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先生“论神”“解梦”,让我对“道家”有了新的认识

问道化鸣 2025-04-08 19:32:49

众道友诙谐解梦境——周小澜讥笑登徒子

本文所说的“道家”大家应该知道,主要是为了避开涉嫌词。“先生”“道友”也是对“dao长”的避嫌。

这次受陈演玥先生之邀,回到湘西,翻阅他整理的一大叠符 箓表 文,听他们聊这两年来的海外见闻,感觉很亲切,也许是好久不见的缘故,这一次任凭他们海阔天空地神吹,抽烟喝酒有点多,有点亢奋,凌晨一点还没有困意。

朦胧中,听到有翻动书册的声音,走上前去一看,原来是那些民国时期木版手工印刷的文字一个个都透着黯淡的光,阵阵墨香扑鼻,门外仿石音响的袅袅玄乐,增加了神秘感。

看那表文的“抬头”还是空白,不知要寄送到什么府衙,内有一幅插图,云雾缭绕处,一座巍峨的宫殿若隐若现,进进出出的全是仙风道骨,峨冠博带的高人,陈先生跟我打了声招呼,就出去了,他说:张会长他们来了。

出门来看,果见张会长一行人仙风玉姿,衣袂飞扬,翩若惊鸿婉如龙,华采衣兮貌容容。就听张会长说:走,到沅江漱尘斋。

金钟玉磬的袅袅回旋,把我从梦中叫醒,我没有立即起床,我在回溯梦中的情景,我在纳闷:不说是商灵虚老道友来吗?为何梦见的却是张华道 长?

上午依然是喝茶闲聊,我告诉商老先生我的梦境,商先生朗声大笑,转脸问师傅姜先生:W师兄明知我老太婆今天来,夜里却梦见张道 长,这厮闷骚,今日暴露无遗。

姜先生笑道:正常,正常,此欲非彼欲,圣人也有欲,欲不欲就好。陈演玥道:师父不要给他掩饰,日有所想夜有所梦,他就一登徒子,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姜先生解梦:梦是思维活动的持续,具有一定的预示性

没想到我这一梦给大家增添了那么多的快乐,大家从周公说到弗洛伊德,从原始崇拜和宗教,说说到了仓颉造字,说到了甲骨文。

姜先生说:“梦”与“思”是有联系的,这是思维的持续性特征,虽然梦的机理很复杂,但是梦是一个记忆的加工厂却是基本常识,熟睡中的人,处在非理性状态中,因此会有一部分潜意识还在继续着某个方面的思维,它可能是白天思维活动的某一个场景和记忆的瞬间反射。

玄门有一个说法,认为梦是潜意识的再现,它是打开精神世界,进行自我整合的钥匙。还有的把梦看成是一种未知力量的提示或作祟,或者预示吉凶,那就偏向谶纬学了。

中国神秘文化里有关于“梦”的诠释,或者叫做“梦文化”,这可从典籍中略知一二,比如《左传》记载晋景公的“将薨”之梦,还有孔子的坐楹之梦,陶侃的断翼之梦,淳于棼的南柯一梦,庄生梦蝶、梦笔生花、黄粱一梦……梦就如同道,无善恶是非之说,尧舜夏桀都会做梦。

中国“梦学”很发达,《周礼·春官》把梦分为六大类:正梦、噩梦、思梦、寝梦、喜梦、惧梦。明代陈士元是“梦学”的集大成者,他把梦分成九种:气盛之梦、气虚之梦、邪寓之梦等。

梦是一种信息,万物都有信息,汉字也带着往圣先贤的智慧信息,要不然就不会有“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之说了。

人与万物之间、与往古之间有一张看不见的信息网,老子说“昔之得一者”,这个“一”是指整个世界的混而为一。脑神经会因各种原因触碰到这张信息网中的某一片段记忆,或者暗示,比如W梦见张会长,可能就是以往记忆不经意间的拨动,跟登徒子好色无关。

姜先生说着说着,突然就带有一点神秘的色彩,他说:事物之间的密切程度,跟事物本身的能量有关。张会长磊落而亲切,浑身散发着活力和感染力,这就是她的能量。

能量大的,留存在空间事物上的时间必然长,她走过的地方,她触摸到的物品,她的声音,这些信息就被留在了这里,这就是她的“神气”“神韵”“神采”,简言之就一个“神”字,这是客观存在的,与宗教无关。

