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改革前百分之八十的人还住在解放前的房子,是事实!不是抹黑!

历史园园丁说史 2024-08-20 15:19:24

“说改革前百分之八十的人。还住在解放前的房子,这就是歪曲事实的抹黑。不管你拿出录相片做什么证明,就是妖惑众。别有用心!”

这是上面截图中网友的断言!

其他地方咱不说,我生活的村子的确如此,百分之八十的人,还住在解放前的房子,绝非虚言!

下面图片是前几天回老家拍的,是我家的老宅子,现在只剩下西房,我是六四年出生,就出生在这西房里,这西房是解放前盖的。

原来还有三间北房,北房东边是一间磨房、西边一间放柴火农具,我小时候,北房爷爷奶奶居住。

爷爷说:他记事时,北房就是老房子,说来有百年的历史了。

三间东屋,两间老爷爷居住,挨着门楼的一间是灶房。

西屋是父母结婚的房子(我没有叔叔、伯父),应该是最新的了!

直到1972年,我们家拆了东屋,在偏对门的空宅子上,盖了四间北房。

包产到户前,在我们村,能盖新房的屈指可数,我们家算条件好的,父亲是公办老师,一个月有几十块钱的工资,但即使这样,也要拆旧房,很多的木料、砖瓦还能用。

图片中的南屋,是前院堂伯家的,是分的地主家的院子,土坯房,看着也不怎么样,当然这只是地主家其中的一处。

这座院落,伯父伯母一直住到去世,那是二零一几年了。

伯父伯母就堂哥一个男孩,包产到户后,八四、八五年的样子,在后街的空宅子(祖产)盖了五间大瓦房,我之所以记忆深刻,是因为那时堂哥已考上了大学,我父母劝伯父伯母要考虑好,孩子已经考上大学,不可能再回村住了,盖了只能你们老两口住,但伯父考虑些日子,还是把房子盖了起来。

堂哥毕业留在了县城,新房从来没有人住过,堂哥结婚在城里安家后,房子就卖了,因为伯父伯母觉得土坯房冬暖夏凉,比瓦房住着舒服。

我写的回忆文章里多次提到,我新宅子的西邻,老宅的后邻,庆祝老爷爷家,九口人住着四间草房。

我说的草房是说房顶没有瓦,每年春季都要上一层麦秸泥,因为一年冲刷,房顶变薄了,以防漏雨,但即使这样,连阴雨的天气,屋里也是到处放满了接雨的盆碗,有时睡觉都没有地方。

由于一年上一遍泥,房顶越来越厚,当然房檐也越来越厚,那时常拿房檐来嘲笑这一家日子过的穷。

记得八六年,刚毕业参加工作,有一天跟着老技术员下乡,走到一家房前,老技术员停下,说:小刘你看,这家日子过的多厚实!

我一看就是几间破草房,怎么和日子过的“厚实”联系起来!

看我发愣!老技术员冲房顶努努嘴说:“房檐”!随即哈哈大笑起来,我一下子恍然,原来说的是反话!

老技术员说,房檐厚,证明穷,以前盖房“起脊挂瓦”的是地主好户,一般家庭也要用“笆砖”(一种房顶上用方砖)墁顶,这样即可以防漏雨,也可以在房顶上晒东西。

要是不用笆砖墁顶,房一漏雨,晴天就要用麦秸泥泥一遍,这样房顶越来越厚,所以看一个家庭过的怎样,看房檐就能看出大概,笆砖墁顶的不一定过的好,房檐厚的一定过的不好!

老爷爷比我爷爷还小几岁,辈分高,农村有句话,“穷大辈” 放到他身上再适合不过了。

老爷爷有三个儿子,四个女儿,

大儿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了,有一天晚上,老爷爷把三个儿子叫到身边,老爷爷猛吸了一口烟说:咱家的情况你们也看到了,你爷爷就留给我这几间房子,现在这情况,也没有什么挣钱的门路,你们也别指望大人给你们盖房娶媳妇,你们各人想各人的办法。

老大!听说东北日子好过,我也打听了,咱们这里下东北的年轻的,到那里都能说上媳妇,你寻思寻思,是不是也去看看,真要行,也给你兄弟探探路!

那年,老大下东北了,好像是七三、七四年的样子,不几年就娶了媳妇,还不断的给家里汇钱,那时,东北在我的记忆里是个神秘的地方,因为那时汇款单大多来自两个地方,一个是部队,一个是东北,同学中有铅笔盒的、转笔刀,大多是在东北哥哥寄回来的,那时我父亲一个月30元左右的工资,都没舍得给我买过铅笔盒。

到了七七年,初中毕业的老二(茂爷)也下东北了,这个时间我记得清楚,因为那一年恢复高考,父亲给茂爷报了名,茂爷本不打算考,因为没有信心,父亲说:现在的学生成绩都不行,试试吧!有枣没枣打一杆儿,万一碰上了哪!

结果不出所料,奇迹没出现,茂爷没考上,不久茂爷就要下东北了,临走之前,我家请茂爷吃了一顿饭,茂爷比我大六、七岁,拔草、拾柴时经常带着我,吃饭时也让我作陪,喝的是“桂花酒”(一种甜酒),记得茂爷说:我也不想去,可是在家里实在也没有盼头,生产队干活,分的粮食都不够吃,复课考中专也没有希望。。。

包产到户的第二年,茂爷回来了,带着媳妇和两个孩子,回来没地方住,把生产队原来的牲口棚买了下来,几年后,是八七年,那时我已经参加工作了,茂爷先把老宅的几间旧屋拆掉,给弟弟盖了五间大瓦房,给弟弟娶了媳妇,那时老爷爷、老奶奶早已去世了。

过了两年,才把牲口棚拆掉,盖了六间新房。

我们这里生产队解散,机器都作价卖给了社员,牲口棚、仓库没法卖的暂时搁置,后来(包产到户后2-3年)连房带院子卖给了村民,钱给大家分了。

改革开放前,农村大部分人住的还是解放前的老房子,这是实事!

家里没有人吃工资,单靠生产队的收入,只能是嘴里省,那时粮食本来就不够吃,谈何容易!

0 阅读:14

历史园园丁说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