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上瘾还不上募投资金金花股份向富豪借3000万填窟窿

海凡资本 2024-12-04 21:02:48

海闻社讯 主业稀松,想当股神。

12月2日,金花股份发布了一则公告,意思是说,公司之前在去年12月份暂时借用了募集资金,用来补充流动资金,用于公司的经营活动,现在一年期限到了,公司已经把当时借的2.8亿元还上了,因此公告给大家知道。

看着好像是很简单的一个募集资金归还公告,但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

图源:公司公告

就在还款前3天,公司收到了陕西证监局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其中有一条格外引人注目:

公司将募集的流动资金用于日常经营后,部分资金回笼到公司一般户,然后被公司用于买卖股票,导致期末无法足额将该部分资金归还到募集资金专户。

是的,在前年年底,公司就把募集资金借出来,那这钱不是无时无刻都在用的,公司本着不用白不用,就拿去炒股了。

结果果不其然,亏了。

去年,金花股份操作了二十多笔股票及基金买卖,累计证券投资买入15.1亿元,卖出14.7亿元,炒股亏损了2746.71万元。

到了该还钱的时候,还差了快3000万元还不上。

没办法,只好向第三方的个人富豪借了3000万元,才补上了窟窿。

然后公司再次把钱从募集账户借出来,把3000万加利息还给第三方,才把事情平下来。

根据问询函回复公告,2023年12月4日,自然人杨斌向金花股份提供借款3000万元,利率为月2%。

也就是说,公司就借了5天,就又多花了10万元的利息。

公司这么热衷于炒股,肯定是吃到过甜头的。

实际上,2022年公司就开始证券投资了。

当年,金花股份投入了6.1亿元来买股票,买入了宁德时代、保利发展、云南白药等品种,小赚288.48万元出局。

要知道,那一年,公司的扣非净利润,也才381.3万元。和经营公司比起来,炒股妥妥的“轻松钱”啊,因此,公司决定乘胜追击。

这也就有了,去年,公司炒股亏了2746.71万元的故事。

那亏了那么多,公司吸取教训了吗?

没有,今年上半年,公司又买了诸如恒生电子、国际医学等股票,累计买入6.15亿元,卖出5.55亿元,最后又亏了739.6万元,让中小股东十分无语。

金花股份之所以这么爱炒股,实在是近几年实业不太好做。

作为1997年成功上市的陕西最早一批民营企业,金花股份以中成药等为主营业务,主打产品是金天格胶囊和转印因子。

公司的董事长是西部投资的董事长邢雅江,但公司的创始人另有其人。

陕西前首富吴一坚,曾一手缔造金花系,巅峰时掌控世纪金花、金花股份两家上市公司。

但2019年,金花股份陷入经营困境,为了解决流动性问题,原实控人、董事长吴一坚与西部投资集团实控人邢雅江协商,向后者借款以偿还上市公司资金,还款后由邢雅江之子邢博越以竞拍方式获得金花股份部分被质押股份。

这之后,邢家父子在二级市场持续买入股份,把公司的控制权抢到手中,“白衣骑士”摇身一变,变成了篡位奸雄。

但新的掌舵人并没有改变公司的经营困境。2021-2023年,金花股份由亏转盈,又由盈转亏。

2024年前三季度,依靠处置金花国际大酒店股权带来的收益,金花股份利润明显增长,但扣非后净利润仍下降13.23%。

公司用来炒股的这部分借用的资金,本来是用来募投项目的。

相关募投项目2017年9月获核准,募集资金总额为6.29亿元,其中1.29亿元资金用于补流,4.80亿元用于实施公司新厂区搬迁扩建项目。

本来新厂区定于2021年就能投入使用,但直到现在,都没能建成。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在今年都已经不是第一次被监管。

今年4月23日至7月26日,公司董事长邢雅江被公安机关采取了取保候审的刑事强制措施。

但公司偷偷地隐瞒了下来,并没有按规则披露,直到8月份证监局来查,才把相关公告发出,公司也因此收到了山西证监局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

6月19日,公司还因为2023年年报业绩预告披露不准确,被上交所予以通报批评。

主业做不好,内部控制混乱,也难怪公司建了三年的新厂区到现在都没建成,也难怪公司动起了炒股“逆天改命”的小心思。但是,一个主业都无法做好的医药公司,又怎么指望自己有能力在资本市场稳定赚钱呢?如今又被监管盯上,再想动小动作也困难了。不想办法改变思路,经营好主营业务,促进公司自身业务的转型与优化,又还有什么能救得了金花股份呢?

0 阅读:20

海凡资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