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少福报的桓庄之族

不朝鸿 2025-01-05 19:38:08

辟土服远曰桓;克敬勤民曰桓;辟土兼国曰桓;武定四方曰桓;克亟成功曰桓;克敌服远曰桓;能成武志曰桓;壮以有力曰桓。

兵甲亟作曰庄;睿圉克服曰庄;胜敌志强曰庄;死于原野曰庄;屡征杀伐曰庄;武而不遂曰庄;真心大度曰庄;好勇致力曰庄;威而不猛曰庄;严敬临民曰庄;履正志和曰庄;维德端严曰庄;恭敬端肃曰庄;端恪临民曰庄;端一克诚曰庄;齐敬中礼曰庄;执德不矜曰庄;德盛礼恭曰庄;严恭自律曰庄;严恪有仪曰庄。

在秦之前,国君之子,尤其是其他嫡子,必然是要分封的,有新得土地,会将就分封,没有新得土地,即使在本国之内,也会裂土分封。西周开国,周公旦分封建国这一制度,从设计本身来说,其实也是促使国君开疆拓土、建功立业,而不是不思进取,碌碌无为的。当然从另一个方向来看,到春秋时期,相对来说,非西周体系下的国家基本被消灭,开疆拓土的对象不再是异族,而成为华夏诸侯之间的混战,也是周公旦这个分封建国制度的设计者想不到的。正所谓春秋无义战,也是基于此。

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桓”、“庄”之谥,大多给了能够开疆拓土的君主,基本上大大拓展疆土的君主谥号“桓”,稍小的谥号“襄”“庄”等。

西周初年,西周由一个小邦周,战胜大邑商,其实也是拼尽全力的,但是众建诸侯的国策,让西周很快就回血,周公旦之后的成康时期,西周拥有最强的宗周六师和成周八师,开疆拓土这一方面,都是由西周王室主导的。周昭王南巡不返,顺带丧失了宗周六师,周宣王死前连吃败仗,征讨太原之戎、条戎、申戎及姜戎,南国之师全军覆没,此后的周幽王更是死于戎狄之手。

周天子衰落之后,各地的诸侯纷纷独自登上舞台,开始了兼并大战。

齐桓公的五个儿子:公子无亏(亦作无诡、武孟);公子元(齐惠公)公子昭(齐孝公);公子潘(齐昭公);公子商人(齐懿公);公子雍。在齐桓公死后相互攻伐,相继为君,都是拜齐桓公谥号的“桓”字所赐。如果老爹没有大大的开疆拓土,儿子们就不会被分封各地,也不会有五个儿子个顶个的势均力敌。

晋献公听从士蒍的建议,尽诛桓庄之族,把曾祖父曲沃桓叔、祖父曲沃庄伯的子孙屠杀干净。

鲁桓公的“三桓”: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长期把持鲁国国政,是鲁国一蹶不振,无法复兴的元凶。

古语云:“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桓庄之族在创业进取的时候,战斗力是惊人的,同时在分配利益的时候,大多也只能选择儿子或者兄弟镇守新增土地,必然又导致原本属于附属的诸公子势力急剧膨胀,从而让挑战继承人成为可能,齐桓公之子就是典型的例子,而桓庄之族大概也都是如此。

所以桓庄之族,要么兄弟之间先见个生死,要么谁也奈何不了谁就各自安好,最终的结果都是国力衰微,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也鲜少有福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