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观近鉴宋朝人•237·宋太祖的后代·之十四:宋孝宗之兄赵伯圭
宋朝宗族
赵伯圭,字禹锡,宋孝宗同母之兄。《宋史·卷二百四十四·列传第三·宗室一》有传。
本传记,伯圭最初因父亲的“恩荫”授官阶从九品的官职“将仕郎”,后调任秀州华亭县(在今上海市松江区)“掌治安捕盗之事”的县尉,经累次升迁,官至浙西路(治杭州,今浙江杭州)“提刑司”属官“干办公事”,后任明州(治今浙江宁波)在正差之外的“添差通判”。
宋光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伯圭的弟弟赵伯琮接受宋高宗赵构的“禅位”,继位为帝,太上皇赵构下诏,授伯圭官职“集英殿修撰”,实任台州(治今浙江台州)知州。
伯圭在台州颇有政绩,得改官职“敷文阁待制”,实任明州知州,兼任“沿海制置使”。
其实有外商死在明州境内,留下亿万资材,府衙中的吏人请求伯圭,将其没入官府,但伯圭不许,嘱咐商人的同行为其办理了丧事,带着商人的遗产回了故乡。
其后,伯圭升工资为“敷文阁直学士”,因为父亲守孝辞职,守孝期满,再任明州知州。到任后改建了府学,命令宗室子弟入学,以求学的规矩约束他们。
宋孝宗下诏,调驻扎定海(今浙江定海)的部队改驻许浦(今江苏常熟市东北浒浦)。伯圭上奏说:“定海当控扼之冲,不可撤销守备,请选择由枢密院直接管辖的军队‘制司军’驻守许浦。”宋孝宗“从之”,听从了他的提议。
明州海盗猖獗,伯圭派人劝降了其首领葛明,又派葛明擒获其同党倪德。葛明、倪德向来号称凶悍狡黠,伯圭在二人投降后对他们安抚、优待,其余海盗散去。
伯圭因平定海盗之功升一级官阶,又累次升迁,得官职“显谟阁、龙图阁学士”。
伯圭在明州任职十年,为政宽和,疏浚湖泊,平均水利,辨白冤狱,曾查获铸铜的人,不忍依法处置,劝其改做别的行业,百姓从此没有再私铸的。
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伯圭授官职“安德军(治阆州,今四川阆中)节度使”,不久加“开府仪同三司”,实任“万寿观使”闲职。
其后,伯圭到宋高宗退位后居住的“德寿宫”朝见宋高宗,宋高宗赐予他玉带,且得加官职“太子少保”,封“荥阳郡王”。
淳熙十四年十月初八,宋高宗去世,伯圭到德寿宫祭奠,宋孝宗任命他为护葬宋高宗的“攒宫总护使”,授官职“太子少傅”。
十六年,宋孝宗“禅位”给宋光宗,伯圭依新皇即位升赏官员之例,升官职为“太子少师”。
一年后,宋高宗召见了伯圭,升他的官职为“太保”,封“嗣秀王”,并在他的父亲的祭祠“安僖祠”旁赐予府第一处。
其实有臣僚向宋高宗上言:“(宋英宗)治平年间(1064-1067)追崇英宗的父亲濮安懿王,王子王孙近二十人,都自‘环卫官’依序升其官职。而今伯圭之子为官者只有师夔一人,不能强本支而固盘石。从前伯圭未封‘嗣秀王’,若想给其子授官职加俸禄,则不免责以政事;现在伯圭既已封王,而仍然责以政事,将来或不免于非议——如果他们政绩不好加以治罪则伤国恩,不治则伤害法治,何不只封他们官爵,让他们不用理政而享富贵。”
宋光宗接受建议,下诏伯让圭的儿子们改换官爵。
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伯圭受任管理宗室的机构“宗正寺”长官“判大宗正事”,上任后请求宋光宗另立“宗学”,以教育宗室子弟。
其后,伯圭得破格授官职“太师”,且得不用到宫中为宋光宗请安的待遇。
不久,伯圭兼“崇信军节度使”官职,回湖州(治今浙江湖州)老家居住,宋光宗并在湖州赐予府第。
回家不久,伯圭去世。宋光宗得到讣告,为之停止上朝三日,追封伯圭“崇王”,谥号“宪靖”。
伯圭性情谦逊谨慎,不以皇帝近亲自居。每天见到宋孝宗都行家人礼,虽在私宴,行臣子的礼节却愈加谦恭。
一天,宋孝宗问伯圭没有当皇帝时候的事,伯圭回答:“臣老矣,不复能记。”问至再三,最终也没有说。
宋孝宗笑着说:“怎么这么谨慎啊!”但对他却更加爱重。
宋孝宗曾想为他拓宽住处,在湖边修建多层的楼阁,有关部门都开始规划用料,伯圭坚决辞谢,宋孝宗不得不停止过程。
宋孝宗的陵墓建成,伯圭按例可升官职为“中书令”,伯圭五次推让。
继宋光宗之位的宋宁宗很欣赏伯圭的心志,下诏另议褒奖尊崇伯圭的礼节,经议定,赠予他“赞拜不名,肩舆至殿门”的荣誉。
伯圭有子九人:赵师夔、师揆、师垂、师禼、师禹、师皋、师岩、师弥、师贡。
宋孝宗赵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