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条新闻引发热议:某希望小学花费1.4万元购置一台单反相机,却被网友扒出同款机型市场价仅600元。一时间,“乱花钱”“贪污腐败”的质疑声铺天盖地。但真相真的这么简单吗?

咋回事呢?有眼尖的网友发现2023年四川某县希望小学灾后恢复项目设备采购公告中,单反相机的招标案有问题。招标书显示,学校采购了两台松典相机,中标总价14050元,算下来两台接近3万。可网友一查电商平台,这相机公开售价才631元。于是消息被发到网上,网友们都很震惊,花大几万买千把块钱的东西,要是没猫腻,谁信呢?于是舆论一下子发酵起来。

事情曝光后,学校和供应商迅速回应,称这是一场“误会”。学校解释说,负责采购的老师不懂相机,最初确实选了便宜的型号,但后来发现不符合要求,就换成了市场价1万多的产品,只是网上招标信息没及时更新。供应商也站出来说,一开始是按学校要求提供了600元的国产相机,后来学校不满意,才更换了更贵的设备。
然而,网友并不买账。大家质疑:如果一开始只是600元的相机,为啥报价是14000元?更换后的相机具体是什么型号?采购流程是否合规?这些问题,学校和供应商都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争议的另一焦点是:贫困学校是否有必要买专业相机?支持者认为,记录校园活动、宣传筹款需要高质量素材;反对者则觉得手机拍摄已足够,省下的钱能买更多书本课桌。其实,公益机构合理配置资源无可厚非,但前提是公开透明、物有所值。
从1989年希望工程设立以来,中国那么多老百姓出钱出力,就是为了让孩子们有读书的条件。现在发现自己的善款竟然被用来买高档相机,甚至还有被中饱私囊的嫌疑,大家能不生气吗?所以这次相机事件,无论是官方还是社会舆论,都希望能有一个明确清晰的调查结果和解释。毕竟几万块钱的相机是小事,但社会对慈善公益教育的信任才是大事。

我找妈妈要16元,花4毛买个糖,剩下就给我不过分吧[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