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作家”对《沁园春·雪》的点评是纯粹的“文学评论”吗?

武汉北看事 2024-09-18 10:28:40

近日,“书记作家”对《沁园春·雪》的点评,遭到大多数爱国民众的批驳。

也有不少的文人墨客在偷换概念,混淆视听,为“书记作家”鸣冤叫屈。

他们认为,这就是一件“文学评论”的小事,要有容得下“这种小事”的“胸怀胸襟”。

可是,“书记作家”的点评,是单纯的“文学评论”吗?

很显然,不是!

“书记作家”的点评并没有“文人墨客”们说的那么纯粹,其中夹带了大量“文学艺术”之外的“私货”。

老北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都能看得出来《沁园春·雪》独特的文学魅力和艺术价值。

一个“书记作家”难道就一丁点都看不出来吗?

通观“书记作家”的全篇点评,早已超过了“文学评论”的界限。

而是娴熟地运用了“断章取义”和“借题发挥”的抹黑手法,在否定《沁园春·雪》艺术价值的同时,还妄图抹杀伟人的历史功绩和卓越贡献。

01

“书记作家”认为:“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用了 12 个字描写一个景象,是啰嗦和重复。

说到啰嗦和重复,老北自然就想起了李清照的词《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这算不算啰嗦和重复?

当然不算,这正是李清照这篇作品的文字特色和艺术魅力。

千里冰封与万里雪飘,一个是描写地上的景象,一个是描写空中的景象。

而且,千里冰封不一定就是万里雪飘。万里雪飘也不一定就是千里冰封。

这怎么能算是重复与啰嗦呢?

“书记作家”对《沁园春·雪》的评价标准,也太苛刻和偏颇了吧。

02

“书记作家”认为:“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这样的描述非常一般。看看苏东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个是石头,一个是美玉。

一个描写的是北国冬天的严寒,一个描绘是长江的壮丽景色,两者各有千秋。

怎么到了“书记作家”的嘴里,就成了“一个是石头,一个是美玉”的“天壤之别”呢?

如果像他那样吹毛求疵,即便是他所推崇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要硬挑瑕疵也不是没有。

比如“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这句,“了”字就有硬凑字数之嫌。

如果不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初读这一句,谁能明白公瑾与小乔是啥关系?

是不是会以为周瑜有个女儿叫小乔,刚刚出嫁了呢?

但是,我们能以这种“鸡蛋里挑骨头”的方式来赏析艺术作品吗?

能因此就认为《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下品,能因此就否定苏轼在中国词坛的崇高地位吗?

不能啊。

“书记作家”的点评,已经不是简单的个人喜好的“厚此薄彼”,明显就是“一拉一踩”的抹黑手法。

03

“书记作家”认为:“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这样的比喻非常生硬,就是在造词。

“书记作家”只说“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而闭口不提下一句“欲与天公试比高”。

老北以为,“欲与天公试比高”才是这首词上半阙的“点睛之笔”。

唐宋以来,文人写“雪”,几乎被“定格”了。

都是苏东坡的“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表达孤独、寂寞的情感。

古代文人们只看到了雪的寒、清、白。

伟人看到的是群山如银蛇炸裂,原野如蜡象奔驰。

群山与原野在冰雪的加持下,多了锋芒和气势,要站出来“欲与天公试比高”了。

死寂封冻的山川大地,硬生生让伟人写出来巨笋破土,喷薄而出的生命力。

读到这里,几乎所有人都会被这雄浑的气势所感染吧。

这就是文学艺术的魅力所在。

“书记作家”的点评就是典型的“断章取义”的手法,与正常的文学评论不仅相去甚远,更是背道而驰。

04

“书记作家”认为:几个排比,看上去很有气势,其实就是自吹自擂。

在两宋词坛上,柳永的“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虽然也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但与《沁园春·雪》相比,无论是在思想深度还是艺术表现力上,都不可同日而语。

判断一个人是不是“自吹自擂”,首先看他有没有“吹和擂”的资格。

以柳永的才气,他也只能瞧不起“白衣卿相”。

毕竟柳永终其一生,也未必能达到“白衣卿相”的高度。

而在老北的记忆中,每每背诵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几句,就必然会联想起伟人的丰功伟绩,怀念他老人家对国家对民族对历史的卓越贡献。

“书记作家”的点评,完全超越了文学评价的范畴,纯粹就是“借题发挥”的攻击诋毁,借机否定伟人的历史功绩,用心极其险恶。

05

“书记作家”认为:就艺术性而言,《沁园春·雪》的成就非常低,在两宋明清都不入流。

如果“书记作家”的结论成立,那么,两宋明清得有多少诗词要“流传千古”啊?

