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十一月初七,成宗李娎(xiē)的第一个儿子在汉城景福宫诞生,取名李㦕。因为是嫡长子,所以李娎欣喜不已,据《朝鲜成宗实录》记载:
七年十一月初七,丁未,前夜三更五点,元子生。都承旨玄硕圭、右承旨任士洪等诣宣政门启曰:“我朝开国以后,文宗、睿宗皆诞于潜邸,未有如今日之庆。臣等不胜喜贺,颁赦及百官贺礼,请如礼文施行。”上曰:“可”
当天下午,李娎在勤政殿接受百官朝贺,随后颁布赦诏。
首尔景福宫勤政殿
李㦕的生母尹氏(李㦕即位后追谥为齐献王后)出生于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是判奉常寺事尹起畎之女,十八岁时参加后宫拣择,被封为淑仪;
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四月,李娎的第一任王妃韩氏(即恭惠王后,韩明浍之女)薨逝于昌德宫求贤殿,年仅十九岁且无子嗣。史书中对韩氏的评价颇高,有“贤妃”之称,特别是当尹氏与另一位淑仪入宫后,韩氏不仅没有心生妒忌,还经常赏赐二人服饰、配饰等;
此后,由于尹氏入宫时间相对较早,因此她就成了当时后宫之中资历最高的一位。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八月,已怀有身孕的尹氏被正式册立为王妃;
韩剧中的尹氏形象
然而,就在诞下李㦕仅仅四个月后,尹氏就险些被废黜。起初,先是有人将一个小箱子送至淑仪权氏(李娎之父李暲的妾)的家中,里面装有两封信、若干砒霜和一本压胜书(压胜指用符咒等方法驱邪得吉);
信中说郑金尹和严银两位当时正得宠于李娎的嫔御计划谋害尹氏和李㦕,而压胜书则是用裁剪后的肃拜单(大臣们呈送王室的问安文书)所写。权氏当即将此事汇报给了贞熹王后;
据《朝鲜成宗实录》记载:
严淑仪与郑淑容,谋害中宫及元子书二通,砒礵若干,压胜册一,盛于小箱,裹以白苎卵袱,称权监察家人,投诸权淑仪家(权淑仪,德宗后宫,而总治诸淑仪),淑仪家人,持其箱诣阙,呈淑仪。
后来,奉保夫人白氏(李娎的乳母)告发尹氏在寝宫内“将神茶郁垒木”,并且“㭬杙(yì)有声,闻人足声而止”,还经常将一些剪裁下来的纸团藏入寝宫旁的老鼠洞内;
一日,白氏趁诣见之时,将鼠洞内的纸偷偷拿走并呈送给贞熹王后。贞熹王后惊奇的发现,这些纸不但也是从肃拜单上裁剪下来的,而且与小箱子中的压胜书同色,就连剪裁的痕迹都能对得上;
韩剧中的贞熹王后形象
李娎得知后,开始怀疑此前之事是尹氏出于嫉妒而作出的嫁祸行为。没过几天,李娎又发现尹氏在寝宫内还藏有一个箱子,且“常亲自开闭,不许人窥”。他于是就趁着尹氏盥洗的时候将箱子打开,结果找到了一个装有砒霜粉末的小囊、一本方禳书册以及两个涂有砒霜的柿子干,在确凿的证据面前,尹氏只得声称是侍婢三月所为,自己不知情,然而李娎并不相信;
盛怒之下,李娎有了将尹氏废为庶人的念头,他决定先以大妃懿旨的形式将此事公布于朝,询问诸宰臣的意见;
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三月二十九日,李娎将议政府议政、六曹判书、大司宪、大司谏等召至宫中,宣懿旨曰:“今月二十日,有称监察家所送云者,投谚文于权淑仪家,淑仪家进之,则乃郑昭容、严淑仪相与通信,欲害中宫与元子也。意郑昭容所为,然今方有娠,欲于解胎后鞫之。
一日主上见中宫,以纸塞鼠穴,及鼠出而纸见,又见中宫寢处有小箱,欲发之,中宫掩匿,及发而视之,则有小囊蓄砒礵,又有方禳书册。乃取鼠穴之纸而合之,则有同符节,乃是册剪除也。惊问之,中宫对以<亲蚕社稷婢三月所进>也,又问三月,三月具服,悉得其情……有关于宗庙、社稷,故召卿等议之。愧予当初知人之不明也。中宫既为国母,且有元子,将何以处之?”
