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洪武大帝朱元璋驾崩后,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从侄子朱允炆手中夺取了大明江山。尽管其后来开创了“永乐盛世”,文治武功在历代帝王之中都属于佼佼者,但仍无法抹去“篡位”这一污点;
而在朝鲜王朝五百年的历史上,也有这样一位君主,虽说他的成就比不上永乐帝,不过在半岛历史上也算是有为之君。最重要的是,他与朱棣一样,都是通过“靖难”篡夺了本属于侄子的江山,并成为至今都无法抹去的污点。
世宗次子,文武双全李瑈,字粹之,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九月二十四日出生于忠宁大君李祹(即朝鲜世宗)府邸,生母为沈氏(即昭宪王后),是世宗嫡次子,比文宗李珦小三岁;
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六月受封为晋平大君,同年十月,迎娶军器副正尹璠(fán)之女尹氏(即贞熹王后)。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改封为咸平大君,后又改晋阳大君,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改封首阳大君;
朝鲜世祖李瑈画像
据《朝鲜世祖实录》记载:
世祖幼时养于民间,艰难情伪,备尝知之,器度夙成,五岁诵《孝经》。闻人说弓马之事,心好之,常以弓矢自随。性又好飞,得一羽,则手不置。天资恭俭有礼,忠孝有爱,好仁力义,远小人而不恶,亲君子而不私。文学、射御超绝古今,至于历算、音律、医卜、技艺之事,皆尽其妙。
正因为如此,世宗在诸子之中对李瑈特别钟爱,而李瑈的天赋也极高,无论什么都学习的特别快,从《朝鲜王朝实录》中记载的一件事情我们就可以得知。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九月,世宗令李瑈与安平大君李瑢、临瀛大君李璆学习音乐,瑢“性好华丽”,璆“素晓音律”,所以都乐意学习,不过李瑈“志在弓马”,因而天天与武士角力,“及闻世宗弹琴大悦,乃始学”。一天,世宗命李瑈与李瑢、李璆一起鼓乡琴,李瑈虽然没怎么学,但“瑢不能及”,世宗与文宗见此大笑;
除此之外,李瑈勇武过人、学识丰富,可谓是文武兼备,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六月,李瑈与兄弟们比赛射箭,百发百中,武士杨春武称赞其为“国一手”。同年八月,世宗携诸王子外出狩猎,见李瑈驰马出射场,便对一旁的世子李珦夸奖道:“晋平固骁勇人也!”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二月,世宗以李瑈好文学而亲授《资治通鉴》,那段时间李瑈遍览古今书史,尤其精通于性理之学,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不尽读天下之书,则吾不复执弓。”
韩剧中的朝鲜世祖李瑈(左)形象
篡夺王位,人心不服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文宗李珦薨逝后,世子李弘暐即位,年仅十二岁,主少国疑,宗室之中,首阳大君李瑈与安平大君李瑢为争夺权力,矛盾日益尖锐,权臣金宗瑞、皇甫仁等支持李瑢,集贤殿的少壮派官僚们则支持李瑈;
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十月,李瑈发动“癸酉靖难”,诛杀了金宗瑞、皇甫仁等人,流放李瑢于江华岛,从而独揽朝政大权。两年之后的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李瑈再次发动宫廷政变,流放了“保王派”的锦城大君李瑜和惠嫔杨氏(李弘暐养母)、宁阳尉郑悰(李弘暐姐夫)等人,并逼迫李弘暐禅位。同日,李瑈即位于勤政殿,是为“朝鲜世祖”,李弘暐则被尊为“上王”;
韩剧中古代朝鲜的宫廷政变
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四月,景泰帝朱祁钰正式册封李瑈为朝鲜国王,尽管李瑈的“篡位”行为在法理上获得了认可,但终究道德有亏,因此在大臣之中,心里不服者颇多。特别是“癸酉靖难”时支持他的一批集贤殿学士们,在其篡位之后开始由支持转向对立,而其中代表性的人物就是成三问;
成三问在“癸酉靖难”后被封为三等靖难功臣,据史书记载,李瑈受禅即位时,他抱着国玺痛哭流涕,此后便开始与朴彭年、河纬地、柳诚源、李垲等人策划“复辟”。同年六月一日,李瑈在昌德宫宴请明朝使者,成三问等人密谋在宴会上刺杀李瑈及世子李暐,执行者为“别云剑”(即国王侍卫)成胜(成三问之父)和俞应孚;
然而等到当天宴会即将开始之时,韩明浍以场地狭小为由提出“别云剑”不必入场,李瑈采纳了此建议。同时,世子李暐由于生病而没能出席宴会,几人在商议过后,决定放弃行动,等待下次机会;
韩国电影《观相》中的朝鲜世祖李瑈(李政宰饰)