这不仅暴露出了“书记作家”的无知和他狭隘的“文学观”,也暴露出他对伟人存在极大的“恶意”和“偏见”。

事实上,“书记作家”自知他的结论站不住脚,最后还不忘“自我辩解”:

只谈艺术性,不谈作者的身份。不能因为作者的身份,就拔高这首词。

这也充分表明,“书记作家”在意的根本不是“艺术性”就是,而是“作者的身份”,他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是在挑战“底线”。

他的点评,哪里是什么文学探讨,完全就是“因为作者的身份”,在刻意“贬低”这首词。

其超越“文学评论”之外的不良居心,恰恰在他的“自我辩解”中显露无疑。

06

在逐一分析了“书记作家”的点评之后,大家有没有一个明显的感觉:

就是这首词的“精华部分”,全部被“书记作家”自动屏蔽掉了。

除了上文已经提到的“欲与天公试比高”,再就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而最后一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这首词“艺术价值”的最高升华。

翻开古代的诗词,仔细地查看,找不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相类似的表达。

因为古代的诗人,是看不见人民的力量的。

“欲与天公试比高”、“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两句的思想表达与艺术境界,称得上“前无古人”,至于会不会“后有来者”,还有待时间来验证。

《沁园春·雪》的立意之高,谋篇布局之妙,绝对超越了两宋明清大多数的诗人。

即便单纯从文学艺术价值上来评价,也称得上是“上乘佳作”。

“书记作家”对《沁园春·雪》的点评,完全是出于他个人对伟人的偏见,对历史的无知,是刻意的“断章取义”和“借题发挥”,在否定《沁园春·雪》艺术价值的同时,还妄图抹杀伟人的历史功绩和卓越贡献。

这样的“文学评论”难道不该“封禁”,这样的“书记作家”难道不该处理?

艺术经典不怕评论,一个“书记作家”也撼动不了《沁园春·雪》的艺术地位。

《沁园春·雪》作为一首不朽的文学精品,它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雄浑的艺术风格和巨大的历史影响力,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耀眼的明珠,也必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6 阅读:296
评论列表
  • 2024-09-18 16:19

    这汉奸和最近抬胡适的汉奸估计是一批人

  • 2024-09-19 12:00

    这货,四个字就可以,吃饭砸锅。如果一定要再加点,可以加脑残有水。当然,这只是善意的猜测,恶意一点的话,是不是网特?当然这个要有关部门关注一下。问题不在它——跳出来的也不会是什么大货——问题在于,谁提拔的它?!以什么理由提拔的它?!谁推荐的?谁批准的?为什么?还有一件事,一个小角落里的小爬虫,无关紧要的几句屁话,怎么就举网皆知了?没有任何力量推波助澜?我是不信的。

  • 2024-09-19 12:42

    这个李楠疯懂TM个蛋,还有脸瞎逼逼评诗

  • 2024-09-18 19:34

    汉奸

  • 2024-09-19 07:27

    在中国社会制造矛盾的美国代理棍!

  • 2024-09-19 12:15

    开除作协,撤销职务!

  • 萧潇 10
    2024-09-18 21:38

    为一个小这样的小丑,值得你去多费笔墨 吗!

  • 2024-09-19 22:01

    这个所谓作家,请问有什么名著,没有的话,作家牌用钱买回来

  • 2024-09-19 08:11

    是败类。

  • 2024-09-19 17:46

    以神的视角写出来的作品居然被视为下品,别有用心为了贬低而贬低,只能证明李楠枫太下作

  • 2024-09-19 15:18

    到现时为止,我把它归为文学争论。

  • 2024-09-20 11:26

    李楠疯就是一条狂犬!你有评头论足伟人作品的实力资格吗?呸!

  • 2024-09-20 16:33

    严查

  • 2024-09-21 08:21

    这不是文学评论,是政治流氓

武汉北看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