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军区,是1956年至198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军区之一,领导和指挥福建、江西两省境内的所属武装力量。下面简单谈谈福州军区及所属军以上单位沿革情况。
1955年,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根据主要作战对象、作战方向、地形条件、交通状况等因素和减少指挥层次的需要,对全国军区进行调整。将原来的6个大军区东北军区、华北军区、华东军区、中南军区、西南军区、西北军区,改划为12个大军区,即沈阳军区、北京军区、济南军区、南京军区、广州军区、武汉军区、昆明军区、成都军区、兰州军区、新疆军区、西藏军区、内蒙古军区,完成了新中国第一次大军区调整。但是这次调整没过多久又有所变动,即增加了福州军区。
1956年3月28日,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给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主席《关于建议将南京军区划分为两个军区》的报告说:“在三月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期间,南京军区的同志提议,因现该军区直辖五个省军区,范围太大,领导不便,要求划分为两个军区,即南京军区(辖江苏、浙江、安徽三个省军区)和福州军区(辖福建、江西两个省军区)。经总参谋部和有关单位研究,并经军委会议讨论,同意这一划分。南京军区的领导机构基本上不变,以现在的福建军区担任福州军区的领导。”
4月4日,毛主席批复:“刘、周、朱、小平阅后,退彭德怀同志。此件看过。同意划分为两个军区。叶飞的省委书记是否可以不再兼了,何人充任省委书记的问题,请小平和谭震林商定告彭。”
叶飞,当时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福建省省长、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福建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毛主席考虑叶飞可以不再兼省委书记了,就是使其主要精力放在军区上。
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东临台湾海峽,与台湾省隔海相望,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福建军区成立于建国前夕的1949年8月24日,机关由第十兵团兵团部兼。司令员叶飞,政治委员张鼎丞。1952年5月21日,第十兵团番号撤销。
1956年4月22日,国务院命令成立福州军区(兼福建省军区)。将原属南京军区建制福建、江西两个省军区和陆军第二十八、第三十一军划出,组成福州军区,直属国防部领导。福州军区的领导机构由原福建军区机构改编组成。

1956年7月1日,福州军区兼福建军区正式成立。军区所属军级单位有第二十八、第三十一军,福建、江西(省)军区,军区炮兵、工程兵、公安军,南昌步兵学校。军区机关驻福州市。叶飞上将任福州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皮定均中将(原福建军区副司令员)、刘永生少将(原福建军区副司令员)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刘培善中将(原福建军区第二政委)任福州军区副政委。

叶飞上将
实际上,成立福州军区,不仅仅是解决南京军区辖区过大、防御正面过宽的问题,同时也是为了加强东南沿海对敌斗争的领导指挥。成立福州军区以福建省军区为主,是因为福建做为建国后东南沿海对敌斗争的前沿,始终是海防前线的重点;江西划入福州军区,则是为了加强二线和战略纵深。
1957年5月,福州军区免兼福建军区,以军区公安军机关组成新的福建军区(1960年10月起改称福建省军区)机关,公安部队改编为守备部队。
1957年9月,为了加强福建前线的领导,中央军委任命时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韩先楚上将接替叶飞出任福州军区司令员,而叶飞则继续担任福州军区政委一职。1957年至1960年,又先后增派张翼翔中将(原华东军区第二副参谋长、军事学院战役系毕业)、张天云中将(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副司令员)、聂凤智中将(原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以加强福州军区领导力量。

韩先楚上将
1958年夏,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根据中东事件后的国际形势和台湾海峡局势,决定加强东南沿海的军事斗争。炮击金门前夕,中央军委指定这次作战由叶飞指挥,福州军区组成以叶飞为首的福建前线指挥部:
福建前线指挥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叶飞上将
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张翼翔中将,副政治委员刘培善中将
为加强东南沿海的防空力量,中央军委决定,空军航空兵部队进驻福建。8月30日,以空军第一军指挥机构大部、空军第五军指挥机构一部,在福建晋江成立福州军区空军领导机关(1960年6月移驻福州),归军委空军建制,受空军、福州军区双重领导,下辖驻福建、江西两省境内的空军各兵种和专业兵部队,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聂凤智调任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

炮击金门

1958年冬朱德元帅到福建视察,接见福州军区军以上领导干部。
前排左起:福州军区副司令员皮定均中将、江西省军区司令员邓克明少将、福州军区副政委刘培善中将、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上将、朱德元帅、福州军区政委叶飞上将、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张翼翔中将、福建省军区政委卢胜中将、福州军区政治部主任廖海光少将。
这里有必要提一下,上世纪50年代后期,在福建省境内还有两个特殊的建制军,即防空军第一军和铁道兵第二军,但与福州军区没有建制关系。
为加强福建前线防空力量,1955年9月,防空军第一军正式成立,下辖防空第二师,高射炮兵第一〇三师、一〇五师,对空情报兵第二二三、二二五团,探照灯兵第四〇一团等部队。军部驻福州,归南京军区防空军建制,作战指挥属福建军区(当时尚未成立福州军区)。防一军组建后,军部兼任福建前线防空兵指挥部,统一指挥福建全区国土防空部队、野战高炮部队及队属高射炮兵的对空作战任务。1956年7月,防一军改由军委防空军(当时五大军种之一)直接领导。1957年6月,防空军和空军合并,防空军第一军改为空军第一军,防一军番号撤销。

