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张子清烈士生平

猴王说历史 2024-06-29 11:46:16

张子清同志,曾参加秋收起义,嗣后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又多次参加对敌作战,是我党的优秀党员和军事指挥员,曾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三营营长、团长、师参谋长、红四军十一师师长等职。他坚决贯彻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思想,对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张子清同志,又名张涛,湖南益阳人,生于一九〇一年二月二十六日。父亲张建良,是学徒工,后参加同盟会及湖南新军,辛亥革命后曾任团长及湖南江道区的司令官,一九一七年逝世。张子清同志受反帝运动和他父亲的影响,幼年即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喜欢学习军事。据他的亲属回忆,当时他受抵制日货运动的影响,决心不穿日本纱织的洋布,而穿本地织的土布,也称“大布”。当有人向他怎么不穿洋布时,他回答说:“穿大布好,太阳晒不透。”(意指抗日)一九一二年,张子清同志到长沙陆军芝芳小学读书,后又考入湖南讲武堂(第二期)。他学习积极,成绩优良。一九二〇年毕业后,分配到湖南零陵镇守使公署任上尉副官。这时他积极参加反对湖南军阀赵恒惕的革命活动,后来遭到通缉。

由于参加反对军阀赵恒惕的斗争,张子清同志经常来往于武汉、上海、长沙等地,逐渐认识了一些革命同志。特别是在长沙与夏唆、熊济才、郭亮等同志经常接触,逐渐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的影响和教育。在夏曦等同志的帮助下,张子清同志于一九二五年加入共产党。

一九二四年九月,孙中山在韶关设大本营,准备北伐。张子清同志积极响应,于一九二五年在益阳县城成立了湘中游击司令部,由孙中山委派的刘文景为司令,他担任一个支队的支队长。后因驻粤军阀杨希闵、刘震寰不服从调动,孙中山领导的北伐没能实现,湘中游击司令部遂由益阳经桃江、安化退到溆浦。张子清同志这时离开部队到上海,准备去广州。在上海时,谭延闿以世交关系,两次派人找他会晤,说要送他去美国留学,不要去广州,但都被他拒绝,毅然去到广州,进毛泽东同志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一九二六年学习结束,分配到北伐军宣传队,随北伐军进军湖南。到长沙后,被派到贺龙同志领导的二十军中的政治连任连长。后黄埔军校长沙第三分校成立时,又奉派到第三分校任教官。

一九二七年“马日事变”后,毛泽东同志派张子清到湘北岳阳去与领导华容一带农民武装的何长工同志联系,但没有找到。后来他由岳阳回到武汉,被派到国民政府警卫团任连长、三营副营长。后随警卫团参加了毛泽东同志领导的震撼全国的秋收起义。起义部队在三湾改编时,他被任命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团三营营长、党的前敌委员会委员。十月上旬,在毛泽东同志率领下,部队沿湘赣边界南下,开展游击活动,扩大工农革命军的影响。二十三日,当部队到达赣南遂川县大汾镇时,遭到反动地主武装肖家壁靖卫团的袭击,张子清同志率领的第三营被敌人割断,与团部失掉联系。张子清即将部队带到湘南桂东一带,一面开展游击活动,一面积极与毛泽东同志联系。这时朱德、陈毅同志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到达湘南,他即主动去接头,并得到一部分弹药武器的接济。十二月下旬,他带领三营回到茶陵,归还建制。在斗争十分艰苦而又与上级领导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张子清同志率领部队与敌人周旋两个多月,未被打散,保存了一个营的有生力量,这是一个重要贡献。

张子清同志到达茶陵时,正值湘敌吴尚的第八军和地方反动武装进攻茶陵,情况十分危息。张子清同志带领三营立叩参加战斗,与宛希先同志带领的一营配合,共同抗击敌人。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不能持久作战,张子清同志与宛希先同志主张撤出战斗,向井冈山转移。但团长陈浩伙同副团长徐庶、参谋长韩庄剑等,却企图将部队带往湘南桂东一带,投降湘敌十三军方鼎英部。在此危急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同志从宁冈来茶陵寻找部队。十二月二十七日,毛泽东同志在茶陵湖口追上部队,了解此情况后,即将部队带回宁冈。后经前敌委员会讨论决定,将陈浩等叛徒处决,任命张子清同志为一团团长,何挺颖同志为党代表。

一九二八年三月上旬,前敌委员会因湘南特委的要求而取消,改组为师委,何挺颖同志任书记,毛泽东同志兼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长,张子清同志任师参谋长兼一团团长。

在毛泽东同志的直接指挥下,张子清先后参加了一九二八年一月的遂川战斗,二月的宁冈新城战斗,都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张子清同志有坚定的革命意志,有丰富的军事知识,也有革命斗争的智慧,对问题深思熟虑,对毛泽东同志的战略战术思想体会较快较深。他注意总结经验,每打一次仗都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所以进步很快。他善于整训部队。他曾说过,“我们的军队是革命的军队,是维护人民的利益为人民利益而战斗的部队,需要有高度的政治觉悟,严格的组织纪律,精湛的军事技术。这一切需要艰苦的长期的训练和培养。”他带领的三营,多是秋收起义时的平(江)浏(阳)农民武装,经过他训练以后,战斗力有很大的提高。他爽直诚恳,生活俭朴,关心同志,善于团结干部和联系群众。当时有些军官受军阀部队的影响,打骂士兵,张子清同志不仅不打骂士兵,而且对士兵如亲人一样。他善于做深入细致的工作,解决问题主要靠耐心的说服教育,所以他在部队中威信很高,下级干部和士兵都愿意接近他。在我军创建时期,张子清同志是优秀的军事指挥员,是毛泽东同志军事上的得力助手,得到毛泽东同志的重视和赞赏。

