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观近鉴宋朝人·4·占星术士苗训

苗训观日
苗训,河中(今山西永济)人,生卒年不详,只知其得寿七十多岁。《宋史·列传第二百二十·方技上》有传。
《宋史·本纪第一·太祖一》记:后周世宗显德三年,时任禁军殿前侍卫亲军都点检的赵匡胤奉后周之命,北上迎击契丹,驻军陈桥驿。部队中有一位懂得星相的人叫苗训,招呼匡胤的随从楚昭辅,带他仰观天象,指出太阳之下又出现一个太阳,两个太阳互相摩擦振荡,斗了很长时间,天下即将有变。
《宋史·苗训传》对此记得更为详细:苗训擅长观察天象、星相变化以定吉凶。在后周任“殿前散员右第一直散指挥使”,即军衔为指挥使但无实职的下级军官(宋以军士200-500人为一“营”或一“指挥”,军官为指挥使)。苗训随太祖“北征”,发现太阳之上又有一个太阳,二者互相摩擦振荡很长时间,就指给楚昭辅看,说:“这是天命啊!”
第二天部队进驻陈桥驿,太祖为众军推戴,黄袍加身做了皇帝,苗训也都做过预言。
宋太祖从陈桥驿回军汴梁,接受后周世宗之子、七岁的恭帝“禅让”,建立宋朝,苗训被提拔为翰林院天文局(又称天文院)首官,不久又升为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从三品)。
正史对于苗训的记载,只有以上寥寥数事。但在民间,则对其事迹记载颇丰。
罗贯中作杂居《宋太祖龙虎风云会》记:赵匡胤未做皇帝之前,有一道士,名苗光裔,为匡胤算卦,言其有帝王之相。
京剧《斩黄袍》有赵匡胤唱词曰:“想当年路过撒(洒)金桥,有个先生他姓苗,苗先生给我算一卦,说我四十坐龙朝。”
传统相声段子《八扇屏·江湖人》则记:大宋朝有一江湖人,姓苗名训字广义,未曾发达之时,在洒金桥旁,摆下一座卦棚,为人占卜算卦。
赵太祖打马经过,见桥旁人群拥挤,围着一座卦棚,迎面有一副对联,上联写:“一笔如刀,劈开昆山分石玉”,下联配:“双瞳似电,观透苍海变鱼龙”,横批:“断事如见”。
匡胤一见心中不悦:“何处狂生,敢出此浪言大话?待我下马访之。”想罢翻身下马,将马拴在卦棚以外柳树之上,分开众人,走进卦棚,向先生躬身言道:“先生,你看某后当如何?”
广义一看,吃惊非常,原来是开国太祖!急忙站起,口称:“万岁,草民接驾来迟,望祈主公恕罪。”
匡胤闻言,大吃一惊:“先生你莫非有疯癫之症?”
广义言道:“我主不必惊慌,看我主双眉带煞,二目有神,左肩头有一朱砂痣,后必有九五之尊。”
匡胤闻言,心中暗想:“我左肩头有朱砂痣,他人怎能知晓?莫非到后来果应他言?”想罢对先生低声言道:“某日后如登九五,当将你宣入朝中,封为护国军师。”
广义谢恩。
匡胤走出卦棚,向众人道:“列位听真,此人乃江湖人,江湖口,江湖术士,不过奉承而已。”说完上马,奔驰而去。
到后来,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果将广义宣进宫去,封为护国军师,执掌三军司令。
东北“跳大神”中大神吟唱之《破关词》、二人转《十三辙歌谣》、小帽《古人名绣花灯》则均有唱词“能掐会算苗广义”,并将其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之能的神仙级人物诸葛亮、刘伯温等并列。
在今山西襄垣县,甚至有传统名吃“荤汤素饺”(亦称“腥汤素扁食”)因苗广义而得名的传说。相传,苗广义扶赵匡胤统一天下,不愿在朝为官,故三山五岳到处游玩。一日游至襄垣,日正中午,见仙堂寺门前一人卖素饺子,一人卖肉片汤。他想各吃一碗,但银两不够,只好各买半碗,兑在一起吃。吃罢,拍案称绝。他打开卦包,取出笔墨,题诗于壁:“四白为素食,五味调荤汤。饱餐各半碗,素饺伴荤汤。入腹提精神,味美赛鸡鲜。劝君常食之,益寿亦延年”。人们这才知道,此人竟是大名鼎鼎的算卦先生苗广义。于是,“荤汤素饺”,名扬一方。
南宋曾敏行撰史料笔记《独醒杂志·卷四》则记:太祖时,有人找名为苗光裔的“司天官”(宋设官署司天监,承担观察天象、颁布历法职责,略当今之国家天文台。司天监首官为司天监正,民间或称“司天官”,正三品)。
光裔布算成卦,说:“你当搬家。”
其人问:“是否损失人口?”
