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思想训育万古,反观一些言行囚于盲点象限,师心利昏而不知!

杲杲湖山说诗词 2024-04-13 18:12:55

​​

孔子为何在2000多年前就留训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里的“善”就是“好的”“优点”的意思。即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看到别人的缺点就用来反省自己,如果自己身上有类似的缺点就去改正它。此言只是在讲学习方法么?绝不如此,这就是孔子所说“吾道一以贯之”之“忠恕”思想;这就是孔子核心理念“仁”的本质;这就是圣人在以“仁”为核心的行为理念之在解惑传道,是在教诲如何进行修身、修心之本原思想。故《大学》《中庸》思想,皆为孔子这一本原思想的继承及延展。

一、孔子之伟大在于思想穿越时空,训育万古

儒家经典《论语》中提倡和教育“学、问、思、行”,在《礼记·中庸》中又加上“明辨”。即“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并提出“仁、智、勇”三达德。

在《论语·子张》篇有这样一段记载。如:『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意思是:一次卫国的公孙朝问子贡说:“仲尼的学问是从哪里学来的?”子贡说“周文王武王的道,并没有失传,还留在人们中间。贤能的人认识它的根本(大 处),不贤的人认识了它的末节(小处),故天地间没有什么地方无文王武王之道(所有人身上都有古代圣贤的思想文化),我们的老师何处不学呢,又何必要有固定的老师传播呢?”

大家发现没?需领会的是,2000多年前孔子儒家思想文化不仅包含现代哲学思维,还包含现代心理学诸多层面的知识,而其将心理学诸多学科学派的理论知识囊括其中。看看我们的圣人一派我们的圣贤是多么伟大、多么超前、多么厉害,事实证明是宵小歪曲不了的,抹黑不了的,更是不容亵渎!

二、对“活到老学到老”谚语的认识与释义

宋代大儒朱熹有“活到老,学到老”的名言。

今天写文的原委是这样的,是源自2024年4月7日见一篇涉及“观联”的文章《观音山联让天下才子现了原形》说:“七个字的上联让天下学者自叹才疏学浅。”可见,很显然此文一开头装的节奏就开启了,想说的是你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人们是因才疏学浅才拿不出符合征方满意的佳联么?那你呢,你若觉得自己学富五车,为何到现在不拿得出让征联方满意的下联?这显然是自是自高浅薄装了。

不过你这句还是蛮有道理的。如:“你会发现此联能把人带进迷宫里出不来,人人都说自己的联是绝对,事实上连基本都不过关,因为上联至少十二重机关,岂能随便对?”我曾查看几次的应联,绝大多数确实是连最基本的都不过关。而你说的上联“至少十二重机关”显然点形容夸大了,但对于上联的难度而言是对的,原本是“绝联”。不过对应征联用“绝联”表述,明显是外行用语,再就是你没有认识到“观联”是“绝联”,其根本不能对不可对,很显然你并不是诗词对联圈里的,既然国学/诗词/对联水平不够,却还发这样内容的文章,可见装的成分占了大头吧?

然而这样的情况绝非偶然,这样的文章也见了不只一两篇了。如写涉及诗词/格律的文章者,不懂格律写不了格律诗;写涉及对联文章者,不懂平仄和句脚的“仄起平收”;不少玩对联的更甚,连最起码的都不清楚,便胡乱整个句子就大肆邀对了,还吆喝说你如果觉得自己有才请对出下联;此联已有一个月了或100多天了还没有优质的下联,其实是发文时就这么写的玩如此虚假的小套。等你拿眼一看,呸,这什么玩意!失对失替、乱脚哪里是什么上联。但凡如此无一例不是外行装逼之属,纯属招厌的不行。是故在这篇文章下留言形成微条文。

如:『然非吾人之才之不逮,但为何我等一次未参加应对?

