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青年女作家玛利亚·洛佩斯·比利亚尔基德的长篇小说《女教授》首次出版于2018年。
在这部历史小说中,玛利亚将读者的视线带回到了距今五个世纪之前,中世纪的西班牙,在那里,第一位获得大学教席、登上讲台的女教授,正在演绎着她的人生传奇。
作为一部小说,玛利亚在讲述虚构主人公路易莎的故事时,颇费了一番心思。
我们可以看到故事采用了倒叙的结构。小说开篇即是路易莎濒死的画面,她已然走完了她传奇的一生。
而在这场死亡进行的同时,作者又将时间线拨回到40年前,彼时的路易莎年仅3岁,青年教师佩德罗受命去城堡担任讲师,路易莎正是佩德罗的学生之一。佩德罗在授课的过程中,敏锐地发现了自己这位年幼的学生,很可能也将成为他最出色的学生。
佩德罗对路易莎的教导没能持续太久,几年后二人分别,但短短几年的教育,其后续影响却无可估量,路易莎始终记得老师对她的教导:不管怎样,你都要不停地追问事物的真相,永远不要让疑问留在心中。你要去寻找答案,路易莎。
随后路易莎被送往宫廷,与公主作伴,在宫廷中,路易莎得到了女王的赏识,得以继续接受教育,甚至得到了前往大学的机会。在那个年代,路易莎作为一位走进大学的女性,无疑会引来无数的非议。
路易莎对此心知肚明,但却毫不畏惧,她始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进入大学并非是她的终点,这还不够,她梦寐以求的,是成为一名教授,在她之前,从未有女性能做到这一点。
朝着这个惊世骇俗的目标,路易莎的非凡人生开始了。
诚如上面所说,《女教授》采用了倒叙的结构,先从1527年,路易莎的死亡写起;随后又将时间线倒回到1487,1492,1500,……直到再次回到1527年,两条时间线交汇。
值得引起读者注意的是,作者玛利亚在不断回溯过往,讲述路易莎的人生经历时,始终采用了第一人称视角来叙事,然而小说中那么多的“我”,却全都不是路易莎。
换言之,《女教授》是路易莎的故事,但在自己的故事当中,路易莎本人的声音却是缺席的。
玛利亚通过路易莎的老师、朋友、亲人们来勾勒出路易莎的经历,其中唯独没有路易莎自己的视角,这一点引人深思。
本书译者在后记中给出了她的理解,因为在路易莎生活的年代,女性不得不噤口不言。即便路易莎后来凭借自己的努力成功获得了教席,但几年后还是失去了它。
小说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个世界的确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但这些可能性却并非对所有人都敞开大门,更别说对所有女人。这既无关乎资产,也无关乎家世。”
故事中的路易莎出身豪门,显赫的家世确实给她带来了丰裕的生活条件,但这并不足以弥补性别引发的桎梏。
路易莎并非不明白这一点,但她有自己的信条,桎梏是用来打破的,恰如边界是可以跨越的。正是这样的信念一直让路易莎坚持到底,成为第一位站上讲台的女教授。
甚至在短短几年后她因为种种原因再次失去了教席,路易莎也并未彻底被击败,她个人的力量无法撼动基于历史的沉重的性别偏见,但离开大学的她依旧选择在家中讲课。既然学校不允许她继续上课,那她就在学校之外另辟天下。
玛利亚通过大量的历史细节让虚构的路易莎的故事鲜活了起来,在历史中被失声的路易莎,在文学中重新发出了自己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