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篇:高丽武人时代的终结与彻底臣服

路过你头顶 2024-03-05 12:48:36

元宪宗九年(公元1259年)六月,王㬚薨逝,后上庙号“高宗”,谥号“安孝大王”。王㬚在位四十六年,是高丽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只不过他当了一辈子武人政权的傀儡,前四十五年是崔氏家族,最后一年是金仁俊,作为君主可以说是悲惨至极;

《高丽史》的主编纂官郑麟趾

《高丽史》曰:高宗之世,内有权臣相继,擅执国命;外有女真、蒙古遣兵岁侵,当时国势,岌岌殆哉!然王小心守法,包羞忍耻,故得全宝位,而终见政归王室。敌至则坚城固守,退则遣使通好,至遣太子执贽亲朝,故卒使社稷不殒,而传祚有永云。

‬押宝忽必烈,缓和蒙丽关系

王㬚病逝仅仅一个月后,蒙哥汗崩逝于南宋钓鱼城下,阿里不哥与忽必烈争夺汗位,此时,身在蒙古的高丽太子王倎选择站队忽必烈,于是率领随行的官员南下;

蒙古大汗

十一月,王倎在梁楚之郊(一说汴梁城)迎接班师北上的忽必烈,并恭恭敬敬地行君臣之礼,此举成功讨得了忽必烈的欢心。据《高丽史·高宗世家》记载:

皇弟(忽必烈)惊喜曰:“高丽万里之国,自唐太宗亲征而不能服。今其世子,自来归我,此天意也。‬

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初,忽必烈任命束里大为高丽达鲁花赤,令其率军护送王倎回国继位。三月,王倎抵达江都,四月,在康安殿即位,是为“高丽元宗”;

同年,忽必烈在开平府召开“忽里台”大会,在众人的推戴下登基即位,成为大蒙古国第五任大汗,建元“中统”;

忽必烈建元“中统”

鉴于当初王倎(即位后不久改名为王禃)的支持与后来大臣们的建议,忽必烈对高丽开始采取怀柔政策。当年八月,出使蒙古祝贺忽必烈登基的永安公王僖回到高丽,并带回了忽必烈的三道诏书,一是要求高丽改用“中统”年号。二是赐予元宗高丽国王的印玺。三是宣布了蒙古对高丽的最新政策,包括不改高丽衣冠、禁止滥派使者、放宽出水就陆、限期撤军以及召还达鲁花赤等。不过高丽仍需要履行蒙古所要求的“六事”,即纳质、助军、输饷、括户、置驿和君主亲朝;

中统五年(公元1264年)五月,忽必烈征召元宗入朝。起初,一贯秉承“反蒙”态度的权臣金仁俊并不同意,但是在大臣李用藏的劝说和坚持下,还是选择了妥协。根据《高丽史·李藏用列传》记载:

‬五年,蒙古徴王入朝,王命宰相会议,皆持疑未决。藏用独曰:“王觐则和亲,否则生衅。”金俊曰:“即就徴,万一有变,乃何?”曰:“我以为必无事也,脱有变,甘受孥(nú)戮。”议乃定,遂从王入朝。

同年九月,元宗抵达燕京,谒见了忽必烈,这也让他成为了高丽王朝,乃至朝鲜半岛历史上第一位以君主身份朝觐外国的国王。

元世祖忽必烈狩猎图

‬高丽武人时代的终结

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十月,元宗任命推翻崔氏家族的功臣金仁俊为门下侍中,封海阳侯,金仁俊的权势也达到极致,成为了新一任武人政权的掌权者;

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元宗与金仁俊之间的矛盾愈加激化,当时枢密院副使林衍与金仁俊不和,而郎将康允绍与林衍关系很好,又知道元宗有除掉金仁俊之心,因此他向林衍问道:“国势危殆,将若之何?”林衍答复:“王如有命,臣岂惜死?”康允绍将此话转达给元宗,元宗大喜过望,称林衍“真忠臣也!”三人于是结成同盟;

在制定好行动计划后,当年十二月,元宗先是召金仁俊入宫,然后又以身体不适为由,令宦官把‬他引入‬政‬堂‬,早已‬埋伏好的‬‬心腹‬‬随即‬冲出‬将‬其‬斩杀‬。‬根据‬《高丽史‬·叛逆传‬‬》记载‬:

引‬俊‬至‬便殿‬前‬,称‬王‬不豫‬,引入‬政堂‬,令‬抄‬金‬尚‬梃‬击之‬,俊‬大‬呼‬,遂‬斩之‬。又‬引‬冲‬(金仁俊‬之弟‬金冲‬)入内‬,冲‬见‬血痕‬,欲‬走出‬,宦者‬金‬子‬廷‬使‬其‬弟子‬厚‬,杀之‬。

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六月,林衍发觉元宗欲使宦官谋害自己‬‬,‬因而‬决定‬先‬下手为强‬,提前‬将‬元宗‬的‬心腹‬宦官处决‬,随后‬‬‬逼迫‬元宗‬逊位‬,改立‬安庆‬公‬王‬淐‬(元宗‬之弟‬)为王‬;

当时‬,太子‬王‬谌正在‬从‬蒙古‬回国‬的路上‬,听说‬此事‬后‬,立即‬‬返回‬蒙古‬搬救兵‬。忽必烈‬遣使‬至‬高丽‬调查‬,林衍‬谎称‬元宗‬是‬因病‬退位‬,且‬辩称‬道‬:“此事俱传臣所为,然有权力者能行废立,臣位居七人之下,有何权力能行此事?”

