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亮一个长相英俊的男人,雄心壮志无能,险些毁了整个东晋

纵横蓝星 2023-06-07 09:00:00

庾亮仗着自己的外貌和关系,一步一步登上了东晋统治者之位。但庾亮空虽强,却无真本事,急于铲除异己,失去了民心,对用兵之道一窍不通,险些害得司马氏失去王位。

魏晋时,随着儒经的衰落,老庄的玄学大行其道,庾亮亦未能“免俗”,他“好《庄》《老》,体态雄健,以礼而行”。庾亮长得英俊潇洒,既有晋元帝司马锐的赏识,又有东海王司马越的认可;庾亮对于国家大事的看法,得到了王导和王敦等人的高度评价。有了这些大人物的支持,庾亮一飞冲天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司马睿去了南方,不但将庾亮的妹妹许配给了他的爱子,也就是后来的晋明帝司马绍,并且将庾亮推到了朝堂之上,成为了事中、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司马绍对庾亮也格外的信赖,二人成了“布衣之交”,后来司马绍又将庾亮提升到了中书监的位置上,执掌机要。

在司马睿建立的初期,他与王导和王敦共同执政,司马睿想要夺回自己的大权,便提携了一些士族,用这种方式来对付,但这种做法却引起了王敦的不满,于是王敦便造反了。

司马睿算得上是最郁闷的一位,在王敦的骑兵面前,他无法抵挡,只能带领文武百官,与王敦握手言和,委任王敦为宰相,统领中外诸军,录尚书事。王敦和他的狗腿子们嚣张无比,尤其是司马睿被活活气死后,王敦更加嚣张,连皇位都想要得到,所以他打算先把司马绍干掉,然后再取而代之。但并非人人都对王敦忠心耿耿,司马绍借温峤,郗鉴,庾亮,王允之之手,将追随王敦造反的那些人全部斩杀。

在王敦叛乱被平息之后,本来可以有所作为的司马绍却一病不起,这让刚刚恢复平静的东晋再次蒙上了一层阴影。庾亮不见司马绍,以为是司马宗所为,而这个人又与王导和庾亮意见不和,想方设法,终于让庾亮在自己的寝宫里看到了司马绍。庾亮痛哭流涕,痛斥司马宗等妄图谋朝篡位的奸佞之徒,让司马绍将那些不忠之臣逐出朝堂,让他执掌朝政。司马绍不听,却对庾亮深信不疑。

八王之乱,胡族东山再起,向北扩张;王敦之变和内讧,让他失去了中原,也不知道庾亮到底在想什么,他到底是一门心思向北方讨伐,恢复晋朝,还是打着为自己谋福利的旗号。当时的晋成帝司马衍还很年轻,虽然庾文君在朝堂上担任了摄政的角色,但庾亮却独揽大权。庾亮打着皇亲国戚、文武百官的旗号,做起了“辣眼”的事情。

庾亮一反王导在位时的仁慈,率先将司马宗及其亲信斩尽杀绝,被视为是要将宗室连根拔起。至于外患,镇西军将军祖约和荆州刺史陶侃,两人都是军中精锐,却不是主事之人,心中不满,庾亮非但没有安慰他们,还不断挑拨他们。历阳内史苏峻以征讨庾亮之名与租约结盟造反。

原本庾亮并未将苏峻与祖约之难放在心上,而是担心荆州刺史陶侃,此人统领荆州湘雍梁四州兵马,声名赫赫,且因未入辅中而心生怨恨。庾亮派温峤去江州,就是为了监视陶侃,“我担心他在边关走得太远,不能踏入雷池一步。”说来好笑,陶侃非但没有造反,反而在庾亮倾覆之后,力挽狂澜。

咸和三年,京都建康被苏峻夺去,庾亮慌忙逃亡,晋室岌岌可危。事实上,早在苏峻出兵之前,以及大军抵达建康之前,就已经有不少人给庾亮出谋划策,然而庾亮自诩文武双全,一个都不肯听,所以,他不但没有让东晋重新崛起,还让他再次陷入了绝境。

卞壸曾经建议庾亮,让他未雨绸缪,可是庾亮以为这是一场灾难,却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可是等苏峻的人去抢了许多盐和大米,庾亮才后悔。当苏峻大军抵达京城时,陶回又向庾亮提议,但庾亮还是没有接受。

“苏峻造反,京都陷落,后来被人欺凌,便因忧愁而崩溃,京城陷落,百姓哭声四起,庾文君惶惶不可终日,如果她不急于一时,如果她能察纳雅言,就不会落得这样的结局。

在这一次逃亡中,庾亮思虑良久,他舍弃了自己的身份,将陶侃推为讨贼团首领;为保卫白石堡而战斗到最后一刻;在这场战争中,他再次变得强大起来,和所有人一起打败了苏峻,为司马氏重新夺回了江山。

咸康五年,后赵皇帝石勒去世,庾亮率军攻打后赵时,生擒了荆州的李闳和巴郡的黄植,但是在面对后赵时,却是损失惨重,豫州的毛宝被杀,重镇也被攻破。毛宝是当年平定苏俊叛乱的有功之臣,是庾亮的心腹,听到毛宝死亡的消息,庾亮痛哭流涕,不久后也撒手人寰。

“居心叵测,庾亮和殷浩都是忠心耿耿之人,只可惜时机不对,位置不对,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要说对东晋的忠诚,庾亮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在外镇统帅大军,他没有王敦那么大的野心,在北方战败之后,他也没有那么鲁莽。只可惜,庾亮虽然才华横溢,为东晋立下了汗马功劳,若非他的妹妹庾文君和他的侄子晋成皇撑腰,庾亮怕是已经被斩首了,根本不可能坐上这个位置。

5 阅读:30
评论列表
  • 2023-06-07 09:06

    人家长得好看,就什么都怪人家吗[捂脸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