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生孩子,听到的劝说理由五花八门。有些人甚至搬出“国家未来、民族兴旺”来劝,但最荒谬的恐怕就是那句“你不生,那你上面一层的人将来就是底层”。
这种“有人得去生,不然你以后会吃亏”的话,听着真的让人啼笑皆非。这不仅无视了个人意愿,还把生育推向了一种莫名的社会责任,就好像不生孩子成了一种“背叛”。
不妨换个角度,生孩子到底是为了什么?是社会需求还是个人意愿?如果真是社会需求,那就请社会负起责任来,切实为育儿家庭提供支持,让大家敢生、愿生,甚至生而无忧。
比如高质量的托幼设施、负担得起的教育成本、灵活的职场政策、健全的医保体系,这些都是育儿家庭最需要的。如果社会真的重视生育,就应该为每个家庭分担后顾之忧,而不是光靠“人口红利”这顶大帽子,逼人去生。
对一些人来说,生孩子的确是出于个人意愿,是对生活的希望和选择。那既然是个人意愿,就更应该尊重个人选择。生育权和不生育权,都是个人的基本自由,任何道德绑架和压力都不应该存在。有人说环境不好,动物都会选择不繁衍,何况人类?
如今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背后不是不想生,而是无法承担生活中层层的压力。房价、教育、医疗,每一个现实问题都让人生育的愿望大打折扣。把孩子带到这个世上,不仅仅是生下来那么简单,而是要有能力为他们提供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当今社会,很多人选择不生,不是他们没有责任感,而是生育这条路对他们来说已经充满了艰辛。如果要扛起“上面一层人的未来”,是不是也该先看看这个“未来”值不值得?而现实是,很多人挣扎在生存边缘,生活压力逼得喘不过气来,根本无暇考虑未来。
而社会的发展也逐渐让人意识到,生孩子并不是唯一的选择,不生孩子也不代表是弱者。每个人都可以有选择自己人生方向的权利,生孩子不是一种义务,而是一种选择。
生育不是“生存”的唯一筹码。如果社会本身没有给人足够的安全感,生育就成了徒增压力的“负担”。生与不生,完全是个人权利,哪怕将来有更多选择不生孩子的个体,也不能将问题归因于他们的选择。
这个社会的层次和秩序不应该靠出生率维持,而是靠公平的社会保障和合理的社会资源配置来支撑。如果将底层的问题简单归因到生育意愿上,是一种本末倒置的狭隘思维。想让人们多生孩子,应该先创造一个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
环境不理想,动物都会停止繁殖。人类虽然有思考能力,但社会压力过大、前景暗淡时,也自然会趋于“保守”,不会轻易带孩子来面对艰难的未来。
生育从来都不是弱者的逻辑,而是个体对生活的理性判断和选择。让选择生育的人安心生,让不愿生育的人安稳生活,才是一个包容、健康的社会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