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青州刺史部辖齐、乐安、济南、平原、北海、东莱等六个郡国,其中北海国(今胶东半岛中部)是个大郡,治所剧县,在今山东省昌乐县一带。
此前,少帝昭宁元年(公元189年)董卓废掉少帝刘辩另立刘协,时的房害,军夜暗宗兰府扎药北海菌为相,目的就是要融到北海去送死。
孔融接到北海相的任命后,便立即赶往北海国的治所剧县赴任。孔融一向认为自己才智不凡,有命世之才,当时的所谓俊杰都不及自己,因此决心在北海相任上做出一番成就,绝不做一个碌碌无为的群守。
孔融到任后,便召集士民,聚兵讲武,下发檄文,又亲写书札,与相邻各州郡通声气,共同谋划,很快使北海一带的黄巾之乱暂时得以平定。
黄巾之乱平定后,孔融开始专心治理北海,设置城邑,立学校,表扬儒术,提拔任用郡内名士。
当时北海国高密县有一位大儒,名叫郑玄,字康成,是已故经学大师马融的门生。郑玄注释、著书几百余万言,其经学被称为“郑学”,是当时名闻天下的儒学宗师。
郑玄拒绝三府的征辟,在家乡高密县隐居,聚徒讲学,专心经术,著书立说。他的弟子遍于天下,多有人自远方而投至门下,弟子中著名的有赵商、崔琰、公孙方、王基、国渊、郗虑等。他的学生常常超过千人,为一时之盛。
孔融久慕郑玄大名,亲自往高密县拜见,对郑玄甚是敬重,尊称郑玄为“郑公”,执子孙礼。孔融时年三十七岁,郑玄年长孔融二十六岁,郑玄时年六十三岁。
孔融早就听说邴原的大名,便派人到郁洲山,请其返回家乡北海,并举其为有道(察举制中的特举科目)。
邴原有两个好友,一个是本县同乡管宁,字幼安;另一个是平原人华歆,字子鱼。三人都是青州名士,号称“一龙”,华歆年最长,称龙头;邴原次之,称龙腹;管宁比他们小一岁,称龙尾。
州郡一直征召管宁出仕,都被他拒绝了。孔融为北海相后也礼辟管宁,管宁仍不愿出来做官吏,也回绝了孔融的邀请。
又有北海营陵人王修,字叔治。为人正直,幼年丧母,年二十岁时去南阳游学,住宿在张奉家里。张奉全家人都生了病,没有人去看望他们,王修怜悯他们,亲自照料他们,直到他们病好了才离开。王修由此而出名。
孔融便举王修为孝廉,王修要将孝廉让给邴原,孔融没有答应。按当时惯例,被举孝廉后要入朝为郎,但此时董卓乱政,天下动乱,王修被推举孝廉的事便停了下来,仍留在郡中。
又有郡人甄子然、临孝存,二人也很有名气,在孔融担任北海相之前便已经去世,孔融以没有见到二人为遗憾。命配食县社。其余郡人中虽然只有一点微小的善行,也没有不以礼对待的。
又有郡人彭璆以其才能被孔融举为方正,加上之前举为有道的邴原,举孝廉的王修等,一时间,北海的才俊都为孔融所用。国人没有后代及四方游士有去世的,都帮助安葬他们。因此孔融在北海颇有政声,被时人称为“孔北海”。
然而好景不长,在孔融担任北海相的第二年,即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由于当时的青州刺史焦和急于参加袁绍领导的讨董联盟,率兵西进,导致青州境内空虚,青州黄巾余党趁机再次聚集起事,掳掠青州各郡。
焦和当时率军抵达青州西境,刚渡过黄河,准备西赴河内与盟主袁绍相会,这时青州黄巾起事的消息传来,焦和大惊,忙令军队即刻调头,东渡黄河返回青州剿灭黄巾。
然而保和其人好虚名,喜清谈,不慢军事,与黄币箱道,不最战,导致青州境内黄巾势力愈发壮大,黄巾军所到之处,屠裂城邑,青州境内遂转萧条。
此时北海在孔融治下,在青州诸郡中尚属安定,但周边郡县黄巾逐渐势大,形势也日渐危急。管宁见此情景,便与好友邴原商议,准备渡海去辽东避乱。