“神”是生命能量的综合,木偶只是一种象征

姜先生说:人们对“精气神”充满亲切感,没有不适应族群。但是如果把“神韵”“神色”“神采”“神态”等简省为“神”,肯定会引起质疑,似乎它只跟宗教有关系。

但是,比这个字的信息量更大,也更神秘、更具影响力的“天”“帝”却成了没有感情色彩的简单“符号”,这是偏见所致。

“神”是生命信息能量的集合。姜先生说:“神”字从最初的象征意义“申”逐渐演化成神秘力量的借代,如从先祖神推而广之到山神、水神、火神、天地神祇,从自然神到人格神的发展,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现象探索和认知水平的提升。

“神”是人造的吗?唯物论者说是,心学也说是,但宗教说不是。其实,神是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认识的升华与提炼,是一种存在加意识的合体,它是一种生命信息能量的集合,自然神则体现了先民对各种自然现象的探索与敬畏。

比如神话传说中的盘古开天辟地,直到东汉三国才陆续见诸于文字并不断完善故事情节,提升精神内核和文化意义,这种文化意义的输入,是华夏先民对未知世界探索的智慧结晶。

“神”的偶像化演示,是宗教教化的必然选择。自然物被赋予人格化,就是“神”,《道德经》中的“绝圣弃智”,要绝弃的正是这个神圣化的“事物”。他不是老子笔下的“圣人”,圣人是他塑造的为道者,它不具有神性,这个要区别对待,不可混为一谈。

老子是不是圣人?当然是圣人,就精神境界而言,如果老子不是圣人,那么还有谁堪称圣人?

但当我们开始对自然物产生信仰并祭拜的时候,它就被赋予人格化的意志,于是,自然物就成了自然神,当人们把附着于事物的“意志”从自然物中给剥离出来,作为独立物的时候,哪个独立的意志,就成了“神”。

宗 教神被赋予人们想象的无限可能而成为宇宙的主宰,或者主宰集团中的一分子。如《礼记·乐记》:“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周易·系辞上》说:“阴阳不测谓之神”。

老子、孔子都不是神,但是,后世道教和礼教都将他们、神圣化、偶像化,把他们推上了神坛。

《道德经》理解中的“心神”。浩如烟海、形形色色的“老子注”,有很大一部分走“传统路线”,给《道德经》注解输入“心神”概念、佛教理念,这是由他们的文化心理或信仰决定的,不能说不对,只能说各自的偏好和需要不同。

就好比同样是水,你用来做饭,人家用来浇花,各有用途,有什么好争的?我们内部可以有组织地讨论,不要在网上轻易否定人家的理解方向。

比如《道德经》中的道与万物,君王与百姓,炼养者、禅修者、心学会把“道”理解为“心”,把道与万物的关系理解为“心”和身体四肢,学术界则不同意这种理解方向。

所以说,“神”的内涵极其丰富,宗教神只是“神”的偶像化形式之一,是一种信仰符号,它不是“神”的全部,“神”的含义应该理解为:宇宙万物生命信息能量体的综合。

所谓“万物有灵”就是这么回事。人类只有“天人合一”,同频共振,信息同步,才能感应和体验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精气神。



1 阅读:36
评论列表
  • 2025-04-11 06:27

    天地人都是不均匀变化的电磁场,人之间有引力和斥力,二都相互依存和转换。天、地、物都是如此。 作用(付出、因)与反作用(回报、果),做好(强)自己。物理说实验、文献报告, 天地人都是变化不均匀的电磁场,只是大小而异。 万有力与电磁力的统一是:物体(粒子、星球)之间不但有引力还有斥力,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转换,都是电磁力,质量也跟随变化。中子、原子是带电的,物体是带电的。物体内外都有变化的电参数,还有变化的机械参数。能解释太多的现象,包括人类社会现象。宇宙、地球、动植物是个大化工厂。 黑洞是一台非常大的水泵(风机) 真空有电流 时间是事物变化过程! 光内外同样有引斥力及转作用 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是基本平衡的,多善出少入积德。宇宙有平衡法则 从黑洞到量子,再到人都会纠缠,光子内外也有引斥力。

问道化鸣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