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驱动作为教育管理的主要手段已经走得太远了,无法回头了

三不一无课程 2024-06-14 07:48:41

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些教育家、教育改革家把企业管理模式引入中小学教育管理中,讲什么“二八定律”,讲什么量化管理,讲什么四制改革,评职称……其实质都是利益驱动。在表面上貌似取得了成功,实际上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功利心,物质欲,抛弃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牺牲精神,为教育事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职业奉献精神。

教育事业不是企业,不是服务业,不是商业,它不以赢利为目的,而是培养健全的人,有知识有技能的人,合格的社会成员,合格的劳动者,这一点决定了它独特的性质。

因此,把企业、商业管理模式引入教育管理,把学生当作服务对象或者产品都是错误的,驴唇不对马嘴。导致学生成为“上帝”,教师本来是导师、教育者,结果却成为产业工人、服务员,低三下四如何管理?如何教育?

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错乱,把教育搞得乱七八糟。

特别是用利益驱动管理教师,这纯粹就是企业管理的那一套。并且我们已经搞了快三十年了,方方面面都习以为常,尾大不掉,很难再回头了。

回想刚入伍时,学校关系简单,全校只有校长、教导主任、总务主任三个领导,同事关系也融洽。请假不用自己调课,只把充分的事由讲明白就行,教导主任会安排别人代课。现在四制改革已经深入人心,多干一点都得要工作量。学校已经调不动课了,必须教师本人去与所有的任课教师商量,付出个人人情,还不一定成功。学校已经成了一个冷冰冰的名利场。一个学校三分之一以上的人是领导干部,一些额外的工作还是不够人。绝大多数的教师都不再认为教育是奉献的事业,而是一份普通的职业,赖以谋生的工作,给多少钱出多少力。能搞形式就搞形式,因为量化管理在最大限度地鼓励教师们搞形式,同时也鼓励学校搞形式。事事留痕迹,就必然流于形式。一个千人学校打印机就得数十台,每年光A4纸得用一小卡车。

用利益驱动来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那得不断地送利益,而且随着胃口的增大,得不断地提高利益。教育本来就是一个职业道德最为强烈的工作,也就是俗话说的“良心活儿”。现在要搞责任制、数量制,冷冰冰的向教师斤斤计较讨价还价,教师也必然斤斤计较,必然想方设法逃避责任,多谋利益。

教育工作无法量化,因为质量在短时间内无法统计,也无法检验。用考试成绩评估工作质量,教师们就会竭尽全力作弊。普通考试无法做到高考那样的严格保密、严格监考、严格评卷、严格统计分数,因此,那些胆大腹黑的人就总是能搞到好的成绩。即使不作弊,谁能保证他们不是通过严厉的方式、不符合教育规律的方式、杀鸡取卵的方式、逼迫学生只学自己的学科,挤占别的学科的学习时间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

任何行业,最高境界的管理是不管理,员工都有最高的觉悟,人尽其才,物尽其力,竭尽所能。因此,利益驱动是做不到的,只有具有信仰的人才能做到。不培养广大教师的信仰,而是用利益驱动,他们本来就不那么强的信仰就慢慢消失了。

利益驱动的好处是简单易操作。因此,这是管理者懒惰的管理方式。好像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了,实际上所有的校长都会觉察到工作更难干了。因为事物本身是复杂的,人为简单化,它的实质还是复杂化。不符合事物的本质就会出现更加复杂的局面。

企业也发现光用利益驱动是没有用的,尽管产品的质量和数量都更容易评估。我们发现,管理好点的企业发工资都是不明着的。并且严格要求不能讨论各人的工资情况。每个人一个信封,不能互相交流。

规则是早就明了的,计件工资,或者计时工资,按照产量或者时长计工资总额,按说没有人有异议,为什么还要保密各人的工资情况?

有的人说是为了暗箱操作,可以给自己的亲信多发工资。

其实不是。即使有这种情况,那也是副产品。真正的目的就是为了不引起工人之间的嫉妒,不引起不必要的纷争,即使是最公正的,但也会因为获得的不同而让收入少的人眼红,因为每个人都是凡人。收入少的人不会坦然接受这种结果。忌妒心是种莫名其妙的坏情感。理性只存在在有理性的人那里。

与企业不同。教师工资不但透明,而且经常公示。同样的工作,因为职称的不同,或者因为人设的不同,会有很大的差距。教师也不是圣人,不可能对各种不公平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并且心平气和。

利益驱动即使像企业那样是公平的,完全按照早已经公布的规则赚取报酬,多劳多得,也不能公示收入。也不能公然实施,还得互相保密。这就是为了避开利益驱动带来的不良反应。

而教育很难像企业那样评估工作的数量和质量,所以更难用量化管理,更难用利益驱动。

更何况,教育因为各种人情世故,各种利益都流向了少数有背景的人,少数会来事儿的人。这样就更加重了利益驱动的弊端——物质奖励的不是工作最勤奋、最有效率、最有良心的人,而是奖励那些有背景的人,长袖善舞八面玲珑的人。没有起到驱动工作积极性的作用。

为什么广大教师都反对中小学职称?

就是因为它不能正确反应工作态度、工作业绩、工作积极性,教师们心里不服。

利益驱动已经驱不动了。现在又搞合同制,搞聘用制,通过拿捏教师的职业命运管理教师。

利益驱动把教师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搞没有了!把奉献精神搞垮了!大家都盯着钱,盯着利益,互不相让。就这种心理状态搞教育,怎么可能教育孩子长大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孩子的心最敏感。成年人都被铜臭熏染了。教育有一个很大的功能就是熏陶,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不同于常人的人格、人品、学识,结果呢?跟社会学了一些乌七八糟的东西。

我们管理 还得既靠法律又靠道德,只靠法律冷冰冰的不行,还得靠道德温情脉脉。

教育也讲师德,并且似乎特别重视师德建设,可是这与利益驱动是冲突的。在利益强大坚韧的驱动作用下,道德就显得特别的软弱、脆弱。

但是,我们的教育已经走得太远了,很难再回头了,功利心已经积习难改了。教育家,教育改革家成功地把中国教育引向了一条 路。他们还沾沾自喜,以为给中国教育找到了一条出路,改成了现代化管理模式。实际上是调动了广大教师心中的物欲,把善良、自觉、主动都改没了。你向人家讲规则,人家也向你讲规则,哪还会有无私奉献?



0 阅读:0

三不一无课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