⑴其一,早已“看破天机”。此联为绝对,根本不能对。且先不说“山水”“观山水”词性词义之对之首尾机关,仅“观音/观音山”之双重主语谓语/主客体之首机关,便三山五岳大千世界,无对无解。故,非我等无才也。

⑵再就是“商业运作”。姜太公钓鱼也,干嘛要做那个无知无畏无谓的鱼儿?纵观应联者和所有应联,一言以蔽之:浅薄装逼者也。』意思是非吾等无才,此联实属绝对之不能对,一开始就勘破这个问题,一次都没有参加过,你就不要外行瞎嚷嚷装逼了好不好。

然于昨日,在此微头条下见有留言,算上最后两个字共五句。如:“太爱惜自己的羽毛,文末之言也难逃师心因果。活到老学到老,不可以一言辱之,笑之”。分析回复如下:

1、“太爱惜自己的羽毛,文末之言也难逃师心因果。”

谁不爱惜自己的羽毛呢?自己的羽毛谁不爱惜呢?这第一句说的是,我没有应对观联是出于对自己羽毛的爱惜恐之受伤,却不知作者是明理省事,心明如镜早已洞烛本质。可见你对作者看的明白,却对“观联”的本质性问题“暗”而不见,对自己的认识偏差毫无知觉。即你把问题找错了对象了。计划把“文末之言也难逃师心因果”句分析,放在最后。

是作者出于“太爱惜自己的羽毛”么?那问你明明看到前边有个坑——如果不确定跳下去能不能不来,你会跳么?你如果跳了你为何跳?你如果不跳你为何不跳?

现在心理学把人的行为动机早已说的清清楚楚。如定义人是“自恋”自私的动物,且《自私的基因》便充分证明了这样的论断。自私是人的本能人生存的本能,也正是由于此而成就了西方经济学一些理论的支点,如《国富论》中的理论观点。人性的自私,才人类是生产创造、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与生产力,但西方文化与中国“大同”思想文化,是截然不同的。

然即使在儒家文化里也有保护自身的“义项”,在《论语》孔子里就有这样的教导。如“邦有道”如何做“邦无道”如何做及“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多见阙殆,慎行其余”,这就是“智”与“勇”自我保护的表现,即《论语·子罕》和《礼记·中庸》里的“仁、智、勇”也。

即如上所述,心理学都说的明明白白人“爱惜羽毛”有何错,明明吃亏受损的事谁干?不是人人如此么,中外文化不都是如此么,你也好我也好他也好不都是如此么?

然征联9年跳坑者不计其数,前跳后继又是何故?①皆出自“自恋”“自私”和侥幸心理。无论是出于奖金目的还是自我表现,抑或两者兼之行为动机亦皆如此;②再就是代价风险小。尽管这个坑很深,但不是跳下去上不来,没有说你风险,而且收益惊人;③“自恋”的驱使。在自恋和凑热闹的心理驱使下,或也觉得自己肚子底部有一两瓶墨水,也不管能不能晃荡和晃荡出点声响来,毕竟有个晃荡的机会,有逼干嘛不装一回呢!有的又何止是装了一回两回。然而多数没有被选入围和选中的,还自欺自艾怨天尤人,还有可能在屋里撒泼打滚骂娘呢。

2、再就是这句:“活到老学到老,不可以一言辱之,笑之”。

纵观此留言可以说是出于善意的,然尽管如此还是表现出了“自我”和主观片面,存在“盲点象限”之限和被知识的诅咒了。你怎么会认为这篇文章最后一句是对应联者的“辱之”?我留评的这篇文章不也是说他们“事实上连基本都不过关”么?可知这可是大家的共识啊?

