琴到几级,有没有担任过班干部,有没有过社会实践的经验,甚至有的学校不光面试学生,还要面试家长,可以说是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想不到的。

所以不能说万里挑一吧,但是也差不多,换句话说,有钱还真的不一定能进得了民办学校的门。因此,但凡是能进得了民办学校的,不仅仅是学习成绩,几乎在各方面都比常人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样的底子其实已经为将来的突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实这些孩子进入哪所学校都一样能成才,只不过民办学校有些更加超前的理念,更加宽广的社会资源网络,更加创新的教育发展思路,使得这些孩子的未来多了更多的可能性。

有一个现实情况是,由于政策的进一步收紧,民办学校的招生已经比以前收窄了很多,以前的民办学校跨市,甚至跨省招生,那都是常事,但是现在别说跨市,就是在同一地市,有的跨区都挺费劲。
正因如此,民办学校的生源来源压缩,生源的质量当然就今非昔比了,如果说放在以前是民办学校挑学生,现在可能就是学校家长双向选择了,你选择了人家,人家家长不见得能相中你学校。

所以很多时候,在找不到足够优质生源的前提下,民办学校为了平衡收支,放低姿态,降低录取标准也就成为了不得不做出的抉择,这也就为接下来的口碑埋下了一定的隐患。毕竟民办学校良性循环的驱动力主要还是要靠升学率,如果升学率不高,就直接会影响接下来的招生。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能进得了民办学校的,可不再都是学习优秀的学生,对于那些放低标准收进来的学生,虽说其提升的概率还是要高于公办学校(毕竟民办学校的小班制教学加上师资方面的优势还是要比公办学校更加的突出),但是不得不说与此同时,学生不优秀的概率也同时在增高,这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即使是民办学校,好不好也还是要分地区,也要分情况,绝不会存在说只要进了民办学校就前途无忧的说法,所以到底前景如何,未来是荆棘丛生还是光明大道,其实说到底还是学生自身的素质,这个什么时候都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