成宗与众大臣商议废黜尹氏之事
大臣们听闻后相顾失色,领议政郑昌孙率先发言道:“议罪有重有轻,当考古事以启。”李娎于是命人前往艺文馆取诸史后妃传;
期间,礼曹判书许琮上奏道:“古有不当废而废而为非者,当废不废而为是者,嫉妬,妇人常情也。殿下金枝玉叶,将至繁衍。然不可逆料,元子今虽幼少,既壮长,则何以处之?悔无可追。臣请以此事勿布中外,使之別处一室,待其二三年迁善改过,然后复位可也。如其不然,废之何难?”
此话一出,立刻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李娎仍不甘心,又提出“废处私第,以嫔例待之,则是不废元子也。”
郑昌孙进言道:“废处私第不可,处之宫中亦不可,当处别宫也。”同时还以汉武陈皇后、孝成许皇后、和帝阴皇后和宋仁宗郭后的故事举例;
许琮紧接着说道:“上于此事必思之审矣。然所当详量,愿殿下与政丞更思三日,无贻后悔。”
李娎曰:“判书所言非矣。判书意以为他日若生他子,置元子于何地也耶。然当大事,岂思后日乎?后日亦有大臣矣。今日之事,为宗社,非缘私情也。政丞等明日更来,熟就议之。”
当晚,李娎命玄硕圭等人连夜提审三月,据《朝鲜成宗实录》记载:
都承旨玄硕圭、义禁府判事尹弼商与内官曹疹、金孝江鞫尹遘(gòu)妻及婢三月、四非于求贤殿,三月供曰:“《方禳书》得于前谷城县监李吉芬妾家,使四非誊写之,谚文书,其大者,予造意而尹遘(尹氏的哥哥)妻笔之,其小者,四非所笔也。砒礵,大夫人出给,而并谚文盛于小柳箱,使石同诈称监察家使者,投于权淑仪家,皆予所谋也。”四非供辞亦如之。内官领尹遘妻至,则曰:“予不知谚文。”与三月、四非对辨,二婢慧黠,随问随答。供辞既写以启,夜已四鼓矣。
次日早朝,诸宰臣皆至,李娎说道:“予反复思之,此非特妬忌也。砒礵在所持囊子,虽不欲害我,其失母仪甚矣。置于別宫,则无惩戒之意。”
郑昌孙对曰:“自古无废为庶人者。今降为嫔,宜有侍从,不可处于私第。以中宫降为嫔,则岂不惩戒?若私第则浅陋,不可处矣。”
在诸宰臣的强烈反对下,李娎最终打消了将尹氏废为庶人的念头,但仍决定将其降封为嫔并安置于别宫。郑昌孙等见“上意已定”,遂“不敢固请”。
当天,李娎传诏承政院,要求尽快安排尹氏出宫的事宜并拟定嫔号,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左承旨李克基、右承旨任士洪的倡议下,诸承旨齐聚差备门,请求入宫觐见,李娎在宣政殿召见众人;
李克基首先上奏道:“臣等闻昨令宰相会议,而今日又议,臣等未知何事。今闻命议中宫降封之号,臣等虽未知所以然,然降封为嫔,则当告宗庙矣,未知何罪?成其罪以告宗庙,则又何必册嫔乎?且其始封也,既受命于中朝,则今而废之,又当奏闻于中朝。然则将何辞以奏乎?既告宗庙,则又必颁告四方,亦以何辞乎?如此节目,臣等难之。”
言罢,任士洪又说道:“今中宫虽有小失,然既有元子,国本已定,而遽(jù)废之,臣等虽未知过恶之所在,实为寒心。且近来再受中宫诰命,而又欲废之,后日继升者,亦当请诰命于中朝,具由以奏,则其辞不美矣。况今举行阙典,称其德美,再颁教书,非徒群臣称贺,四方之人莫不欢欣,遽布过恶颁示四方,则闻者孰不惊骇?臣等近侍咫尺,宫中之事尚不尽知,四方何得而知之?”
