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告诉职场普通人:他若来显摆,让他露窘态

红苓读书 2023-09-17 11:19:12

庄子是一位追求自由的人,不光是身体自由,更是精神自由。

今天,来一看庄子的故事或经历给了我们普通职场人哪些启示。

不做纠正领导的无用功

《庄子》:

“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桂树可以食用,被人们砍伐了;漆树可以使用,被人们割去了;人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而不知道“无用”的用处。)

《庄子》里面记载的颜回和孔子的对话,更加形象地说明了“无用”比“有用”智慧的道理。

卫国国君,一位闻名天下的暴君,人人避而远之。

颜回想用儒家的仁义道德去卫国感化他,就征求老师孔子的意见。

孔子说:

“你去给一位暴君讲仁义,说好听的是去‘没事找事’,说难听的就是去‘找死’。”

颜回问:“那该怎么办?是不是该用外圆内方的方法?”

孔子说:“虚以待物。”

虚已待物,孔子是想让颜回不要做任何改变别人的努力,人很难被别人说服,尤其是和自己观念不一致的时候。

孔子的观点,看似“无用”(什么也不做),却充满人生智慧。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不要去纠正领导的观点,和领导观点不一致时,陈述自己的观点也是反驳,结果往往徒劳无功。

不抱有“同事会为我”的想法

庄子穷困潦倒之际,家里都揭不开锅了,为了一家的生计,他决定去把自己的学问“货与帝王家”。

他该去哪个国家呢?

自己的国家宋国国君经常被自己用寓言的方式嘲笑,肯定去不了。

楚国的楚王派人来请过自己,可庄子用“神龟宁愿拖着尾巴活在泥潭里,也不愿意被供奉在祀庙里失去生命和自由”的理由回绝了。

那就去魏国吧,自己没得罪过魏国国君,而且自己的好朋友惠子在那里为相。

可是,庄子高估了人性,在利益受到威胁时的人性丑陋面。

惠子听说庄子要来,一想,庄子的才能比他高,庄子来了就会威胁到他的相位。

惠子派人沿途拦截庄子。

或许是惠子派出去的人太笨,或许是庄子太过“狡猾”,竟然一路“闯关”成功,来到惠子府邸。

惠子以什么样的心情和表现招待了庄子,我们可想而知。

饭桌上,庄子给惠子讲故事。

一只凤凰飞在天上,不是梧桐树不落,不是竹子果实不下来吃,不是甘泉不下来饮。

地上一只正在吃死老鼠的猫头鹰对凤凰发出威胁声。

庄子的言外之意告诉了惠子,他不可能“夺”惠子的相位。

惠子非庞涓,深深自责后向魏王推荐庄子。

被后世誉为“名人”的惠子,在利益受到威胁时尚且如此,何况我们普通人。

莫言说过一句话:

父母,盼你好的人;亲戚,怕你太好的人,同事,想你倒霉的人。

莫言的这句话是有前提的,我们不能把它用到所有人身上。

但把有利益竞争关系的同事,想成会帮助自己的人,确实有点天真过头了。

做自己,不受气

战国是士人的美好时代。

在这国不被重用,就到另一国入仕,不需要“护照”,“通关文牒”也无须带着。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是那个时代大部分仕人都经历过的实际情况。

比如说张仪在楚国被诬陷为小偷,在秦国受到重用。

庄子一直追求自由的身心,受不了“为他人服务”时相应的约束,始终逍遥在山水间,“梦游”于天地间,白天游山玩水,晚上做梦化蝶,哪怕饿着肚子。

这样的人,怎能看得上在仕途上有一点小小成绩就沾沾自喜的人呢?

来庄子面前显摆“成功”,无异于自讨骂听。

有个人来到庄子面前说,秦国国君给了自己一百乘马车。

庄子说:

“听说秦王有痔疮,能让痔疮消肿的,会得到一乘马车。

能用舌头舔痔疮让秦王舒服的,能得到五乘马车。

看来你没少舔啊!”

大家都是平等的,你当你的官,我做我的民,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别老想“用官压民”,小心“被舔痔疮”。

结语

身居职场,做该做的事,得该得的钱。

对上司,不献媚,不纠正;适应,我继续,不适应,我离去。

对同事,可合作,可团结,可嬉笑,不可寄希望于“为我想”“为我做”。

我的人生我做主!你若来显摆,小心露窘态!

我是红七六,关注我,我们一起学习、改变、成长。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