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宪宗以恢复贞观,开元盛世为自己的使命,又是怎样在动荡之后中兴的呢

纵横蓝星 2023-06-14 15:17:16

经过了安史之乱,大唐历代君王都对那些掌握着权力的诸侯忌惮不已,对他们的江山图谋不轨,所以他们都想要以削藩的方式来稳固自己的统治。安史之乱后四十三年,唐宪宗李纯时,先后经历了肃、代、德、顺四代,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为唐宪宗中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没有人会知道,所谓的“中兴”不过是一个空头支票,为什么唐宪宗一心想要复兴大唐,却在刚刚获得了一些成绩后,便放弃了自己的梦想?

天宝十四年(七百五十五)安史之乱,仅仅一年之后,长安就沦陷了,李氏宗室又一次陷入了亡国的痛苦之中。肃宗李亨,代宗李豫,德宗李适,顺宗李诵,都对藩镇的强大深恶痛绝,对皇族的内讧深恶痛绝,在掌握了足够的力量之后,他们就会进行一场大清洗唐宪宗李纯受到历代皇帝的熏陶,也是如此,但他的野心更大,那就是恢复贞观开元。

元和元年(806),唐宪宗登基不久,便遭遇了一场变故,西川节度使韦皋因病去世,其亲信刘辟乘势

而起,称帝称帝。唐宪宗最初的想法,就是将刘辟提升为节度司的副手,暂时代理节度司的事务。雄心勃勃的刘辟自以为这样勒索朝廷的大好时机不可错过,便明目张胆地索要三川,并派军讨伐李康作为东川节度使。刘辟在击败李康之后,与官军交战中屡战屡败,最终与亲信一道被押往长安,就地正法。

唐宪宗对刘辟等人的处理方式很简单,就是“处死之罪,以示惩戒”,杀死刘辟,只是大唐恢复元气的第一步。还有镇海节度使李锜,他的靠山要比刘辟硬得多,不但是皇室重臣,还掌握着粮草和漕运的权力,而且还能招揽当地的私军。李锜狂妄自大,觉得自己太过嚣张,会被朝廷压制,便让自己的亲信去攻打五州的总督,想要建立自己的政权。就像李吉甫说的那样,李锜兵溃不成军,在唐宪宗的严刑拷打下,揭穿了他的图谋之后,他就自杀了。

唐宪宗之所以能在登基初期取得胜利,与杜黄裳和李吉甫主张“削藩”政策的实行密不可分,因为有了他们的“变法”,节度使很难在藩镇中取得真正的权力,所以唐宪宗才有机会把精力放在了发展经济上。唐宪宗在元和三年(808)又加封裴垍为中书侍郎兼同中书门下记章事使,以统领朝廷政务。在裴垍任职的那段时间里,大唐蒸蒸日上,国泰民安,国泰民安,唐宪宗中兴,他只在位两年,便去世了。其后,唐宪宗先后举荐李绛,武元衡,裴度,并尽力环绕唐宪宗左右,协助宪宗完成了“元和中兴”。

这些“贤臣”果然名不虚传,不但协助宪宗治理国事,而且也在不断地选拔年轻的、敢于直言的大臣,如白居易,韩愈,元稹等等。但唐宪宗和大臣们之所以能和平共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铲除藩镇,恢复国力。元和七年(八百一十二),魏波节度使田季安死了,继位的是他的儿子田怀谏,但田怀谏只有十一岁,还不能执掌军队,所以军务都是由他的随从蒋士则等人做主。蒋士则办事不利,惹得三国将士震怒,田弘正力排众议,将六州收编,田弘正被封为魏博节度使,大柱国,易国公,魏博三国将士得到一百五十万两银子,让六州将士在一年之内恢复元气。

像田弘正这种对朝廷忠诚的节度使,唐宪宗可以宽宏大量,但是像淮西吴元济这种亡命之徒,唐宪宗的态度就是:揍!淮西节度使吴少阳在元和9年(814年)因病去世,他的儿子吴元济未留遗书,独自带兵打仗,与河北诸镇通商。因为太过沉寂,再加上官府对他的客客气气,令心高气傲的吴元济以为他胆小怕事,起了叛乱。但是这一次的战役对于唐宪宗而言却是极为不利,他调集了数万大军,打了好几年都没有

打赢,唯有裴度屡次力挺,亲自上了战场,帮助宪宗分担压力,而唐邓节度使李愬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大雪中突进蔡州,活捉了吴元济,并且平定了淮西。此时大唐局势,藩镇势衰,中枢盛,所以程权横海节度,刘总卢龙节度,王承宗成德军节度,韩弘宣武节度,纷纷臣服,所谓的“藩镇在河南以北三十馀州之地,称霸天下”,也就成了历史。

但是,由于唐宪宗的权利不断扩大,大臣们、后宫们以及太监们的力量不断壮大,因此,他不得不重用那些效忠于他的太监们;唐宪宗为求中兴,努力寻求仙丹;唐宪宗为了阻止郭子仪的外甥女郭氏插手朝堂之事,下令废除皇储之制,并且大力培养李宁这个与郭氏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子,但没过两年,他就病逝了。唐宪宗一辈子都在打击藩镇,到了晚年却是这样的无能为力,“以他的节操,不可信,未尽职守,便遭了横祸”,随着唐宪宗的去世,“元和中兴”也宣告了他的陨落。

0 阅读: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