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里一位老兄,最近一直提某个方案。
在他看来,这个方案既能发挥自己的才华,又能给团队带来好处。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许多客观条件明显不成熟,差距太大。他提就提了,后来因为客观因素而被否掉,他也心服口服。因为事实如此,条件就是没达到嘛。但近期市场环境变化,好些个事情,好像可以做了。于是,他重新又把这个方案拿出来。
老实说,这个方案也不是不行。假如执行到位,甚至可以说,会变成一次很好的机会。对个人来说,段位能够提升一大截。对其它板块的同事来说,也可能带来辅助作用。但达到这些效果的前提在于,执行到位。这位老兄平常工作中的表现,说服力不够。他对这个方案的把控能力,以及他在这个过程当中跟其他人的沟通,就没法让人放心。
这不麻烦来了。他承诺好的,定期提交的内容,眼看着时间就快到了,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到时候真的拿不出来,其他人肯定有意见:你要是一字不提,那也就罢了。人家就按原来的计划实施,做好做差,也赖不到你头上。你现在提出来,自己有更好的办法,那么别人就把这一块空出来,让你做。结果你啥都拿不出来,这算什么事儿呢?自己工作做不好,还影响了别人。
同事没办法,直接又去找他。沟通下来,发现按他的想法,他自己做不了。但是呢,他又不好意思说:知道是自己的能力问题,也知道既然答应了,就该去做。讲多少理由,结果就是一个:到了时间,交不了作业。——说又不肯说,交又交不出,这叫其他人怎么办?
这时候,团队的负责人就非常重要。作为把握全局总体负责的角色,遇到的问题层出不穷。特别协调这一类事情的时候,涉及到工作板块之间的对接,就很难在细节上去命令或指导。通常只能从总体的角度出发,适度把握。
首先,负责人自己要做到心里有数。对矛盾之中的业务重点,要比较清楚。不需要了解每一个细节,但是非常清楚业务权限和范围,以及具体交接的内容和节点,各自的实时进度。
其次,要以团队整体的目标为优先。即使自己主观上有偏向,客观上也不能站队任何一方。站在总体的角度,在适当的时候介入。芥菜树下看,假如没有特殊情况,当然乐得轻松,无为而治,就让这些矛盾冲突随着时间的过去,消失于无形之中。一旦发现苗头不对,影响到了整体的目标,就必须及时介入。
这也是对沟通能力的考验。比如,对于焦点问题的确认,一般先放在私下的个别场合。而不是在大会小会上,一双双眼睛盯着,一对对耳朵竖着,都等着吃瓜看笑话的场合去说。私下确认他们个人的想法,包括工作难度,希望调整的进度节点等等。把他们能够做到的,先拿出来。做到什么程度,能确定的定下来,不能定的就直接放弃。时间不等人。想法再好,也没有多余的空间,再去纠结做不到的东西。
工作协调难:再难啃的骨头,都得去啃;再难改变的人,都要苦口婆心。
原创不易,一见你就happy。转载需本人授权。不想错过职场趣聊,关注:<芥菜树下>,闲话职场,南北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