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十年间,王建屡立战功,升官的速度如同坐火箭一般。
唐昭宗天复三年(903年),光州
那一年,王建带领水军沿着朝鲜半岛西海岸一路南下,最终抵达了光州地界,彼时的光州还属于甄萱的地盘。
既然人家都带兵来了,那必然不是来祝寿的,所以双方二话不说直接开打。尽管王建的年龄不大(时年26岁),但是领兵打仗很有一套,尤其是擅长水战。在他的调度指挥下,后高句丽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锦城郡,然后四处出击,将周边十多个郡县全部收入囊中。
在锦城郡站稳脚跟后,王建将新征服的这片土地改名为罗州,留下士卒驻守后,就启程返回了都城。不过罗州对于王建来说十分重要,因此用不了多久他就会再次回到这里。
看到王建如此能打,弓裔也是越来越重视他,当时后高句丽正在和后百济打的热火朝天,地盘交界处的良州快要支撑不住了,于是守将急忙派人向弓裔求援,弓裔命令王建率兵前去,王建很善于思考,他在救援良州的同时,认真分析了边界的形势,得胜回朝后,就向弓裔献上了安边拓境的策略。
谁知,这次的战后分析报告竟然直接震惊四座,“左右皆瞩目,裔亦奇之”(《高丽史》),弓裔此后更加倚重王建,还提升他为阏粲(中等官阶)。
一年之后,弓裔把都城迁回了铁圆城,还把国号改为“摩震”,很多同学都会纳闷怎么还有“摩震”这么奇葩的国号,这里就要解释一下,首先“摩”不是代表摩托车的意思,跟现在的各种乱七八糟的“震”没有任何关系。
前面说过,弓裔早年曾经出家当过和尚,因此在他建国称王后一度自称是弥勒佛转世,此弥勒佛并非笑呵呵的那个,而是佛教传说中的未来佛。所谓的“摩震”,应该是佛教术语中“摩柯震旦”的简称,形容某种事物规模、威力极大,也是古印度人对我国的一种尊称。
弓裔以“摩震”为国号,一方面体现出了他的佛教信仰,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他当时的势力相对比较大,因此变得有些狂妄和自负,这点从他之后几年的所作所为中就可以理解。
随着咱们的主角王建不断开疆扩土,弓裔狂妄的性格就表现的愈发明显,他仗着自己地盘大、兵马强,开始打起了吞并新罗的算盘,凡是前来归顺的新罗将领,无一例外,全部被诛杀,他甚至还宣称此行动为“灭都”,残暴!
时间很快来到了后梁开平三年(909年),由于“裔日以骄虐”(《高丽史》),王建担心自己哪天会被无辜牵连,因此申请外调出差,好在弓裔并没有除掉王建的心思,十分痛快地就答应让他去镇守罗州,还提升他为韩粲,授于海军大将军的职位。
离开都城,再次来到罗州的王建犹如蛟龙入海、虎归山林,在这里,他将自己的才能真正发挥到了淋漓尽致。而且相比与弓裔的暴虐无道,王建“推诚抚士,威惠并行,士卒畏爱,咸思奋勇”(《高丽史》)
数月之内,王建先是带领水师攻克了珍岛郡,接着又降服了皐夷岛城,最终在浦口与甄萱亲率的后百济大军遭遇,罗州地处朝鲜半岛的西南角、后百济领土的后方,甄萱早已视此地为“眼中钉,肉中刺”。
为了解决后顾之忧,拔掉这个“钉子户”,甄萱此次可以说是精锐尽出,仅是战船就从木浦排列至德真浦,首尾相衔,陆地上大军沿岸扎营,与水军相呼应,兵势之盛,令王建麾下的众将领无不面带忧虑。
众人在一起商议破敌之策,多数人都建议先撤兵以避其锋芒,王建却不以为然。他首先告诉众将不要过分担忧,不能有畏敌怯战之心,然后强调:“两军交战,在于哪一方更团结,而不是人多。”只要上下一心,三军用命,先进军急击,给予敌人当头一棒,只要阵脚一乱,肯定仓促后撤,敌军水陆纵横相接,再乘胜放火,焚烧敌船与敌营,则一击必胜!真名将也!
《孙子》曰: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能够冷静地分析出是否可与之一战,能够有效的调配兵力以少击多,能够团结将士上下一心,还能够找出敌军的弱点,提出应敌之策,《孙子》五胜之道,王建占其三,焉有不胜之理。
最终,王建大获全胜,斩首五百余级,敌军落入水中溺毙者大半。此战之前,由于罗州所处的位置孤立无援,众将领一直颇怀虞疑,甚至认为早晚都会被后百济收复,“至是,挫萱锐卒,众心悉定”(《高丽史》)
当时,弓裔已经占据了朝鲜半岛一多半的地方,其中王建的功劳最大,然而浦口之战结束后,他非但没有回到都城邀功请赏,反而是留守罗州,继续整修战船,筹备粮饷。以金言为首的将领们对此十分不解,毕竟都立下不少战功,没有获得相应的赏赐难免心生抱怨。
有一天,金言趁着汇报工作的时候,向王建询问起了缘由,王建解释道:“你们可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就变得懈怠啊,千万不能产生背叛的想法(记住这句话)。如今咱们大哥暴虐滥杀,朝廷上检举告密之风盛行,人人担惊受怕,不如老老实实的在外面领兵打仗,你我才能够保全性命。”
后梁开平五年(911),弓裔再次改国号为“泰封”,何为泰封?难不成是“泰山封禅”之意?要是果真如此的话,弓裔同学看来已经狂妄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了。没关系,上天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两年后,王健被征召回朝,弓裔任命他为广评侍中,官阶也升为波珍粲,广评侍中看名字或许官职不大,但是在泰封的官僚体制中可以说是位高权重,相当于中原王朝的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