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怿,字乐天,成宗李娎(xiē)嫡次子,生于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三月初五,母妃为贞显王后尹氏(即慈顺王大妃),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受封“晋城大君”;
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九月初一,朴元宗、柳顺汀、成希颜等发动政变,废黜李㦕,迎立李怿,史称“中宗反正”。次日,李怿在景福宫勤政殿正式即位,由于时间比较仓促,因此连冕服都来不及准备,头戴翼善冠、身着兖(yǎn)龙袍就登上了王位。据《朝鲜王朝中宗实录》记载:
王讳怿,字乐天,成宗大王第二子,母妃贞显王后尹氏。燕山昏虐,宗社将危,众议推戴。性仁孝勤俭,善于听断。谨祀、恤民,恭以接下,优纳谏诤。诚心事大,终始不替,不崇信异端,不好游畋(tián)、声色,玩戏奢靡之事,亦不留心。
慈顺王大妃起初并不想立自己的儿子为王,而是主张立燕山君李㦕的世子李【皇頁】(gǎo),但遭到百官的一致反对,李怿这才“被迫”成为了朝鲜王朝第十一任君主;
韩剧《大长今》中的中宗李怿形象(林湖饰)
其实朴元宗等人的心思并不难猜,虽说李【皇頁】与荒淫残暴的燕山君完全不同,史书中形容其“性情沉毅严峻,颇有明君气度”,但毕竟两人是亲父子,万一哪天李【皇頁】想要“为父报仇”,那么参与政变的大臣们轻则丢官,重则掉脑袋。反观李怿作为成宗嫡次子,一来拥有合法的继位资格,二来他从未觊觎过王位,一旦被推上位必然对功臣们“感恩戴德”;
除此之外,李【皇頁】当时年仅九岁,按理应由其母王妃慎氏临朝听政,而慎氏的娘家在政变时是首要打击对象,慎守勤、慎守英、慎守谦等人皆被朴元宗派人杀害,因此只有李怿才是最“踏实”的选择。
勋臣把持朝政正所谓“斩草不除根,必有大乱”,李怿刚刚即位,功臣们便开始“除根”行动,先是请求将李【皇頁】等王子们赐死,尔后又把慎氏贬为居昌郡夫人;
九月初九,功臣们再次联名上奏,要求李怿将慎氏逐出宫。注意!此慎氏非彼慎氏,李㦕的正妻慎氏是慎守勤的妹妹,而李怿的正妻慎氏(即端敬王后)则是慎守勤的女儿,就是说李㦕与李怿既是异母兄弟,又是姑父与侄女婿的关系;
慎氏十二岁时嫁给李怿,二人“自少情爱甚笃”,李怿即位后,慎氏理所应当成为王妃,但功臣们恐日后会遭到报复,遂以“事关宗社大计”为由极力劝说李怿将其废黜,李怿本就是被扶植上台的,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纵然心有不舍也不得不接受现实,慎氏因此“无罪遭废”并被逐出宫;
韩剧《七日的王妃》中的李怿与慎氏
“隐患”解决完就到了该论功行赏的时候,朴元宗、成希颜、柳顺汀、柳子光、辛允武、朴永文、张珽和洪景舟被策为一等功臣,其中朴、成、柳三人由于“首决大策,立定大功”,位列功臣之首,授“秉忠奋义决策翊运靖国”号,其他五人则授“秉忠奋义协策翊运靖国”号,另策柳洵等十三人为二等功臣、沈贞等八十三人为三等功臣;
没过几天,已经辞官的朴元宗被重新起用,官拜左议政(正一品)、封平城府院君,柳顺汀擢升为右议政(正一品)兼兵曹判书、封菁川府院君,成希颜被任命为吏曹判书(正二品)、封昌山府院君;
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功臣之一的李颗由于对封赏不满而意图谋反,失败后供出拥立对象为甄城君李惇(成宗与淑仪洪氏之子 ),虽然后来经过调查确认李惇并未参与谋反,但他仍受到牵连而被流放;
韩剧《七日的王妃》中的李怿(延宇振饰)
同年十月十三日,众大臣请求处死李惇,李怿表示“甄城不知逆谋,远窜尚不忍,况加罪乎?”
