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辉的文学素养有多高?低得可怜,高得无边,或者中等偏上?

武汉北看事 2024-09-03 11:00:40

头条推荐的话题:董宇辉的文学素养有多高?

这个问题,像老北这样的普通人是不好“妄议”的。

有的认为:低得可怜。有的认为:高得无边。有的认为:中等偏上。

即使是在名人名家当中,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比如,围绕着“羽扇纶巾”的念法,就产生了巨大的分歧。

01 低得可怜

得出这个结论的,是北京大学的一位退休学者,名叫王小东。

理由是,董宇辉念苏轼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一口气念错了两个字。

一个是“羽扇纶巾”的“纶”字(音“官”),董宇辉读成“伦”的音。

还有一个是“早生华发”的“发(第四声)”,董宇辉读成第一声。

王小东抓住了这两个读音开始“吹毛求疵”。

认为董宇辉的文学素养低得可怜,连小学生的千分之一都不如,简直是文盲。

最后把矛头指向了董宇辉的“伯乐”俞敏洪:你难道不应该为捧红董宇辉向大众道歉吗?

对于王小东的说法,网友有的认可:这么著名的诗词,还念错了两个字,确实不应该。

也有网友认为,就是一个卖货的,没太高的要求,央视播音员还有念错的呢。

02 高得无边

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追根溯源,“羽扇纶巾”的“纶”应该念做lún。

说这话的是“知名时评家,书法家”盛大林,武汉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也算是“鉴赏诗词书画”的名人。

盛老师认为:董宇辉确实读错了,这一点无可辩驳。

但若深究起来,“羽扇纶巾”中的“纶”到底应该读作guān,还是应该读作lún,还是大可商榷的。

盛老师引经据典论地证道:

东汉许慎所著《说文》是最早的汉语字典,其释曰:“纶,青丝绶也。从糸,仑声。古还切。”既言“仑声”,意味着“纶”应该读作lún。

东汉末年刘熙《释名》曰:“纶,伦也,作之有伦理也。”这里依然没有注音,但据其解释,“纶”也读作lún。

这意味着,至少在汉朝以前,“纶”只有一个读音,即lún。

盛老师还举了不少古文献的例子作为佐证,若追根溯源,“纶”都应该读作lún。

盛老师的解释是一种学术探讨。

但是,董宇辉博学强记,谁又能证明他没有读过这些个古书和文献呢?

就像董宇辉提笔忘字,不知道“蚝油”的“蚝”怎么写。

看看丈母娘是怎么解释的:没有董宇辉,谁知道蚝油?

换言之,没有董宇辉,谁知道“纶”原本就是读作lún的呢?

照丈母娘的解释,这就是董宇辉文学素养高得没边的明证啊。

03 中等偏上

作家徐建成认为:

董宇辉的文学素养,在30岁左右的文科大学毕业生中算是中等偏上。

1、他读过好些文学作品,也大体记得内容,还能背诵其中的一些名言警句。

2、他的表达能力较强,超过大多数文科毕业生,故特别能吸引文化程度多为中学左右的中老年网友。

3、他并无属于自已的文学创作,以卖货为目的实际上做的是大学中英文教师都能做的普及性文学文艺传播工作。

4、他挣钱能力超强,这是事实,但不等于文学素质很高。

04 犯了北大校长也犯过的错

念错几个字,提笔忘了字,大多数人都可能有这种情况。

堂堂北大的校长,也还把“鸿鹄之志”读作了“鸿浩之志”呢。

董宇辉真的如王小东说的“简直是文盲”“连小学生都不如”吗?

显然不是。

董宇辉不过是一个直播带货卖书的文化人、读书人,读错生僻字不算什么。

但读错了一首著名的而且是被收进教材的词,别人要怀疑他的文学素养,也不是毫无理由。

当然,董宇辉能像盛老师那样,从古书和文献中找出依据来,那文学素养就太高了。

老北倒是赞同作家徐建成的说法:

论卖货的能力,董宇辉绝对超强。论文学素养,也就比一般人高那么一点点吧。

到底董宇辉文学素养有多高,理论依据听专家名家的。

但老北注意到一个现象:

董宇辉与作家等文化人(余华和李娟等)访谈的时候,往往比较尴尬,嘉宾和董宇辉都在自说自话。

应该还是对自身的文学素养不够自信吧。

董宇辉文学素养到底有多高?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你认可哪一个说法呢?

【老百姓立场,小市民观点】

0 阅读:0

武汉北看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