一九二八年三月,张子清同志随毛泽东同志到湘南支援湘南暴动。四月下旬,朱德、陈毅同志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起义农军向井冈山转移时,张子清同志奉命担任后卫掩护任务。当时追击的敌人有三个团,其中一个团企图占领酃县县城截击我部主力。张子清同志带领一团侧击来犯之敌,并亲率一个营抢先占领酃县县城和城北的高地堵击敌人。他沉着应战,英勇顽强,打退了敌人十多次冲锋,并适时组织反击。战斗坚持了两三天,杀伤敌军数百人。他以少胜多,打破了敌人截击我军的企图,赢得了时间,使朱德、陈毅同志率领的部队胜利到达宁冈,实现了我军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两军会师。张子清同志在这个伟大事件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但不幸,就在这次战斗中,张子清同志负了重伤,左脚骨被打断,子弹留在骨内。当时医疗条件很差,子弹取不出,又无药治疗,伤口溃烂。张子清同志以顽强的毅力,带重伤坚持斗争。

两军会师后,成立红四军,朱德同志任军长,毛泽东同志任党代表,下编十、十一、十二共三个师。朱德同志兼十师师长。张子清同志任十一师师长,因负伤未愈,由毛泽东同志兼。陈毅同志任十二师师长。

一九二八年五月,在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张子清同志当选为第一届特委委员。

张子清同志负伤后,毛泽东同志和党组织都很关心他,曾几次让他化装通过封锁线到外地治疗。但张子清同志面貌清秀,不易扮成农民,而且脚是枪伤,又系湖南口音,不易混过敌人检查,同时他自己不愿脱离战斗生活,因而几曾踌躇而未果行。他曾说:“不要冒险,与其死在敌人手里,还不如在山上养伤。”“不要紧,我会活下去的,最多成个残废。脚残废了算什么,一样能革命。”在井冈山斗争的艰苦岁月里,张子清同志始终表现出革命的乐观主义,对革命充满信心,总是坚定地说:“天很快就要亮的,黑云就要散的。”

张子清同志在住院治伤期间,非常关心其他伤员的思想和生活。他唱革命歌曲,讲斗争故事鼓励大家,而且表现了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当时在小井红军医院里曾传颂“张师长献盐”的动人故事。张子清同志在医院养伤期间,医院药品缺乏,洗伤口的酒精用完了,就用盐水代替。当时盐也很缺,不能满足要求,就用金银花水代替。一天,团里的同志来看望张子清同志,并特意把节存下来的一小包盐送他洗伤口。张子清再三推谢,最后被迫留下来了。他小心翼翼地用油纸把盐包好,放在枕头下,一直舍不得用。过了些时候,医院断了盐,伤员们有一个星期没有用盐水洗伤口,伤势日益恶化;尤其是重伤员,有的疼的昏了过去,医生,护士都急得没办法。张子清同志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即将护士排长找来,对他说:“我交给你一件东西,但你一定要按我的意见去做。”随即将油纸包交给他。护士排长打开包一看是盐,非常高兴。张子清同志说:“盐不多,你们一定要把重伤员的伤口洗一遍;有可能的话,把所有伤员的伤口都洗一遍。”护士排长手捧着盐,两眼含满了泪水,心想。张师长的伤势也很重,常常疼得夜里不能入睡,他却坚持用金银花水洗伤口,却把盐水让给其他同志。在这最困难的时候,他又把收藏的盐献给全院的伤员。这真是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当全院伤员洗到张师长献的盐水时,大家无不为之感动。

一九二八年十二月,湘赣敌人大举围攻井冈山时,张子清同志被护送到深山区,隐藏在石缝里。不巧一连几天外边下大雪,交通断绝,给养供应不上。开始时他靠一点干豆、竹笋和雪团维持,后来干豆、竹笋吃完了,饿了四天,气息奄奄,幸而敌人撤退了才把他接回来。自此以后,他的伤势越来越重,身体也越来越弱了。但他仍然积极工作。当边区特委书记邓乾元同志去中央报告工作期间,张子清曾代理其职务。他积极帮助红五军(留守井冈山)的领导工作,对我军中存在着的不做群众工作,不建设根据地,不发展游击队、赤卫队等单纯军事观点和流寇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一九三〇年春,张子清同志从井冈山转移到永新县洞里村的蕉林寺(距永新县城十多华里)。五月,张子清同志与世长辞,当时年仅二十九岁。张子清同志逝世后,群众将其遗体送到永新县城,永新县委领导干部和群众三百多人开了隆重的追悼会,会后葬于永新县东门外东华山。一九七七年,永新县委发动群众找墓,已经找到了张子清同志墓地。永新县委准备在东华山修建纪念碑,以供革命群众永远悼念张子清烈士。

夲文章摘抄于“文史资料选辑”第五十八辑,根据何长工、陈伯钧同志和烈士亲属的回忆,蒋杰整理,文字少有更动,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除。

0 阅读:4

猴王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