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步兵与普通步兵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快速的发起进攻。徒步步兵部队从行军对象到战斗队形的展开所需的时间比较长。而机械化步兵在进攻作战中采取从行进间发起进攻的方式。行进间发起进攻可避免因步兵下车向前方徒步机动时所带来的在敌火下停留时间较长的弊端,相对减少敌火力的毁伤程度;能够充分利用火力准备的效果,快速冲击至敌前沿,最大限度地隐蔽进攻作战企图,达成进攻战斗的突然性,并与敌形成胶着近战的有利态势。
△部队如果不能展开战斗队形,火力兵力不能得到发挥。部队行军队形就开入战区只能说明指挥官对战场态势的判断出现严重错误。常乃超居然有脸说李云龙不讲武德,你还是自裁吧。
乘车冲击主要的优势在于:
一是良好的机动性得到充分展示。装甲车辆具有良好的机动能力,目前我军装备的装甲车辆,有的时速已接近上百公里,具有较强的越野能力,最大爬坡度可达32度。因此,装甲车辆即使在较为复杂的地形上机动,也能获得较好的时速,在机动中还可充分运用地形的遮避作用,减少敌火力的打击。
二是可保持步兵的战斗力。一方面,装甲车辆有一定的防护力,步兵乘车冲击可防止弹片、子弹的杀伤,减少步兵的伤亡。另一方面,由于乘车冲击速度较快,在敌前沿机动的时间大大减少,尤其装甲车辆以地形允许的最大时速冲击,敌对我的杀伤势必相对减少,较好地保存了战斗力。另外,乘车冲击也保证了步兵有足够的体力去消灭敌人。
△步兵战车对于防护性能要求比装输要高。所以92式只能是装输,不是步战。
三是便于灵活战斗。步兵下车地点可依据战场情况灵活确定;冲击方向可根据敌前沿“歼击区”的位置灵活调整;战术手段可根据敌情的变化灵活实施。步兵下车地点应尽量靠前,只要可能,步兵下车的地点就应尽量靠近敌人。步兵战斗力能否得到最好的发挥,其体能消耗、手中武器射击效能和伤亡程度是重要因素。步兵的下车地点越靠前,持续战斗力将越强,手中武器对前沿之敌的打击效果将越好。同时,由于车体距敌人较近,能对敌形成较大的视野和射击死角,这也将减少对下车步兵的打击。
步兵战车的车载武器包括了导弹、火炮、机枪。其火力系统,可对付装甲目标、坚固工事、徒步步兵和低空飞机等多种目标;可形成远、中、近距离和对空相结合的纵深、立体打击能力;在夜间和不良天候条件下,具有几乎与昼间相同的远距离作战能力;在战场生存上具有较强的装甲防护能力;在战场机动方面具有快速的机动能力;在打击精度上具有快速的精确打击能力。因此,机械化步兵作战中火力系统的重心应是车载武器,步兵武器只是辅助作用。战斗时应该以发扬车载武器火力为核心,不能舍本逐末。如果简单的把士兵运输到战场,那装甲车就可以了。
△除了防护外,火力也很重要,反坦克导弹主要是在步兵武器外有效的打击对方的固定目标。86-2步战没有反坦克导弹,这意味着对于坚固目标无能为力。
装甲车辆对步兵的火力支援能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灵活实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越位式火力支援。即装甲车辆超越前方步兵所处位置,以迅速猛烈的火力,对威胁步兵的火力源,实施火力打击和压制。其时机是:步兵在冲击过程中,遇敌猛烈的火力打击,而装甲车辆在步兵之后又不便于发挥火力时;步兵夺占敌前方冲击目标后,敌实施与我脱离性后退时采用。
二是翼侧式火力支援。即装甲车辆前出至步兵的一翼或两翼,以迅速猛烈的火力,对威胁步兵冲击的火力源,实施火力打击和压制。其时机是:当正面不便于实施火力支援时;翼侧对步兵冲击有较大的威协时采用。
三是间隙式火力支援。即装甲车辆前出至步兵战斗队形之中,与步兵并肩发扬火力,消灭对步兵威胁较大的目标。其时机是:步兵在冲击过程中,遇敌猛烈的火力打击,装甲车辆又不便采取越位式火力支援方式,且进攻正面较宽,适于装甲车辆实施间隙火力支援时采用。
△国军的CM21步兵战车,这玩意就是凑数的,上面说的战术这个都实施不了。
仓促防御已成为未来防御作战的主要样式。以阵地战为主要样式的线式作战将被机动战为主要作战样式的非线式作战所取代,在双方动态寻机歼敌的过程中,阵地防御的机会将明显减少,而仓促防御的机会将明显增多。机械化步兵战场机动速度快,可在不进行较多兵力兵器配属的情况下,快速进入作战地区,稳定防御地区的作战态势,满足仓促防御作战中时间紧、任务重、组织准备不完善、阵地条件差的需要。
△海湾战争的东73之战是传统的机械化防御作战,伊拉克机械化部队在事先准备好防御阵地的情况下被美军打穿。整个战斗过程中步兵完全是在梦游状态!
防御作战中的机械化步兵应多以载员下车战斗遂行任务。防御作战的突出特点是空间位置相对固定,并有一定的阵地条件作为依托,其主要行动是依托阵地阻止敌人的推进,而机动的机会相对较少,机动的范围也相对有限。下车战斗应是主要的战斗行动方式,乘车战斗方式主要用于阵地内兵力兵器的机动。下车战斗有利于消除乘车战斗时所带来的射击死角,进而增强防御正面的控制程度;利于人车疏散配置,降低敌毁伤概率;人车之间的配置距离相对较近,既可通过各种简易信号实现车上车下之间的指挥和协同,也不会影响其人员在必要时的乘车战斗和机动。
再看狂怒这段阵地攻坚战的描述,那就是棋逢对手的菜鸡互啄了。表面上坦克掩护步兵,但实际上坦克迁就步兵的速度,成了反坦克炮的活靶子。而步兵也不能弥补坦克视野上的缺陷。坦克仅用自身的火力硬抗反坦克炮和铁拳火箭筒。步坦协同无从谈起。
德国人的毛病更大,这种大口径反坦克炮可以部署在侧翼的隐蔽阵地,用集火射击的方式打击美国人。而影片里的德国两门火炮基本各自为战,谈不上配合。而且射速明显出问题了。这种炮一分钟打七八发没问题。而且按照解放军的战术,单独的反坦克炮和反坦克导弹对抗装甲车的效能很低,需要炮兵配合。德国人就算没有榴弹炮,迫击炮也没有吗?如果换成珍宝岛的56式加农炮,就这点美国人一分钟内解决战斗!
把图片里的火炮如果向后移五米,那火力效能会强很多!
最后总结一下,步兵战车和装甲输送车看着很像,但是用途上区别很大,步兵战车是战斗车辆,装甲输送车只是运输车辆。步战对火力和防护有一定要求,而装输的火力仅是自卫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