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推荐上大学

历史园园丁说史 2024-06-13 21:46:38

什么是资格?手上的老茧

小时候以为推荐上大学是新生事物,废除唯分数论的旧的考试制度,让一些思想觉悟高、品质好、出身好的工农子弟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又红又专个的共产主义接班人。

尤其是电影《决裂》在农村放映后,引起了大家的热议,一段时间,不少人都在议论这部电影。

当然议论的焦点自然就是推荐上大学,尤其是上学的资格,也就是龙校长那句激动人心话:什么是资格,这手上的老茧就是资格!

按照电影《决裂》中的标准,推荐上大学,一要看出身,最好是苦大仇深的贫下中农,要知道咱农民什么都缺,就是不缺老茧,贫下中农也很多,但都有老茧怎么录取,是按老茧多少吗?

还有一个老贫协主任参与考试,看着那个龙校长还很听他的话,那这个贫协主任就没有私心吗?

其实相信人没有私心的人极少,尤其是农民根本不会相信人没有私心,就凭龙校长主观印象,问一问识不识字,再老贫协主任一帮腔就录取了,这样的方式可能更不公平。

我曾经听过两个大人谈论推荐上大学,一个是狗剩他爹(生产队副队长),另一个是小马他爹(普通社员)。

小马爹问狗剩爹:大哥,电影《决裂》上说,上大学看出身,看成分,看老茧,是不是以后咱们的孩子就有机会上大学了?

狗剩爹哈哈一笑,说:如果人人都能上大学,咱的孩子才可能上!

你不想想,能上大学的那么少,咱们村这么多年也没有出一个大学生。

能不能录取,不是光看成分,还要看个人表现。

主要是这个表现,最没谱!

你想 ,谁表现好?

“管事的”孩子表现好,你想谁不是看着自己的孩子好!自己的孩子没有合适的,还有亲戚朋友家的孩子。

前几年,咱们村公社派来的工作组,那四个刚毕业的高中生,不是都推荐上了大学走了!

人家高中一毕业就在计划了,应届毕业生不能直接推荐上大学,要参加社会实践两年,人家就被招入工作组等机会,连大队干部孩子都没份,哪有咱们普通社员的事,要我说,其实这种方式就是给走后门找借口,还不如考试,咱们的孩子只要用功读书,兴许还有机会。

开始说了,小的时候我总以为,推荐上大学是新生事物,替代延续了千百年的考试制度是社会的一大进步,年龄大了,看的书多了,才知道,其实这种方式和科举考试以前国家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类似,叫举孝廉!

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始于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孝、廉这是古时对官吏的普遍要求。

孝廉,主要指忠孝节廉。孝顺父母、办事廉正。“孝谓曰善事父母者,廉谓清洁有廉隅者。

其实举孝廉也就类似于现在的“个人表现”,只是现在的表现不是孝廉,而是“三忠于、四无限”。

了解了这些,我才知道为什么孔融让梨这么家喻户晓,因为以前要当官就要看思想表现,那么思想表现别人怎么知道。

一般家庭的年轻人不但要学学问,更重要的要推销自己,结交达官贵人,那时应该叫“游学”吧!

而出生官宦家庭的孩子,自然有人为其包装,发现其闪光点,然后为其宣传,孔融不是一般的家庭,曹操不是一般家庭,诸葛亮也不是一般家庭,所以人家很早就有名了,自然国家缺人才了就会想到这些人了,贫寒家庭的子弟想出头很难,起码靠举孝廉,这种推荐上大学的路走不通。

举孝廉按说应该是一种非常高大上的推举人才的制度,但是由于人的弱点,执行起来也就逐渐变味。

发展过程中,被推荐的人往往也是世家大族,很少有民间的"孝子"被荐入仕,实际上逐渐变成了任人唯亲,世家之间的利益互送,互相吹捧,这种推荐人才的制度被世家大族把持!

另外,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二十四孝”中的好多故事是极其虚假、夸张的,有些甚至违背人性伦理的,其实如果和这种举荐人才的制度联系起来也就可以理解了,一些人为了出名,为了引起注意而将“孝”极端化而已,包装自己。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第二章)

意思是:“天下的人都知道怎么样算是美,这样就有了丑;都知道怎么样算是善,这样就有了不善。

为什么这种举荐人才的方式被科举考试取代?

其中的原因不言自明!

为什么科举考试弊端重重,但大家仍然能够接受?

因为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人为的因素比举荐小的多!

也是至今最合理、最公正的一直方式,推荐上大学只是新瓶装旧酒罢了。

0 阅读:2

历史园园丁说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