最后,同副承旨洪贵达说道:“克基等言是也。今此举有四不可,告宗庙不可也,告中朝不可也,颁示四方不可也,有元子而动摇尤不可也。”
韩剧中的任士洪形象
在几人的力争下,李娎也开始动摇,于是令他们与诸宰臣再次商议。众大臣达成一致以后,任士洪随即将群议向李娎禀奏:“昌孙言<臣亦以为不可废也。然以上意坚故,不敢固请。>今中宫虽曰失德,非关宗社,特出于妬忌耳。妬忌,妇人常情,况元子在焉,则尤不可一朝废弃也。如是事终必有悔,请以元子为重,勿废。”
见群臣皆持反对意见,李娎只得放弃了废黜尹氏的念头,暂时保留了她王妃的地位。尹氏得以逃过一劫,侍婢三月则作为替罪羊被处以绞刑。
然而没过多久,尹氏就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叫“不作死就不会死”。成化十五年(公元1479年)六月初一,当天是尹氏的生日,在得知李娎去了其他妃子的寝宫后,尹氏心中的“醋坛子”再次被打翻。冲动之下,她不但径直闯入,还将李娎的脸部抓伤,这下李娎再也忍不了了;
第二天一早,他就在宣政殿召见了领议政郑昌孙、上党府院君韩明浍、青松府院君沈浍、光山府院君金国光以及右议政尹弼商等,不听从任何人的劝阻,下定决心要将尹氏废为庶人,并且赶出宫廷,幽禁于私第;
同日,正式下诏曰:“正始之道,必先内治,夏以涂山兴,周以褒姒败。后妃之贤否,系国家盛衰,顾不重欤?王妃尹氏,爰自后宫,遂正坤极,既无阴助之功,反有忌妬之心,顷在丁酉,潜怀毒药,欲害宫人,阴谋彰露,予欲废之。在庭大臣,合辞以请,冀其自新,予亦惟之,废置大事,过亦可改,不敢夬(guài)断,以至今日,罔有悛心,失德滋甚,难以枚举。决不可以上承宗庙,下仪国家,乃于成化十五年六月初二日,废尹氏为庶人。于戏!法有七去,宁敢有一毫之私?事必三思,所以为万世之虑。”
尹氏被废黜以后,李娎令承政院拟定了三条规矩:一是她只能跟随母亲申氏居住,不得与其他兄弟族人往来。二是要求周边住户如果看到有外人出入,必须汇报。三是要求基层官吏必须经常查访。
此后,虽然不断有大臣上疏请求改善尹氏的待遇,但均被李娎拒绝。除此之外,李娎还会将尹氏的罪行用谚文书写下来,派宦官或者承旨前去宣读,据《燃藜室记述》载:
尹氏之废,上常以谚书书其罪,遣中官及承旨逐日隔帐讽读,冀其改过而复壸位。尹氏终不改。
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李娎突然下诏赐死尹氏,诏书曰:“废妃尹氏,性本凶险,行多悖逆。曩在宮中,暴恶日深,既不顺于三殿,又肆凶于寡躬……今者外人见元子渐长,前后纷纭,多以此为言。虽在当时,不足深忧,后日之祸,何可胜言?若使凶险之性,得操威福之权,则元子贤明,亦必不得有为于其间,而跋扈之志,日益自恣。汉吕、唐武之祸,翘足可待,予念至此,深用寒心。今若优游,不早定大计,而国事至于不可救,则悔之无及,而予实为宗社之罪人。昔钩弋夫人无罪,汉武犹为万世之计,况此凶险,又有难赦之罪乎?肆于今八月十六日,赐死于其第。宗社大计,不得不尔。其布告中外。”
废妃尹氏被赐死
同日,承旨李世佐奉命用砒霜将尹氏毒死,李世佐回家后将此事告知他的妻子,其妻料定将来必有大祸降临。据《大野东乘》记载:
李判书世佐之夫人某氏,某官之女也。成庙朝将罪废妃之时,公以代房丞旨持药而去。其夕,公还家,与夫人同室而卧。夫人问曰:“闻朝廷论废妃不已,毕竟如何?”公曰:“今已赐死矣!”夫人愕然起坐曰:“伤哉!吾子孙其无遗类乎?母既无罪而被杀,子无报复于他日乎?朝廷将置世子于何地而有此举措乎?”
果不出所料,十六年以后,长大成人的李㦕因此事掀起了一场血雨腥风。
韩剧中的李㦕形象
PS:感谢您的点赞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