都知道“登高必自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道理,故余也清楚“活到老学到老”你善意的告劝。这句话是中国传统励人的谚语,你之意是在劝告说话注意者点儿“谦受益”,应该谦虚谨慎,不要锋芒太露,知清楚你的好意。

这句话,北方完整的说法是:“活到老学到老,活到八十不算巧。”有的是“学到八十还嫌少”。人这一生是在不断学习中成长的,故需要不断学习、吸收、总结,不断改进、改善、改变、完善、提升自己,这当然是对的,且道理上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然而,尽管书上说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但我们不能忽略人的局限和局限性的存在。每当我们面对浩瀚的星空时、当我们在面对大海时、当我们在群山之中时,才会感动自己渺小,也才会倍感个体的渺小,才会感到自身是那样的渺小,或狭窄、自卑,抑或肤庸薾弱之感油然而生。何也?人之局限的显现,实缘人之力之局限也!这还是“先天性”的,还有“后天性”的,如性格、情商、智力程度与心智模式,思维方式与认知模式的形成,皆存在着人的巨大局限。

即人的学习是一方面,个体差异是一方面,人的素质能力是一方面,人的思维认知又是一方面,即人的先天的后天的等各方面都是有限的有局限的,存在不足的、有缺陷的。

三、人都是看别人明,看自己暗

此前发文说过“人都是看别人明,看自己暗”。如发现有的文章存在不足,我留评而又形成了文章,有人在此文复看到了作者的不足,我又在其评论中看到了留评者的不足。但有一点我留评发文起码对自己的行为不完全是“暗”的,即使是此文依然存在无知的局限和我依然局于认知之限中,但自认为有一份的明白与清醒,如此文此处这样写不就代表了什么么?然而人说话是要看实力和有无理据和是否客观的,如本人是有写诗填词和对对联方面的基础与能力的。

人无论出于主观还是客观的,人总是看别人的缺点看的清楚,自己的缺点看不清楚,即总是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尤其是自己看不到自己,一样存在着的所看到的在别人身上所存在的不足,这与孔子教诲的择善而从与不善改之正相反,故发现多数时候,不论主观的、客观的、能力上的、认识认知上的问题皆如此。

如在余文“然非吾人之才之不逮”,为何说“观联”之绝对之不能对?首先是,在观联征对之初,就勘破此联乃为绝对,当然这是多少年国学学识积累的结果,也可以说是很敏感的,发现了其“绝对”之“不可对”“不能对”,当然也是经过了理性思维过程、对观联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判断下做出的结论。其次是对所应之联的水平程度上观察判断,这是在以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客观思维基础上出发的,是故为何在词性词义结构机关上,迄今为止没有符合标准、征联方和大众心意的佳联出现?实际如此、客观现实如此,即“绝联”,可见所有应联都是“打酱油”的不是么?故方谓“纵观应联者和所有应联,一言以蔽之:浅薄装逼者也。”这就是客观有理有据,非常能够站得住脚。

当然也清楚,这样的表述非文人用语,有点不伦不类不文了,然不用这样的词汇用什么的词语能有这样的表达效果?没有。在《毛泽东选集》中为人引用了一句谚语就是“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即你不能给小学生讲大学的课,也不能给大学生讲小学生的课,给小学生讲大学的课听不懂会挨骂;给大学生讲小学生的课,会被认为脑残或挨揍,即对什么程度的什么水平的和什么人,说什么样的话。故,对于一些不是文人假装“文人”者,用“浅薄装逼”来形容概括不可以么,不贴切么?余是写诗词(文章)的,更不属于那种为流量哗众取宠媚俗的,故会力求炼句用词准确精当,早已形成习惯。当然,“粗俗”的缺点就暴露出来了,与文人之“文质彬彬”风格之人们心中的文人形象或谓“情结”,就产生了龃龉冲突。这样的缺点,难道作者在写文发文时不知道么?其实作者心里比谁都清楚,那为何还依然如此?这就是上文所说的“局限”,包括人的文章的事物的表述的词语方方面面的局限!

