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将无能,累死三军!业余人士看《94旅战斗经验与总结》

六猫战车 2025-02-15 17:18:20

这套所谓的光之国在乌克兰军事经验的总结在互联网上比较火热。老六不是专业人士,说点业余看法。之前我看过基本网上公开的解放军的战术教材。能让我看到的最少的也是20年前的。用共军的标准看,光之国的军队可能连及格都够呛。

如果所有前线士兵都以强大的思想、信念和高昂的战斗士气做好准备,即使是配备现代武器的敌人,也可以通过政治和意识形态优势以及战术优势击败敌人。

在为期两天的行动中,尽管面对敌人的炮轰和像蜜蜂群一样攻击的自杀式无人机,战斗员们仍然保持着高水平的精神和战斗精神,决心以生命为代价执行受人尊敬的最高指挥官的战斗命令。我们表现出自我牺牲精神,像老虎一样前进,迫使配备现代武器的敌人撤退并解放了普列霍夫地区。

上过班的朋友最讨厌的就是这种画饼都弄不好的领导。整段内容只有大话和虚话,一点实际意义都没有。

思想政治工作很重要,但不是喊喊口号就行了。按照解放军这边的经验,战前把部队的编制补充齐全,弹药补充完整,部队做好相应的针对性训练,午餐的时候加鸡腿,上战场前茅台管够,定期安排热水澡这些实实在在的工作比喊口号更能振奋士气。

△21年国庆,和我媳妇一起看的《李延年》,我媳妇感叹这个指导员咋这么会打仗,和电视里演的不一样。

很多网络小说以及电影里,开战前军官一顿价值观输出就军心振奋。这种想法的就是偷懒。《能文能武李延年》在战斗间隙调整部队编制、任命干部、组织掩埋烈士遗体、组织下一阶段阵地修筑。而在《长津湖》,牺牲了一个排长,连里的指导员、连长、排长一堆主官就在阵地上开追悼会,伤心了两分钟,BGM停了才继续战斗。

虽然据说我们从俄方收到了关于敌人隶属关系和能力的情报,但我们不熟悉敌人据点、无人机发射场或炮兵阵地等关键细节,因此毫无准备地进入战场。

结果,敌人在各营的关键渗透点建立了坚固的防御阵地,这种抵抗阻止了战斗中初步胜利的扩大。为了克服这一点,一些部队与敌人交战以阻止他们,而另一些部队则从侧面从敌人的侧面打击他们。

战前侦查是必要的手段,毫无准备的进入战场本身就说明军队出现问题了。林彪的“四快一慢” “一慢”是指总攻发动时机要慢。中心是一个“慢”字。慢的时间要用以侦察地形、敌情、布置兵力、火力,进行政治鼓动工作,休息。平型关战斗,林彪亲自去战场侦查地形,选择伏击地点。

孟良崮战役里,许世友说自己的上级只知道看地图下命令,而在30年后的越南,同样的指责也发生在他的身上。解放军的传统就是军事主官要在战前充分掌握地形,人民军这种敌情不明还不做侦查的行径在解放军这边部队主官是否会被撤职?

这段关于渗透与侧翼攻击的部分,充分反映了朝鲜军队对于现代防御战斗缺乏基本认知。现代防御战已经不是守住一个山头一个阵地。防御阵地本身就是一个战场节点,阵地防护不只是依托阵地内自身的火力,更多的是依靠支援火力以及装甲兵火力支援。

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建立了多个排级阵地作为战场上的支撑点。叙利亚在有坦克和炮兵优势的情况下进展都非常缓慢。从描述看,对于这种阵地是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部队的侧翼展开只是理论上,人家有火力优势的情况下,傻子都知道侧翼进攻,难度是如何开展。而且在朝鲜人的战术里看不到任何步炮协同、步坦协同。

对于这种拔点作战,人民军真应该去淘宝买两本解放军的战例教材好好学习一下。这种野战情况下阵地攻坚少不了步炮协同。步炮协同的目的不是用炮兵摧毁目标,而是压制目标。陈赓当年指挥越共打谅山、高平到时候,就批评过越南军队过长时间的炮击暴露了攻击方向。在解放军这边炮击一般只要求持续20分钟左右。

由于缺乏对敌方战术的知识,当士兵们无法找到敌人时,一些连级部队在大量使用公路移动,结果隐藏在建筑物和地下室中的敌军对我方暴露的侧翼和后方发动攻击,造成了重大伤亡。

这个我有点不理解,为什么上战场前会缺乏对敌人的战术了解?出国了,会上网了,多看看“装甲熊”的公众号也会对可能遇到的战术有所判断。林彪有一句名言叫:思考、判断、定决心、下命令。思考、判断要慢。

此外,当敌人使用无人机跟踪我们的行动并呼叫炮击时,我们协调了诱饵策略,集中火力攻击敌方无人机,击落了许多无人机。通过在已经安全的建筑物的地下室中寻找掩护,我们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员损失。

这段关于无人机的战术,真不知道是那个天才想到的。无人机只要保证二三百米的飞行高度,步枪就很难命中无人机。步枪这种东西天然就不适合打空中目标。战场上传回来的录像看,人民军反无人机的体操并不成功。

区别于很多人的想象部队里对射击的训练远不如很多人想的那样。毕竟射击只是部队训练的一个科目,适当的训练就能保证不错的效果,军队的训练也不是人人都是神枪手。单纯说训练强度,真不如美国人那种子弹不要钱的一样。而打无人机显然不是部队常规训练科目。

而且无人机要引导炮兵作战没必要飞到头上。只要保证目视观察完全可以在战区外飞行。这个情况下人民军的应对策略就一点用处都没有了。可以说人民军对于乌克兰人的无人机炮兵的作战方式并没有制定有效的战术。