次日,在金礩(zhì)的告发下,李瑈得知了成三问等人密谋复辟之事,随即下令将几人逮捕。没过多久,成三问、朴彭年、河纬地、柳诚源、李垲和俞应孚被凌迟处死,史称“死六臣”;
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六月,又有人告发宋玹寿和权完意图拥戴李弘暐复辟,此事上报给李瑈后,李瑈当即下令将二人囚于义禁府。然后召韩明浍、郑麟趾、郑昌孙等人至思政殿,宣布褫夺李弘暐“上王”之号,贬为鲁山君并流放江原道宁越郡,据《朝鲜世祖实录》记载:
三年六月二十一日,上御思政殿,下教曰:“前日成三问等言<上王与其谋>,宗亲百官合辞以为<上王得罪宗社,不宜安居京师>,累月请之不已,予固不允,欲保初心。到今人心未定,继踵煽乱之徒不息,予岂得以私恩曲大法,不顾上天之命、宗社之重?兹特从群议,降封为鲁山君,俾出居宁越,厚奉衣食,以保终始,以定国心。惟尔议政府晓瑜中外。”
仅仅六天之后,庆尚道安东官奴李同告发锦城大君李瑜和顺兴府使李甫钦密谋起兵,企图恢复李弘暐的王位,言曰:“瑜在顺兴,潜结群少,谋为不轨。”李瑈因此下令将李瑜及其妻子逮捕下狱;
《高丽史》的编纂者郑麟趾
十月二十一日,领议政郑麟趾上疏曰:“窃念恩轻而义重,大义灭亲。鲁山前日之变,罪关宗社,口不可言,瑜包藏祸,以谋为不轨,死有余辜,殿下以不忍之心,置之于外。恩赐稠重,尚不念圣恩,举兵而反,谋挟鲁山,罪不容于天地之间,而殿下欲以私恩曲贷其死,臣等庭请累日,未蒙俞允,大小臣僚愤郁未伸。且璎、瑔、郑悰、宋玹寿等,党逆之罪,不可赦。伏望殿下断以大义,明正典刑,以副臣民之望。”
同日,李瑈下诏赐死李瑜,由于在顺兴当地有许多民众愿意跟随李瑜,因此顺兴府的行政建制一并被革除,许多顺兴人也牵连被杀;
后人所绘的端宗李弘暐
十月二十四日,李弘暐薨逝,《世祖实录》中记载他是在听闻李瑜的死讯后,自缢而亡,而在一些私家文献中则记载其是被李瑈赐死。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朝鲜肃宗李焞(tūn)为其上庙号“端宗”,谥号“纯定安庄景顺敦孝大王”。
加强王权,平定叛乱李瑈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强化中央集权,先是废除了议政府署事制,恢复了太宗时期的六曹直启制(即六曹长官不经过议政府,将事务直接上报给国王),后来又废除了世宗时期设立的集贤殿,中止儒臣教育君主的经筵,改为君主教育儒辰的亲讲。此外,还着手整理典章制度,编修《经国大典》、《国朝宝鉴》、《东国通鉴》等著作;
有“国家立国磐石”之称的《经国大典》
在外交方面,李瑈延续了朝鲜一直以来的“事大”政策,对大明始终保持恭敬的态度,履行称臣纳贡的义务,不过也从未放下过防备之心。他十分重视武备,通过军制改革将常备军的规模扩张至十五万人。主张“仪从本俗”,坚持朝鲜固有的习俗,反对过度“中华化”。甚至还不顾诸侯国体制的限制,修筑圜(huán)丘坛,并于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正月十五日,率百官举行祭祀仪式,此举充分体现出了他较强的自主意识和民族意识。据《朝鲜世祖实录》记载:
庚辰,上具冕服登坛,行祭如仪。昊天大帝、皇帝祗位及太祖位,亲行三献。大明及风云雷雨位,世子行三献。夜明及东南西北海岳渎山川位,领议政郑麟趾行三献。
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五月,会宁府使兼节制使李施爱及其弟李施合起兵叛乱,原因是李瑈加强中央集权、收回地方权力的行为引起了李施爱的不满,又正逢当时的咸吉道节度使康孝文不恤军民,百般压榨当地百姓,李施爱于是利用民众与政府之间的矛盾举兵起事;
举兵叛乱
五月初十,李施爱趁康孝文巡视之机,派遣士兵将其刺杀,随后使人至汉城奏报康孝文谋反,还声称韩明浍、申叔舟、金国光等大臣为其内应,意图借李瑈之手将几人铲除,李瑈信以为真,不仅逮捕了申叔舟父子,还将韩明浍囚禁。直到李施爱的表弟崔濡送来急报,李瑈这才明白真正谋反的人其实是李施爱;
李施爱起兵之后,“驰书诸邑留乡所,尽杀官吏之京来者。于是诸邑响应,争先杀之。如行商、僧徒、非本道之人,亦皆杀之,定平以北,无得脱者。”五月十七日,李瑈任命鬼城君李浚为咸吉、江原、平安、黄海四道兵马都总使、曹锡文为副使,领军三千前去平叛。起初,官军的进展并不顺利,李瑈因此又命康纯领平安道兵三千、兵曹参判朴仲善领黄海道兵五百、鱼有沼领京中精兵一千增援前线,此后陆续增兵至三万人;
古代朝鲜军队作战
官军与叛军先后在北青、蔓岭等地展开交锋,叛军连吃败仗。八月十二日,李施爱率残部退守吉州,当天,叛军将领李云露(此前已被成功策反)将李施爱、李施合兄弟被捆绑起来送至李浚的大营,据《朝鲜世祖实录》记载:是日,官军踰磨天岭,陈于岭东驿前平,贼将吉州人李珠来告:“与钟城甲士李云露等,诱执李施爱、施合等将至。”官军移阵于临溟驿前平,日晡时,钟城甲士黄生等,缚施爱、施合而至。都总使浚会诸将,问施爱情。
施爱曰:“我无情。”杖之。曰:“康孝文谋反,我欲先发,以报上恩。”
问:“果如是,则何不先启?”
