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观近鉴宋朝人·6·李瑶:宋朝第一位被杀的贪官

文石斋主聊文化 2024-03-10 16:58:35

远观近鉴宋朝人·6·李瑶:宋朝第一位被杀的贪官

宋太祖赵匡胤

李瑶,不知其为何方人士,亦不知其生年,一生行迹不详。

《宋史·本纪第一·太祖一》记,太祖建隆二年(961)即宋朝建立的第二年四月,时任商河县(治今山东商河)令李瑶因贪污受贿被用刑杖打死。

以目前所见资料,史籍对李瑶的记载,只有这一件事,这几句话——但就是这寥寥几笔,却将李瑶重重地定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因为就是这寥寥几笔,记下了李瑶创造的宋朝史上的一项纪录:第一个因为贪污受贿而被杀的官员。

宋太祖赵匡胤对读书人非常优容,史所罕见,但是,对于贪贿官员,祖却毫不容情,一律重刑伺候。

《宋史·太祖本纪》又记,建隆三年八月,蔡河管理所负责押运官物的官员王训等四人往军粮中掺杂糠土,宋太祖下诏,将其处以“弃市”处罚,即处死后在闹市曝尸,并采纳文字秘书、“知制诰”高锡的建议,允许通过行贿得到官员荐举的人反告受贿官员,对受贿官员的仆人、婢女、亲戚、邻居知情告发者,给予奖赏。

乾德二年(964)五月,高锡受在任地方的节度使贿赂,贬为莱州(今山东莱州)官阶正九品的州官属吏“司马”。同月,管理皇帝亲族或外戚、勋贵等有关事务之官署“宗正寺”的主官“宗正卿”赵砺贪贿,处以杖刑、开除出皇族户籍。

三年四月,兵部掌天下地图及城隍、镇戍、堡寨、烽候及沿边少数民族内附等事的司级干部“职方员外郎”李岳贪贿,斩于闹市,曝尸街头。十月,官阶“从五品上”的太子府官员“太子中舍”王治受贿杀人,斩于闹市,曝尸街头。

四年五月,官阶正五品、负责宫廷祭飨、宴劳、酒醴、膳羞等庶务的官署“光禄寺”副长官“光禄少卿”郭顗贪贿,斩于闹市,曝尸街头。

五年九月,户部司级干部“仓部员外郎”陈郾贪贿,斩于闹市,曝尸街头。

开宝元年(968)七月,坊州(今陕西省黄陵县东南)刺史李怀节因强买辖内百姓物资,贬任官阶正八品、太子府掌护佑东宫之官署“十率府”之一“左卫率府率”。

四年正月,官阶正三品的“右千牛卫大将军”桑进兴贪贿,斩于闹市,曝尸街头。十月,官阶正三品、太子府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员“太子洗马”王元吉贪贿,斩于闹市,曝尸街头。

五年三月,官阶从七品、掌纠察朝仪,兼知库藏出纳及宫门内事、京畿纠察等事宜的“殿中侍御史”张穆贪贿,斩于闹市,曝尸街头。

七年正月,官阶七、八品的监察官员“左拾遗”秦但、官阶正五品的太子府官署“左春坊”官员“太子中允”吕鹄贪贿,免死,一并处以杖刑,开除出干部队伍。二月,太子中舍胡德冲因隐瞒政府收入,斩于闹市,曝尸街头。十二月,左拾遗刘祺收受贿赂,在脸上刺字,杖刑,发配沙门岛(今庙岛群岛中的庙岛,今属山东省烟台市)。

八年六月,官阶正五品的宋州(今河南商丘)观察使属官“观察判官”崔绚、官阶正八品、掌监察官员,掌总录众曹文簿,举弹善恶的“录事参军”马德休贪贿,一并斩于闹市,曝尸街头。

九年八月,太子中允郭思齐贪贿,斩于闹市,曝尸街头。

肃贪倡廉是历代最高统治者治吏重中之重的举措,宋朝当然也不例外。不仅太祖如此,后任者也毫不手软。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泗州(治今安徽泗县)录事参军徐璧监管国库,受贿制作假账,殿中侍御史赵承嗣监察贸易,贪污公款,均被斩于闹市,曝尸街头。当年六月,宋太宗颁布政令:太平兴国元年(976)十月以来官员因贪赃获罪者,遇大赦不得“复出”为官。

宋真宗在位时,又从道德层面劝勉官吏廉政。大中祥符二年(1009)十一月,颁布《文臣七条》、《武臣七条》,强调“清心”、“修身”是廉政之本。

宋仁宗即位,更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北宋陈师道著《后山谈丛》记,仁宗每次私宴,不过十来盒常见熟食。有官员为讨好皇帝,将一盒二十八枚蛤蜊献给仁宗,仁宗问这些东西值多少钱,官员答:“每枚一千钱。”仁宗大为不快:“我总告诫尔辈不可奢靡,如今一下筷子就是二十八贯钱,我实在不敢受用。”停下筷子拒食此物。仁宗一朝,大多数读书人都以修身、齐家、治国为人生信条,常为政事争得面红耳赤,甚至丢官,但却多为受人尊敬的铮铮君子,以奢侈为耻,更不屑贪渎。

然而,宋朝官场自建国初期即存在腐败,到了中期,贪污腐败已颇为严重。著名清官包拯在《包孝肃奏议·选举·请先用举到官》中说:“幅员至广,官吏至众,黩货暴政十有六七”。到了北宋后期,官场彻底腐败宋徽宗时,“廉吏十一,贪吏十九”,官场几乎全部烂掉,直至出现了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李彦、朱勔、杨戬、高俅等人称“六贼”的贪恶之官。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二》记,徽宗朝官场“货赂公行,莫之能禁”。至南宋,朝廷势弱,对官吏的控制、管理愈加无力,虽做过数次“作风整顿”,但为时甚短,收效甚微,终至病入膏肓,王朝彻底灭亡。

逢贪必诛,大赦天下而独不包括贪官污吏,官吏一旦因贪贿被查处则“永不叙用”,宋太祖及其后世治吏的决心可嘉。但是,从历史的经验看,无效无果却是必然。皇权﹢官僚体系的统治制度不变,官吏自上而下的层级任命体制不变,百姓对官吏没有选举权,更无制度保证社会对官吏的监督、弹劾、罢免权,皇权﹢官僚体系的绝对权力必然产生绝对的腐败,如此,虽然一个李瑶倒下,但必然会有无数个李瑶甚至无数个更恶更贪的李瑶生出来,直至将国家盗空,王朝灭亡。

中国历史上的二十四史,不过是循着同一个轨道跑了二十四圈罢了,起点一样,终点、结局亦必相同。

包拯

0 阅读:0

文石斋主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