当年无论是抗美援朝还是抗法援越,共军(中共和越共)都没有火力优势,都没有能力和对方打炮战。双方的应对策略都是以突然勇猛的步兵冲击迅速实现双方的胶着。使得对方的炮兵火力无法使用。在2023年扎布罗热反攻中,乌克兰突击队直接乘坐皮卡突入俄罗斯阵地。防护火力都不要,主打一个快!压了地雷算你活该,毕竟一个车里也死不了几个人。

如果实在打不过,那进攻中使用烟雾进行伪装或者选择恶劣天气发动进攻也是有效的手段。越共打高平的时候就趁着雨天进攻。当时越共一些军官畏难偷懒,陈赓打折骂着督促越军展开行动。

著名的突破临津江战斗,39军为了加快突击速度,在理论上守军火力最严密的地区发起突击。战斗发起前在距敌150 ~300公尺,正面宽约2500公尺,总面积3.5平方公里的进攻阵地上,突击构筑了可容纳7个步兵营的的隐蔽部,在黄昏时发起战斗,战斗发起前炮击不到30分钟。陈赓评价是三险三奇!这些战斗经验在人民军哪里是看不到的。

某网节目中称人民军在战场上拉出了非常漂亮的散兵线,朝鲜军队的战斗力真强!这真是不以为耻。在没有火力准备或者足够压制敌人火力的情况下,再漂亮的散兵线也扛不住炮兵营的阻拦射击。在经验总结中,人民军也认识到战场上要尽量保证二三人的小单位。

哪怕夜间发动进攻都能有效降低乌克兰无人机的战斗效能。无论是中共还是越共都擅长夜战、近战,看来没有共产党的国家打仗就是不行!

只有认识到战斗指挥中保障通信的重要性,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才能确保战斗的胜利。

为了确保有效指挥,在战斗区域附近设立了四个中继站。制定了在每天战斗后为手持无线电持续供电和充电的计划,以确保在为期两天的行动中保持良好的通信。

最搞笑的就是这个通信了。最近看了本20年前解放军装甲部队通信的论文集。按照20年前解放军的观点看,朝鲜人关于通信保障的理解最少落后50年。

战场没有5G信号,只能用无线电信号保障通信。但是进攻作战的部队很容易就突进到通信范围外了。而且只要敌人有点耐心,可以在通信频道中进行监听。就算不能破译你的通信内容,也可以通过通信收发装置确认部队的指挥关系。然后有针对性的打击关键指挥区域即可。

时刻警惕敌无人机与瞄准单位领导或背负电台的指挥人员,此外也要小心携带重武器的士兵。

可以看到由于不合理的使用无线电设备,乌克兰能够有针对性的打击指挥人员。另外手持的电台极易被干扰,如果对方找到你们通信频率,在频道内给你唱歌,拿破仑来了都没法指挥部队。解放军20年前就发现的问题,朝鲜人是一点意识都没有!

再看人民军是怎么理解的,无非就是做好信息通信中继工作,给电台按时充电。基本上就是按照家用手机的使用方式进行通信保障!按照解放军20多年前的标准,在乌克兰战场上确定不同级别部队的通信方式,一般来说基层部队多用语音通信,营团用文字通信。使用接力通信组网,要有备用线路和迂回线路。而且通信线路要深埋地下。抗美援朝战争一次战役,美国人就懒,直接把电话线仍在地上。志愿军顺着电话线就端了美军指挥部。

部队手持无线电确定好基本的通信频道以及备用频道,一旦被干扰就切换到备用频道。为了防干扰,各级指挥员明确指挥位置,该往前的往前,该靠后的靠后。而且说实话,21世纪了,部队还用手持无线电进行指挥多少有点LOW。解放军炮兵在80年代开发的八四式炮兵指挥系统就开发出了手持终端,能实现通信以及数据传输!那个时候出生的女孩再过两年就到更年期了。

战斗时保持冷静:在某些情况下,战斗小组之间通过无线电进行的紧急通信导致了重复传输,造成了不必要的延误。

这段描述中可以看到,由于对无线电的使用没有计划,造成了指挥的混乱。

虽然我们希望一些敌军士兵在我们的部队展示出高超的射击技术和速度后会惊恐地要求投降并被活捉,但看到我方其他同伴倒下后,我们的战士们无情地杀死了试图投降的敌军,这反而使敌人更加顽强抵抗,延长了战斗时间。

无关道德问题,战场中杀俘是非常得不偿失的事情。“荣耀属于乌克兰”这个老哥符合“完美受害人”的所有条件。区别于人民军的信息管制做的也非常好,起码找不到人民军杀俘的图片或者视频。到是国内微博有个叫XX镜头的,三天两头在微博上更新某某雇佣军又被俄军处决。他觉得自己挺俄,估计毛子反而恨死他了。

△战场上杀俘是难免的,但是毛子这种录了视频还发到网上那就是脑子进了润滑油!

.依据作战条件合理调整战术,包括不使用曳光弹以免暴露位置确保手雷保险丝干燥,以免殉爆行动中保持 2-3人小组,但是不可脱离指挥或连单位范围

这几条单独看没什么,但是细思极恐。曳光弹是步坦协同时指示打击目标的重要手段。如果不用曳光弹的话步坦协同无从谈起。手榴弹保险丝干燥而殉爆是我孤陋寡闻,但是否也说明装备质量出了问题。2-3人小组没问题,但是如果没有单兵无限电,那么连的指挥范围才有多大?

我看过《炮兵指挥》或则《装甲营指挥》一类教材的就发现。解放军这边的战术教材里很少有大话、套话,尽量避免提纲挈领的原则论述。就怕一些不怎么认真的学生知道几个关键词就觉得自己是战术专家了。

0 阅读:205

六猫战车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我,给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