元世祖忽必烈画像

忽必烈‬并不‬相信林衍‬‬的话‬‬,他‬一边‬‬命令‬头辇哥(木华黎‬后裔‬)率兵‬给‬高丽施压‬‬,一边‬下诏‬召元宗‬、王‬淐‬和‬林衍‬入朝‬,并‬要求‬恢复‬元宗‬的王位‬。根据‬《高丽史‬·元宗‬世家‬》记载‬:

‬十一月,壬子,蒙古遣兵部侍郎黑的、菑(zī)莱道总管府判官徐仲雄等十二人来,诏曰:“……王可与安庆公淐及林衍,偕诣阙下,面陈情实,朕听其是非,自有区处,且闻禃,无恙,禃之存亡,亦未可保,必待来觐,朕可方信。已遣头辇哥国王率兵压境,如逾期不至,即当穷诘首恶,进兵剿绝无遗。”

在蒙古‬的强势干预下‬,林衍被迫‬同意‬元宗复位‬,就这样‬,元宗‬在‬十一月‬二十三‬日‬重新‬登上‬高丽王位‬;

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二月,元宗抵达燕京,林衍为防止事情败露,让其子林惟干随行监视。期间,忽必烈派人向元宗询问事情的缘由,元宗顺着林衍的意思称自己是因病退位。然而,大臣李藏用却如实向忽必烈禀告了林衍废立的经过,忽必烈大怒,当即令人将林惟干逮捕,同时任命脱朵儿、焦天翼为高丽达鲁花赤,带兵护送元宗回国,以作为铲除林衍的后盾。除此之外,忽必烈还下诏曰:“林衍废立,罪不可赦。安庆公淐本非得已,在所宽宥。有能执送衍者,亦必重增官轶。”

成吉思汗为忽必烈、旭烈兀举行初猎仪式

二月二十五日,林衍病逝,其子林惟茂接任。四月,元宗担心蒙古大军突然入境会引起民众慌乱,为此派大臣先行前往江华岛宣诏安抚,根据《高丽史·元宗世家》记载:

王先遣上将军郑子玙和大将军李汾禧来谕国中臣僚云:“帝使行省头辇哥国王及赵平章等率兵护寡人归国,仍语之曰:‘卿归谕国人,悉徙旧京,按堵如旧,则我军即还,如有拒命者,不惟其身,至于妻女,悉皆掠掳。’今之出陆,毋如旧例,自文武两班至坊里百姓,皆率妇人小子而出,又漕运新兴仓米一万石,以支军饷及行从之备。且虑愚民见大兵压境,必致惊动,宜速传谕,令诸道民安心乐业,恭迎王师。”又谕曰:“社稷安危,在此一举,宜各尽心。”

五月十四日,洪奎、宋松礼等人在元宗密旨的授意下,利用三别抄发动政变,生擒林惟茂并将其斩首示众,据《高丽史·洪奎列传》记载:

‬王还自元,惟茂欲拒之,中外汹汹。王遣李汾成密谕奎曰:“卿累叶衣冠,当揆义度势,以利社稷,无忝祖父。”奎再拜谓汾成曰:“明日待我府门外。”即与松礼谋,集三别抄,谕以大义,擒惟茂,斩于市。

林惟茂之死标志着高丽百年武人时代的正式终结,政权重新回到国王手中。五月二十七日,元宗抵达开京,同时宣布将都城迁回,此举也意味着高丽彻底屈服于蒙古。

蒙古骑兵

‬第七次蒙丽战争(三别抄之乱)

回到开京后,元宗立即派人至江华岛遣散三别抄并取走了名籍,由于在前几次蒙丽战争中,三别抄给蒙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因此三别抄将士们担心名籍一旦落入蒙古人手中,未来必会遭受蒙古人报复性的肃清,以致军心十分不稳;

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六月一日,裴仲孙在江华岛煽动三别抄起事,拥立承化侯王温(显宗之子、平壤公王基七世孙)为王。此后,裴仲孙等人结合当下的形势,认为很难能守住江华岛,于是胁迫王温及无数民众出海南逃,入珍岛据守。没过多久,蒙古军攻占江华岛,据《高丽史·元宗世家》记载:

‬六月癸酉,头辇哥国王遣朶(duǒ)剌歹领兵二千入江华,王恐朶剌歹以遗民为逆党而杀掠,请勿入。朶剌歹不听,遂入,纵兵收掠财物,人心汹汹。

裴仲孙占据珍岛以后,时常出兵劫掠沿岸各州郡,强迫不少高丽民众徙居珍岛,蒙丽联军几次进攻均被击退;

蒙古与高丽之间的战争

同年,忽必烈任命忻都为凤州经略使,令其在高丽凤州、金州等地屯田练兵,为攻打珍岛以及日本做准备。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春,蒙古遣忽都答儿出使珍岛,意图招安裴仲孙,裴仲孙提出,只要蒙古撤军,便带领三别抄众将士登岸投降,不过忻都并没有接受;

五月,在金方庆统帅的高丽军配合下,忻都率蒙古军一举攻克珍岛,王温被俘后惨遭斩首,裴仲孙失踪,三别抄余部在金精通的带领下逃至耽罗(今韩国济州岛)。同年底,忽必烈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

至元十年(公元1273年)四月,蒙丽联军攻破耽罗,金通精被杀。至此,三别抄之乱彻底平定,第七次蒙丽战争也宣告结束。

忽必烈与元大都

PS:感谢您的点赞与关注!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