这时,辽东传来消息,在董卓部将徐荣的推荐下,玄菟人公孙度被任命为新的辽东郡太守,公孙度到任后,在海外推行政令,广纳人才。管宁、邴原便下定决心去辽东避乱。
于是邴原辞别了孔融,与管宁带了众族人渡海前往辽东。当时同行的还有同郡人刘政及其族众,还有从平原赶来北海避乱的平原人王烈及其家人,一行数百人,几十艘船,浩浩荡荡渡海奔赴辽东。
公孙度早就听说过中原名士管宁、邴原、王烈等人的大名,闻听他们渡海来辽,命人空出馆舍以迎接他们。管宁等人到达辽东后,拜见了公孙度,只谈儒家经典而不语世事。
其后,管宁、邴原等众人辞别公孙度,到山中定居,管宁在山中教授众人儒学典籍,礼仪教化,颇受人们爱戴。此后从北海及青州其他郡中渡海而来投奔他们的有数百家。
因青州被黄巾肆掠一年,一片凋敝,于是黄巾贼众又北上冀州钞略,没想到又被公孙瓒的军队在东光迎头痛击,青州黄巾大败而回,余部二十万在渠帅张饶的率领下准备东渡黄河返回青州。
青州刺史焦和率军屯驻黄河东岸准备截击黄巾,焦和素信巫术,常命巫师随在身侧,于是命巫师作法,将陷冰丸沉入黄河中,然后巫师在旁祷祈群神,让贼兵不得渡河,祈求用兵必胜。
这巫术本是骗人的,哪里管用,黄巾军很快渡过了黄河,焦和的军队不敢应战,迅速溃败。不久,焦和便抑郁病死在军中,其军队也分崩离析。
张饶率领二十万黄巾军返回青州,一路向东,准备到北海国钞略。消息很快传到北海,郡国内一片慌张,大儒郑玄立刻遣散了众弟子,带领家人南下徐州去避难。
再说孔融为抵御黄巾军,任命王修为主簿,彭璆为计吏,整顿兵马,加强北海国的防卫。张饶的兵马一进入北海,孔融便率军迎面截击,双方战在一处,孔融势单力薄,哪里抵抗得住,很快便被打的大败。
孔融只好向南撤退到朱虚县(今山东临朐县东南)据守,陆续收容了流亡百姓四万多人。不久,张饶在北海掳掠了一阵后,便离开了北海,往兖州钞略去了。
高密人孙氏素来强横任侠,贼人抢劫后投入孙氏门下,王修带领吏役百姓包围了孙家,吏役百姓畏惧不敢靠近。王脩命令他们:“有敢不去攻打的人,与贼人同罪。”孙氏害怕了,交出了抢贼。从此当地横行不法的豪强都惧怕屈服。
孔融改任王修为功曹,领胶东县令,胶东县公沙氏不听官府调遣王修斩杀了公沙氏兄弟几人,公沙氏震动,自此贼寇止息。孔融每次有了危难,王修即使是在家里休息归养,没有不马上到的。孔融往往倚仗王修得以免于祸患。
献帝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孔融听说了邻郡东莱人太史慈的事迹,甚是称奇。原来这太史慈,字子义,乃青州东莱郡黄县(今山东龙口市东南)人氏。其人身高七尺七寸,猿臂善射,具有百步穿杨的本事。
其时本州的奏章已先发去有司处,郡守恐怕落后不利,于是求取可为使者的人。太史慈时年二十一岁,被选为使,乃日夜兼程取道,抵达洛阳,先到公车门前等候,待见州吏亦至,才开始求通上章。
太史慈假意问州吏道:“君也是前来欲求通章的吗?”州吏答道:“是的。”太史慈又问:“奏章在哪里?”州吏道:“在车上。”太史慈便说:“奏章题署之处确然无误吗?可否取来一视。”
州吏殊不知太史慈乃是东莱人,便取出奏章相与。谁知太史慈先已藏刀于怀,取过州章,便提刀截而毁之。州吏大惊高呼,叫道:“有人毁坏我的奏章!”
太史慈便跟他说道:“假使你没有取出奏章给我,我也不能将其损坏,我们的吉凶祸福恐怕都会相等无免,不见得只有我独受此罪。与其坐而待毙,不若我们俱同出走逃亡,至少可以保存性命,也不必无谓受刑。
州吏疑惑地问:“你为本郡而毁坏我的奏章,已经成功,怎么也要逃亡?”
