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你们!在我死后,别解剖我!别展览我!”
临死前,世界上最后一位纯种塔斯马尼亚女子楚格尼尼,苦苦哀求道。

但最终,她并未如愿。
那么塔斯马尼亚人是什么样的?楚格尼尼为什么会成为最后一个塔斯马尼亚人?楚格尼尼又为何会发出这样的哀求呢?
这还得要从1642年开始说起。
外来的入侵者1642年12月1日,一个名为塔斯曼的荷兰航海家在大海上发现了一个小岛。这个小岛树木茂盛,环境优美。
但介于有些岛屿上会有原住民,这些原住民在见到外人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发起攻击。所以塔斯曼并没有深入岛内。
直到1772年3月4日,法国探险家弗莱斯勒也意外发现了这个岛屿。而与塔斯曼不同的是,弗莱斯勒船长在进入岛内后遇到了原住民。

由于塔斯马尼亚土著一直生活在封闭的环境里,根本没见过岛外的人,所以当看见这个头戴船夫帽,身穿夹克长靴的人时,本能地将弗莱斯勒认做侵略者。
于是塔斯马尼亚土著摆出攻击弗莱斯勒的样子。
弗莱斯勒见这群土著想攻击他,就拿出了随身携带的枪,朝这群土著射去。
在这场冲突中,弗莱斯勒射伤塔斯马尼亚土著数名,并且杀死了一名塔斯马尼亚原住民。
塔斯马尼亚岛的名声也在这场冲突中被扩大,渐渐被更多人知晓。
1790年左右,塔斯马尼亚岛也被偶然航海路过的英国人发现了。英国人发现,塔斯马尼亚岛还是个未开发的岛屿,说不定可以来占领这里,于是做了标记。

就这样,塔斯马尼亚岛地存在渐渐浮现在大众面前。
18世纪英国经历了工业革命,资本家们对工人的剥削和压榨,导致社会矛盾加深,犯罪率直线上升。
英国犯罪率直线上升的同时,这也给关押囚犯的监狱带来压力。
于是在1804年,英国人在塔斯马尼亚建立了殖民地,想要将这里作为英国囚犯的流放地。
然而外来者的入侵,对于塔斯马尼亚土著来说却是一种威胁。侵入者大肆砍伐岛中的树木,侵占塔斯马尼亚土著的领地,这引起了塔斯马尼亚土著的不满。
塔斯马尼亚原住民为了表示抗议,时常与新移民发生冲突。

于是在1824年,英国派总督乔治‧亚瑟来治理塔斯马尼亚,处理此事。
乔治‧亚瑟十分聪明,他知道塔斯马尼亚土著与新移民都有各自的利益所在,单纯调和塔斯马尼亚土著与新移民的关系是行不通的。
于是乔治‧亚瑟想出一个办法,那就是推出两项政策:
第一项政策是他奖励新移民逮捕塔斯马尼亚人,让塔斯马尼亚人感到不安,然后他又推出第二项政策,假装充当好人,派原住民保护官“保护”塔斯马尼亚土著,以此来拉拢塔斯马尼亚原住民。

1825年,塔斯马尼亚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
被残害的族人当时的楚格尼尼才13岁,虽然心中对殖民者不满,但由于自己力量弱小,她也只能眼睁睁看着殖民者侵占他们的家园。
1825年到1850年,塔斯马尼亚岛都被英国殖民者用作囚犯的流放地。
在这期间,由于囚犯们鱼龙混杂,他们给岛上带来许多传染病。塔斯马尼亚土著也被大量感染上。
塔斯马尼亚土著的生活十分原始,他们根本没有有效的防治办法和医疗手段,因此导致塔斯马尼亚人数量急剧下降。

年少的楚格尼尼看着接连死去的同胞,感到十分痛心。
1828年4月份,随着英国流放到澳洲的囚犯越来越多,澳洲政府催促乔治‧亚瑟,要尽快解决“土著对自由移民的威胁”问题。
而解决的对策便是杀掉塔斯马尼亚人。
澳洲政府特意组织了一个由囚犯和警察组成的队伍,名为“清乡队”。只要见到塔斯马尼亚土著,清乡队可以直接将其射杀。
同时,政府发布悬赏公告,鼓励人们抓捕塔斯马尼亚土著。抓到活的成年塔斯马尼亚人便奖励5磅,抓到塔斯马尼亚孩童奖励2磅。