光裔说:“无妨。”
此人走后,又一人至,问事一如前者。
又过一会,又一人来,问的还是同一件事。
光裔起疑,熟视其人,其容貌与前二人酷似,只是老少略有差别。光裔拽住他,厉声问:“你到底是谁?”
其人不得已回答:“我是金明池(北宋著名的皇家园林,池中可通大船,为水军演练场,在今开封市鼓楼区大梁路西关街)里的龟,刚才来的二人是我的祖父和父亲。朝廷下令,要扩展金明池,将会挖到我们住的洞穴,恐怕被杀,所以来问卜,请您可怜可怜,救救我们!”
光裔放了此龟,马上奏闻太祖。第二天开挖金明池,果然挖出十数万龟类。
太祖下令,不得伤一龟,并把他们全部用筐抬运到了水中。
明·李日华《六研斋笔记·紫桃轩杂缀》、清·潘永因(一说李宗孔)《宋稗类钞》,都采记了曾敏行以上所记“异事”。
古代科学不昌,且信奉“天人合一”,故常将天象变化与世间人事特别是国运盛衰、朝代更替相联系,一些懂得天象、具备相当历史、社会知识的人适逢其会,更会摇曳其间,甚至利用所掌握的知识为欲有所作为者发声、鼓呼,为自己争得“从龙”的机会,这当然亦为“素有大志”者所乐于接受。而有此想法、做法者,亦不仅只赵匡胤这样的“真命天子”,如北宋初期,四川人李顺即曾将占卜作为发动起义的工具。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九)、岳珂(岳飞之孙)《桯史》(卷二)都记载了“相士”、“卦师”宣扬李顺将在四川为王的事。前者记:相士对李顺说:“你有异相,当为百日偏霸之主”;后者记:一卦师析“顺”字,称李顺将“在四川边境称王一百零八天。”结果,“较其即位、授册之日,不差毫发。”
但想当皇帝的人对这些术士的看重,也往往不过在王朝兴替之时,一旦得有天下,就会变了脸色。即如在苗训得到重用的宋朝,从继太祖位的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起,就屡下禁令,禁止术士借天象、卦象给人推算命运:
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十月降《禁天文相术六壬遁甲三命及它阴阳书诏》,宋真宗于景德元年(1004)正月降《禁习天文星算相术图谶诏》,又于景德三年(1006)四月降《禁天文兵书诏》,宋神宗于熙宁八年(1075)四月降《禁私有图谶及私传习者诏》,均斥责看相、算卦的人所学的知识懵懂愚昧,一无可取,他们矫言祸福,诳耀流俗,不过为了骗取钱财;对于违犯者,处分也很重,宋太宗在太平兴国元年(976)十一月,令诸州严厉追查懂得天文、会算卦的人,押送京城处置,有敢匿藏这些人的,斩于闹市,对举报者则奖励铜钱三十万。
时世变了,难道还留着这些人再造出新的“真命天子”么?
苗训,或苗光裔、苗广义,或许有些天文、历史、社会知识,或许称得上“适逢其会”,但也不过是适逢其会而已,又哪里称得上什么能掐会算的神仙?

夜观天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