结论

你说“不可以一言辱之,笑之”,为何在我留言评论的那篇文章里就提到了应联的“才疏学浅”和“事实上连基本都不过关”?余又何辱之之有?这不是客观事实明摆着的么?你说的不可“辱之,笑之”是在嘱咐我不应如此,而“笑之”是否你在讥笑作者呢?首先作者发文属于客观事实且有理有据,并非是对某些人的侮辱也不是嘲笑他们,而是批评他们用这种方式劝导他们,而作者的行为本质上也是出于善意的,若此又有何可被讥笑的?还有你说的“文末之言也难逃师心因果”之句,你此言又何尝不是“师心”呢?何尝不是出于“师心”的表现呢?你之留言哪怕是潜意识层面的行为,见到此文后又何尝不是“师心”之“因果”呢?其实,这个词汇我是跟评论里的友们学的,已经用在几篇文章里了。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即“装逼”一词在评论区里没有一个人感到不适,却为何在文章里就是属于不文明呢?

而为何说“人都是看别人明,看自己暗”呢?“观联”从2015始到2024年连续9年10次征联,始终没有佳联出现为何?是偶然的么?原本就是绝联钓鱼而已,能是应对的者的水平问题么?任凭你本事再强你给我上一个天看看?你来一个凌空虚度看看,你做的到么?观联不是如此?故发现有浅薄装者,把佳联不能出现之归因批评的目标对准了应征者,这显然是错误的,故对其片面之歪言谬论做了“回复”回应。然而,即吾之如此表述起码是在“意识”层面是清楚自己在做什么,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那你呢?是如此么?你指出上文尾句存在“师心”问题,却不知自己的行为正是如此,你自己反而“师心”了一把,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师心”者。而你又不清楚的是,自己的行为此地无银三百两,五十步笑百步了,瞬间“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回旋镖打向了自己。

虽然我是写诗词的,但对别人在诗词上的问题不会主动“好为人师”。但在国学/诗词上谬论非常敏感;对是非观非常敏感;对留言评论的水平程度与正确与否亦很敏感,发现思维观念上存在问题的,一般会进行发文“指正”,如本篇即是。尤其是发现反国学反诗词反格律反祖宗的歪言谬论忍不住时会发文批判。余国学/传统哲学学的不差,还不仅如此,现代哲学、心理学也学的可以,而且是多学科学的都算可以,故敢于此放言就国学/传统哲学、心理学方面超过不少人,也可以说超一般,绝对超过普通大众的平均水平。因为非常清楚的国人哲学素养的缺乏是普遍的,而心理学知识的缺乏亦是如此。你如果哲学、心理学学的好就可能不会留下这样自是自噬的评论。为何余加入头条数年对于一些歪言谬论所进行的批判基本没有反驳输的?因为无论是文化或行文,还是论点论据都是靠谱的、客观的、有针对性的,揭露批判了对方存在的问题也看穿了对方问题的本质和水平程度,即使达不到明察秋毫洞若观火的程度。当然,这也是对事物之是非之观点之意识之思维之正确与否,非常敏感的原因,也是上篇短文产生的原因,也是此文产生的原因,也是你被此文反教而又无力反驳的原因,正如你言尔“难逃师心因果”也!

今发此文,还想说的是:①首先有在诗词对联上的发言权。因为我是一个写诗词对联的,且自认为相较程度不低;②其次是,我很好学,起码能够择善而从,跟谁都学习,非常清楚天地万物无不可不为师,即使达不到从善如流也能是这个方向,故非常乐意听取和接受不同的意见建议。但即使如此也有一些要求,就是你的水平程度、你的说服力,最起码是你善意的心态。即你得应有一定的水平程度、不偏不倚的态度、和评语论言上的客观理性,尤其是要具备国学传统文化方面的素养,否则凭何?小学老师能当大学教授么?猪八戒怎么能教孙猴子么?

全篇字符:5748。

杲杲湖山

2024年3月10日

0 阅读:2

杲杲湖山说诗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