看着一个个被杀害的同胞,幸存下来的塔斯马尼亚土著对英国殖民者的愤怒达到了极点。
1830年10月一11月之间,殖民当局决定把剩余的塔斯马尼亚人驱逐到弗雷泽岛。
殖民总督动员了士兵,还有一些罪犯和市民组成一支3000多人的队伍,从北向南对塔斯马尼亚土著进行了地毯式搜索抓捕。
在此过程中,一个塔斯马尼亚人因为拒绝离开他们的家园,被殖民军直接拿枪射杀。
见到这一幕,悲愤又害怕的楚格尼尼选择了隐忍,她跟着最后的200名塔斯马尼亚同胞被送往巴斯海峡的弗林德斯岛的沼泽区。沼泽区十分危险,这里的食物资源匮乏,塔斯马尼亚人在这里将难以生存。最后,仅生存下了300人。

而后剩下的塔斯马尼亚人,又被赶至条件更恶劣的芬莲达岛。
意外结交的好友殖民者虽然侵略了楚格尼尼的家园,杀死了楚格尼尼的同胞,但楚格尼尼并不是对所有塔斯马尼亚外来者都恨之入骨,原因就在于在殖民者入侵塔斯马尼亚岛期间,楚格尼尼遇到了罗宾逊。
罗宾逊是乔治‧亚瑟的一个手下,前面我们谈到,乔治‧亚瑟采取怀柔政策他们派“原住民保护官”假意“保护”原住民。

而罗宾逊就是这项政策的一个执行者。
当时罗宾逊带着手下一起来到原住民的部落,宣传“保护”政策。
然而由于语言不通,罗宾逊与土著们无法交流。
后来偶然发现楚格尼尼会说一些基础的英语,罗宾逊便邀请楚格尼尼担当他的“翻译官”。
楚格尼尼见罗宾逊彬彬有礼,又是来“保护”她们的,便同意了
而后,楚格尼尼协助罗宾逊处理了许多新移民与塔斯马尼亚土著的冲突。
罗宾逊与楚格尼尼渐渐熟络起来。还邀请楚格尼尼担任自己儿子的语言导师。

然而在这期间,由于乔治‧亚瑟对塔斯马尼亚人的侵害捕杀,楚格尼尼也陷入危险之中。罗宾逊不忍看着楚格尼尼和她的族人被残忍杀害,也暗中利用自己的力量保护塔斯马尼亚人。
其实,1830年,殖民当局欲将塔斯马尼亚人赶至弗雷泽岛,最后塔斯马尼亚土著却去了弗林德斯岛,其实是罗宾逊为了保护楚格尼尼及其族人向乔治‧亚瑟建议的。
但罗宾逊的本意是好的,因为罗宾逊认为弗林德斯岛比弗雷泽岛自然环境更好一些,更利于楚格尼尼和她的族人生存。

但罗宾逊没想到,残忍的殖民当局为了把塔斯尼亚土著赶尽杀绝,竟然把他们安排在了弗林德斯岛的沼泽区。
之后,楚格尼尼就一直在殖民当局的安排下,和剩余的族人流离于各个岛屿。
路途艰险,加上环境恶劣,楚格尼尼的许多族人都相继因为感染疾病或者没有食物充饥而死。
连自己的丈夫伍瑞迪也死于流离途之中。
1860年,塔斯马尼亚土著就仅剩下了11人,当时的塔斯马尼亚人由于数量少,被圈养了起来,但一直没有新生命,殖民当局就打算将他们放回。
最后的遗愿楚格尼尼的丈夫伍瑞迪死后,楚格尼尼为了延续塔斯马尼亚人的血脉,与塔斯马尼亚男性威廉‧连恩结了婚。

但楚格尼尼在与威廉结婚之后,始终未能生育一个孩子。
最为不幸的是,没过几年威廉突然因病去世,他的尸体也被人拉走解剖了。
当时,楚格尼尼眼睁睁看着丈夫的遗体被抬走,她知道自己的死后也会遭遇和丈夫一样的对待。
于是临死前,楚格尼尼她写下遗言:乞求人们不要解剖她,不要展览她。楚格尼尼想要将自己的骨灰洒向大海。

然而楚格尼尼的遗愿并没有实现,楚格尼尼去世后遗体被埋在了土里,但在两年后,她的尸骸被皇家塔斯马尼亚学会挖出来,并展示在塔斯马尼亚博物馆供来来往往的人参观。
在一个世纪之后,人们才遵照楚格尼尼的遗嘱,将她的骨灰送入大海。
1997年,英国艾克希特的皇家亚伯特纪念博物馆将楚格尼尼的项链和手镯还给塔斯马尼亚。
2002年,皇家外科医师学会将她的部分表皮和头发归还到塔斯马尼亚。
楚格尼尼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园。

一个本来平静安稳的部落,他们本能在塔斯马尼亚小岛上快乐地生活。却因为一群不速之客的到来,最后惨遭灭绝,这最后的结局令人唏嘘。
侵略者无论怎样都是应该受到人们唾弃和深恶痛绝的!人人生而平等,没有谁有权利侵犯另一个人的权利,另一种人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