领议政柳洵再以“为宗社大计,不可不早断。”相劝,李怿答道:“甄城,成宗亲子,今复加罪,成庙在天之灵,以予为何如?予甚不忍。”
两天之后,议政府、六曹、忠勋府及诸宗室集体上奏曰:“事关宗社,则虽兄弟至亲之间,古之圣人,皆断以大义,请早断以安宗社。”胳膊毕竟拧不过大腿,在众人的反复请求下,李怿再次被迫准允,据《中宗实录》记载:
上答曰:“予既无良,奸辈借口吾骨肉,使不得相保,反致相残,哀恻罔极。然朝廷之意如是,故渑勉从之。”闻者皆泣之。
就这样,继位尚不足一年的李怿先后背上了杀侄、废妻、弑兄的罪名。或许慈顺王大妃从一开始就看出功臣们“尾大难掉”,与其处处受制于臣子,不如做一个潇洒的“王爷”,所以才不想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王位,而事实也证明了确是如此;
贞显王后尹昌年(即慈顺王大妃)影视剧形象
李怿在位前期,朝政大权一直把持在朴元宗、柳顺汀和成希颜手中,时称“三大臣”。他自知孤掌难鸣,只得先采取韬光养晦之策,对三人不仅“赏赉特厚”,还“礼待异常”,据《寄斋杂记》载:
平城(指朴元宗)既成大功,即拜首相。中庙赏赉特厚,择第而处之,又以兴清三百给之,臧获宝货称是,服御供奉,多有僭逾。
此外,每次退朝后李怿还都会主动起身,直至目送三人出门后才坐下。一日,成希颜行至中门,门检对其说道:“相公不知上起立耶?何行之缓也!”成希颜听闻当即吓出一身冷汗,后怕道:“老夫不知死所矣!”
不过,尽管三人长期垄断政丞之位、把持朝政,但李怿也并非放任不管。相反,他十分聪明,尤其在处理政务方面相当熟练,史载其“性聪敏,尤明于吏事。虽中外奏启云集,而一览皆领其要,至于一字有错误,必摘而问之,群下咸服其明。”
韩剧《七日的王妃》中的李怿(左)
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朴元宗升任领议政,翌年病逝,谥“武烈”。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柳顺汀升任领议政,同年十二月病逝,初谥“武安”,不久改谥“文定”,后因犯“国谥”(与文定王后谥号相同)又改为“武烈”。正德八年,成希颜接任领议政一职,同年七月病逝,谥号“忠定”。
金时让曰:“人臣有震主之威,而能保始终者,未之有也。三大臣皆得令终,我中庙可谓至德也已。”
士林派恢复元气李怿刚一即位就下诏为士林派平反,据《中宗实录》记载:
元年十月初七,政丞启曰:“废朝时,以金宗直门徒被重罪者,请并追赠,录用其子孙”,传曰:“可”
“三大臣”接连病亡后,为了牵制勋旧派,李怿开始提拔重用金宗直门人的学生赵光祖,士林派也借此为契机重新在朝堂上“站稳脚跟”,随后以言论三司(即司宪府、司谏院和弘文馆)为根据地扩大势力,逐渐恢复元气并再次形成一股足以和勋旧派相抗衡的势力;
中宗时期士林派领袖赵光祖画像
赵光祖,字孝直,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拜金宗直的门人金宏弼为师。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以小科(又称司马试)第一名的成绩考中进士,五年之后,又中谒圣试文科第二名,从而正式步入仕途;
进入朝廷以后,赵光祖历任成均馆典籍、司宪府监察、司谏院正言、弘文馆修撰、校理、直提学、副提学等职。至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已经官至司宪府大司宪,短短三年的时间,由从六品一跃升至从二品,其升迁速度之快如同坐火箭,时人评价“古今所无”;
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发生的“慎氏复位风波”是李怿在位期间士林派与勋旧派争端的开始。当年三月,李怿的第一任继妃朴氏薨逝,中宫之位空悬,谭阳府使朴祥与淳昌郡守金净(士林派)联名上疏请求慎氏复位,但遭到了时任大司宪权敏手和大司谏李荇(勋旧派)的强烈反对,最终朴、金二人被流放;
古代犯人被流放
同年,赵光祖升任司谏院正言,他随即上书为二人鸣不平并弹劾李荇等人,李怿本就有意提高士林派的地位,于是批准了赵光祖的请求,将李荇等一众勋旧派台谏官员罢免,士林派得以大举进入台谏;
赵光祖被拜为大司宪后,由于“执法平允”,因此“人皆感服”,在民众当中拥有很高的威望,据《栗谷全书》记载:
每出市,人罗伏马前曰:“吾上典至矣!”(俗语呼其主曰上典)
借此机会,士林派彻底恢复了元气,再次掌控台谏权。但士林派的政治主张不仅与勋旧派不同,还触碰到了勋旧派的利益,两派之间的争斗愈演愈烈,最终导致了“己卯士祸”的发生。
古代大臣上朝
PS:感谢您的点赞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