曰:“启达则缓不及图也。”
问:“既杀之,何不身来启达?”
曰:“恐中路受害。”
问:“汝谓孝文谋反,而尽杀诸镇守令何也?”
曰:“非我所知。”
问:“汝移文诸镇留乡所,令杀之,而云不知何也。”施爱不答。又问:“何自称节度使?”
曰:“欲聚人心尔。”
问:“施合何以称虞侯?”
曰:“此则吾不知也。”
问:“杀车云革,何也?”
曰:“非我杀之也。”
问:“申叔舟、韩明浍,何以言谋反乎?”
曰:“尽杀朝廷头头宰相,则事易成矣。”
问:“汝之反谋,始于何日?”
曰:“我初无反心,杀孝文,始生谋逆。”更杖之,曰:“我在母丧,始有谋逆,今已三年矣。本道士马精强,故欲署置守宰,任意自适尔。”又杖之,曰:“欲据此道,畜兵数年,直犯京师”
古代朝鲜士兵的装备
简单的询问过后,李浚将李施爱凌迟处死,随后传首汉城,持续三个月的叛乱就此平定。
世祖薨逝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九月七日,李瑈由于疾病缠身,自知时日无多,因此禅位于世子李晄(李瑈嫡次子)。次日,李瑈薨逝于寿康宫明政殿,起初,众臣拟上庙号“神宗”,但被李晄否决,他为了彰显其父的“再造”之功,最终定庙号为“世祖”,谥号“承天体道烈文英武至德隆功圣神明睿钦肃仁孝大王”;
明朝在回诏中评价道:故朝鲜国王瑈,温仁赋质,经史娱心。尝执贽而来朝,继累功而得国。冕服应九章之赉,车书归一统之尊。备屏翰十四年,瞻阙庭数千里。秉礼岂殊于近甸,助威况殄于远夷。胡不享龄,遽兹达讣,特赐谥“惠庄”(善政及民曰惠,睿通克复曰庄)。
世祖之后继位的李晄自幼体弱多病,在位只一年零两个月,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十一月薨逝,年仅二十岁,寿命之短,在朝鲜王朝历代君主中仅次于端宗李弘暐。后上庙号“睿宗”,谥号“钦文圣武懿仁昭孝大王”,明朝赐谥“襄悼”;
韩剧中的睿宗李晄形象
十一月二十八日,慈圣王太妃(即李瑈之妻,贞熹王后尹氏)召集众大臣商议“主丧”的人选,其实也就是择立新君,当时有资格的三个人分别是齐安大君李琄(xuàn 李晄嫡次子,时年四岁)、月山君李婷(李瑈嫡长孙,已逝的懿敬世子李暲长子)以及乽(zhě)山君李娎(xiē 李暲次子)。据《朝鲜睿宗实录》记载:
叔舟谓瑊(jiān)曰:“国家大事至此,主丧不可不早定。”瑊因河城君郑显祖,启太妃曰:“请定主丧者,以固邦本。”太妃御康宁殿东北便室,命召院相及都承旨入来,叔舟、明浍、允成等亦自紫薇堂而至,太妃悲泣。良久,命显祖及瑊遍问诸宰:“谁可主丧者?”佥(都)曰:“非臣等所敢议拟,愿闻传教。”命显祖传曰:“今元子方幼,且月山君,自幼婴疾,独乽山君虽幼,世祖尝许其器度至比太祖,令主丧何如?”佥曰:“允当”。
当天未时,百官着白衣、乌纱帽、黑角带,举哀于勤政殿,慈圣王太妃颁教曰:“呜呼!昊天不吊,降割我家,世祖大王享寿不永,嗣君哀毁成疾,遽(jù)至不兴,祸患相仍,痛悼可言?予念大位不可暂旷,嗣王之子,方在襁褓,且素婴疾。世祖嫡孙,只有二人,懿敬世子之子月山君婷,自由多病,其母弟乽山君,娎岐嶷(yí)夙成,世祖每称资质器度特异于常,至比我太祖。今年渐长成,学问日就,可付大事。乃与大臣议之,大臣合辞以为,允符舆望,爰命娎嗣位,感念存没,无以为怀。惟尔大小臣僚,悉体予意。呜呼痛哉!播告中外,咸使闻知。”
申时,李娎身穿冕服,在勤政门正式即位,是为“朝鲜成宗”。
朝鲜国王王座
PS:感谢您的点赞与关注!
朝鲜有自己的历史?一个附属国应该是以宗主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