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则“游客在云南旅游被关购物店洗脑”的新闻再次将旅游乱象推上风口浪尖。据报道,游客被导游带进购物店后,大门一关,开始了长达数小时的“洗脑式”推销,不买东西不让走不说甚至顾客上个厕所都有人盯着怕跑了?见过强制消费的没见过如此嚣张跋扈强制消费的行为,这不仅让游客体验极差,更让云南旅游的形象大打折扣。此事一出估计云南文旅这一年又白干了!

一旅游团的游客发视频大骂所在旅游团强制消费,大部分时间都被关在购物店洗脑,上厕所都有人盯着,游客气的大骂:我们来不是听你们讲解乳胶理论知识的,我们六点钟起床,要体验就直接体验,愿意买就买不愿意买就走人,你不要把我们困在这边,我们上午半天就被你们困在西双版纳,下午还要把我们困在这边,将近1000多人,三十几辆大巴车去的,包括在大巴车上导游就一直在推销

事实上,云南旅游购物乱象并非新鲜事。从“天价玉石”到“强制消费”,类似事件屡见不鲜。尽管相关部门多次整治,但问题依然屡禁不止。这背后,究竟是监管不力,还是行业顽疾难除?
从表面看,购物店和导游的“合作”似乎是问题的根源。导游通过带客进店获取回扣,购物店则通过高价销售牟取暴利。这种利益链条的存在,使得游客成了“待宰的羔羊”。然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旅游市场的恶性竞争。低价团、零负团费等现象屡见不鲜,旅行社为了吸引客源,不惜压低价格,最终通过购物回扣来弥补成本。这种模式不仅损害了游客的权益,也破坏了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当然,监管的缺失也是问题的重要一环。尽管相关部门多次出台政策,但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存在“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购物店的隐蔽性、导游的流动性,都给监管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如何建立长效机制,真正从源头上遏制乱象,是摆在监管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
对于游客来说,避免“踩坑”的关键在于提高警惕。不要被低价团所诱惑,选择正规旅行社和透明行程。同时,遇到强制消费时,要敢于维权,及时向相关部门投诉。

云南作为旅游大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但如果旅游乱象不除,再美的风景也会被蒙上阴影。希望这次事件能成为一次警钟,推动云南旅游市场的彻底整顿,还游客一个安心、舒心的旅游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