太史慈便答:“我初时受本郡所遣,只是负责来视察你们的州章是否已经上通而已。但我所做的事却太过激烈,以致损毁公章。如今即使见还,恐怕亦会因此见受谴责刑罚,因此希望一起逃去。”
州吏相信太史慈所言,乃于即日俱逃。但太史慈与州吏出城后,却潜遁回城通传郡章,完成使命。州家知其事,再遣另一吏员往洛阳通章,但有司却以先得郡章的原因,不复查察此案,于是州家受其短。
太史慈由是知名于世,但他亦成为州家所仇视的人物,为免受到无妄之灾,乃避居于辽东。孔融觉得太史慈所为,信义笃烈,有古人之风。于是数次遣人到东莱郡动问太史慈的母亲,并奉送赠礼作为致意。
此后不久,黄巾渠帅管亥又率军来到北海,杀到朱虚县,孔融被迫取道东北,又退到都昌县(今山东昌邑县西)。
眼见前面已经是波涛汹涌的渤海,完全无路可退了,他只得横下一条心,率领残部依据都昌县的城池固守。
邴原送走太史慈和刘政后,来见公孙度,对其道:“将军前些日子要杀刘政,把他当作自己的祸害,现在刘政已经离去,您的祸害难道不是已经除去了吗?”公孙度道:“是这样。”
邴原道:“你所以害怕刘政,是因为他有智谋。现在刘政已经脱身,他的智谋将得到使用,为什么还拘押刘政的家属呢?不如赦免了他们,别又结下一仇怨。”
公孙度于是放出了刘政家属,邴原又出资把他们送到刘政家里,使他们都得以返回原郡。
太史慈从辽东回到家乡,见到母亲,母亲对太史慈说:“孔北海(就是孔融,因为管理北海,所以当地人们都这么称呼)在你走后,多次派人对我赡恤殷勤,比起故人旧亲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如今被贼人围困,你当赴身相助。
太史慈一听,立即日夜兼程,赶到西南的都昌县。他趁敌人的包围还没有部署完成,乘夜冲进城中。
孔融听说太史感到来,忙与之相见,见太史慈其人果然英武不凡,孔融大喜。太史慈请求让他带兵出击,孔融不允,说:“如今敌人势大,青州诸郡中只有平原国刘备有一定实力,只能向其搬请救兵,无奈手下无人敢应。
太史慈见状,自告奋勇,愿带书信,单人匹马出城求援。孔融甚壮其言,当即书信一封交于太史慈。
太史慈严装饱食,带上箭囊,摄弓上马,另牵引两匹马随自己身后,马上各撑着一个箭靶,开门出城。围城的黄巾军一看,十分惊骇,不知其意。
太史慈引马来到城壕边,插好箭靶,不慌不忙地练习射箭,射毕,入门回城。(出射之,射之毕,径入门)。
接下来两天具是如此,围城的黄巾军放松了警惕,不再理会他。太史慈抓住机会,快马加鞭突入重围,趁敌人惊讶之际,绝尘而去。太史慈用弓箭射杀数人,箭无虚发,没人再敢追。
太史慈来到平原,求见刘备。刘备早就对孔融倾慕不已,只是无缘结识,深以为憾。他一听说北海相孔融有专使紧急求见,也不顾夜静更深,立即披衣下床,接见来使。
厅堂之上,明烛高烧。宾主施礼坐下,风尘仆仆的太史慈就急忙说明来意。刘备一听是求自己发兵以救围城之急,当时沉吟不语。刘备暗想如果自己发兵太多,恐怕袁绍兵锋东向,自己的平原国就岌岌可危了。
太史慈见刘备沉吟不决,便再度慷慨陈词道:“慈乃一介凡夫,与孔北海无骨肉之亲,亦非乡党之谊只因为慕名而相知,兼有分灾共患的情义。现黄巾暴乱,北海被围,他孤穷无援,危在旦夕!”
太史慈接着道:“久闻使君您有仁义之名,能救人急难,故而奋力支持,以生死寄托于君,望君慨然相救!”
刘备听完,不禁热血上涌,当即敛容答道:“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耶!”
当下,刘备遣关羽率精锐步兵两千五百人,赵云率铁甲骑兵五百人,火速驰援北海!刘备自己则和张飞领两千人守平原。
太史慈见刘备如此仗义,在自身危难之时犹不吝以精锐主力救人急难,大为感动。再三致谢后,太史慈便和关羽、赵云二将直奔北海而去。
七日后,平原援军抵达都昌城郊。围城的黄巾军缺乏严格训练,加之攻城半月不下,不免兵疲意沮。一听说有救兵赶至,呼啸一声,纷纷撤退。北海之围遂解。
孔融绝处逢生,刘备却遇到了大麻烦。袁绍击退公孙瓒主力后,果然派偏师东侵平原国。刘备苦战数日,寡不敌众,只好且战且退,撤出平原。
袁绍得了平原国,跨过黄河,继续东进。刘备退到平原以东约三百里的齐国(治所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与青州刺史田楷的军队会合。
这时,关羽和赵云得胜返回,也在齐国的首府临菑与刘备相遇。三下合兵一处,终于把东进袁军的势头遏止在临菑城下。
虽然刘备丢掉了平原国,但是他舍己为人,解救大名士孔融于危难的慷慨义举,却很快广为流传。他的社会声望和名誉陡然增高。连袁绍都评价他道:“刘玄德弘雅有信义。”
孔融得救之后,对太史慈极为看重,他对太史慈道:“你真是我的忘年交啊!”这一年,孔融四十一岁,太史慈二十八岁,两人相差十三岁。
但是,太史慈并未在孔融手下依仗功劳坐享回报,而是很快辞别孔融回到老家。听了儿子太史慈的报告,老母很平静地答道:“我很喜欢你终于对孔北海有所报答。”
不久,太史慈就下江南见友人去了,此后成为孙吴的名将,再也没有与孔融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