驻闽防空军高射炮兵在阵地上进行实战训练
1955年至1957年,为修建支援福建前线的铁路干线鹰厦线,铁道兵共动用8个师的兵力。为靠前统一指挥,1955年5月下旬黎湛线全部完工后,铁道兵司令员王震上将率铁道兵机关从广西贵县移驻福建南平。随着鹰厦线的逐步完工,部分铁道兵部队陆续调往别处修建新线。1956年8月24日国防部命令组建铁道兵第二军。11月23日铁道兵第二军开始组建,下辖铁道兵第一师、第五师、第六师。铁二军军部机关暂住福建省南平,定于12月1日开始办公,代替铁道兵机关指挥鹰厦线余下修建任务。后因国家对铁路修建计划作了重大调整,1957年4月6日国防部命令撤销铁道兵第二军番号。

铁道兵修建鹰厦线
1960年1月,原属总参谋部院校部领导的南昌步兵学校(军级)划归福州军区领导(1963年1月改称福州军区步兵学校)。
1960年2月组建福州军区空军福州指挥所(军级),同年6月改为福州军区空军晋江指挥所。1962年6月,撤销福州军区空军晋江指挥所番号,改建为空军第八军,仍归福州军区空军领导。后移驻福建漳州。
1962年为应对蒋介石集团叫嚣“反攻大陆”而进行的东南沿海紧急战备期间,6月在福建省连江白莲成立闽北指挥部(军级),担任福鼎至闽江口北侧的海防和机动作战任务,隶属福州军区建制。8月,指挥部移驻丹阳镇;1965年10月移驻朱公。

1964年福州军区第二政委刘培善中将视察福建前线广播台,与工作人员合影

1965年11月27日陈毅元帅接见闽北指挥部党代会全体代表

闽北指挥部司令部办公楼

1968年8月11日毛主席接见福州军区领导人时留影。前排右为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左为军区副司令员皮定均。
1969年2月,福州军区步兵学校撤销。
1969年7月,福州军区闽北指挥部改编为陆军第二十九军,仍归福州军区建制。
1969年8月,福州军区工程兵机关缩编为军区司令部工程兵部。
1969年11月,第二十八军调出福州军区,划归北京军区建制。
1969年12月,组建福建、江西生产建设兵团(军级),直属福州军区领导。1971年6月和1974年11月,江西生产建设兵团和福建生产建设兵团撤销。
1973年12月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与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对调。12月26日,兰州军区皮定均司令员、冼恒汉政委来到福州。27日,召开师以上干部见面会。28日,召开欢迎欢送大会。29日,两大军区军政主官韩先楚、李志民、皮定均、冼恒汉,一同乘专机飞兰州。30日召开师以上干部见面会和欢迎欢送大会。至此,福州和兰州两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事宜完毕。

1973年12月对调交接后的福州军区和兰州军区四大首长在福建鼓山合影。
右起:福州军区政委李志民、原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原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兰州军区政委冼恒汉。

1975年福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政治委员李志民视察部队
1973年筹建福州军区军政干部学校(军级),1974年2月正式开学。
1976年1月,空军第八军番号撤销,保留福州军区空军辅助指挥所。
1976年7月7日,福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在视察东山岛三军渡海登岛作战演习时,遭遇空难不幸遇难。而福州军区司令员的岗位空了一年多,直到1977年9月才由副总参谋长杨成武接任。
1978年1月,福州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改称福州军区步兵学校。
1978年10月,成立福州军区漳州指挥所,执行军级权限。
1981年2月,福州军区步兵学校改称南昌陆军学校。

1981年8月1日福州军区在福州市举行阅兵。军区司令员杨成武和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项南在检阅部队。

福州军区陆军某部步兵方队通过检阅台

福州军区军医学校女兵学员方队通过检阅台
1982年7月,福州军区炮兵机关与军区司令部装甲兵部合并为军区司令部特种兵部。
1985年6月,为适应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和未来反侵略战争的需要,中央军委决定全军进行大规模精简整编,史称“百万大裁军”。

这次大裁军,将十一个大军区调整为七个大军区:沈阳军区、北京军区、济南军区、南京军区、广州军区、成都军区、兰州军区。其中福州军区并入南京军区,番号撤销,福建、江西两省军区和南昌陆军学校改隶南京军区。第三十一军和第二十九军合并,组建第三十一集团军,划归南京军区建制,第二十九军番号撤销。福州军区漳州指挥所撤销。
至此,存在了将近30年福州军区成为历史。

1985年6月,参加福州军区撤编前最后一届党委常委扩大会议人员合影(局部)

原福州军区总医院,1985年改为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现为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
福州军区历任军政主官:
历任福州军区司令员叶飞、韩先楚、皮定均、杨成武、江拥辉;
历任福州军区政治委员叶飞、刘培善、周赤萍、李志民、傅奎清;
福建省委第一书记廖志高、杨尚奎、江渭清先后兼任福州军区政治委员。

先后有六位开国上将在福州军区任职:
叶飞 司令员兼政委(1956.8-1957.9),政委(1957.9-1968.2)
韩先楚 司令员(1957.9-1973.12)
王建安 副司令员(1969.8-1975.8)
陈再道 副司令员(1972.5-1975.8)
李志民 政委(1972.10-1980.1)
杨成武 司令员(1977.9-1983.10)
这在大军区是不多见的,说明了福州军区战略位置的的特殊性。特别是1972年,有四位开国上将同时在福州军区任职,即司令员韩先楚、政委李志民、副司令员王建安和陈再道,人称福州军区是全军唯一的“超级大军区”。
李志民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政委、高等军事学院政委,“文革”中遭受迫害,1972年10月复出,接替周赤萍任福州军区政委。
王建安曾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1969年8月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
陈再道原任武汉军区司令员,“文革”中遭受迫害,1972年5月复出,当时被“打到”复出的高级将领不少,大军区级正职的位置不好安排,曾当过十几年大军区司令员的陈再道只能屈就大军区副职。1975年8月,陈再道和王建安同时被任命中央军委顾问,离开福州军区。陈再道后来又出任铁道兵司令员,这是后话了。

陈再道(右)和王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