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民生活日记》:追寻行将消逝的文明

书单故事文化君 2024-05-01 08:23:38

在看《猎民生活日记》的时候,我不止一次地想到《额尔古纳河右岸》。在某种程度上,顾德清先生的这本纪实日记可以算得上是另一种形式的“额尔古纳河右岸”。

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中,迟子建采用小说与虚构的形式,用文字来记录鄂温克人的百年史诗,在鄂温克人独特的文明彻底消失于现代社会之前,将其定格于一本书的篇幅。

而《猎民生活日记》则是采用纪实的方式,用照片来记录鄂伦春以及鄂温克民族奇特又灿烂的文明。

和迟子建一样,本书作者顾德清也并非是鄂温克人,而是汉族人。上世纪60年代,顾德清毕业被分配到鄂伦春自治旗,有机会接触到鄂伦春民族独特的文化,进而被深深吸引。

文革之后,顾德清再次前往猎区时,发现短短十几年的时间,猎民们的生活已是天翻地覆,鄂伦春传统文化急剧减少。

顾德清意识到,保留这一行将消逝的文明成了一件迫在眉睫的事,于是他的追寻之旅开始了。

《猎民生活日记》是顾德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多次深入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猎区记录下的日记。这些日记记录了他与猎民们的交往以及他为保留独特的猎民文化所做的种种努力。

顾德清笔下的猎民生活,往往能与迟子建笔下的额尔古纳河右岸遥相呼应,毕竟二者都曾深入了解鄂温克人的生活,因此在《猎民生活日记》中看到树葬,驯鹿,狩猎等元素,不由得会让读者将两本书联系起来。

《猎民生活日记》记录了大量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的传统文化以及生活习性,同时也记录了他们生活的环境。这一点再次与《额尔古纳河右岸》形成了呼应。在那本小说中,迟子建写了许多人,但人并非是万物的主角,迟子建笔下的驯鹿、篝火、河流和覆盖着白雪的山峦往往更能引起读者的神往。

《猎民生活日记》同样如此,顾德清在书中多次书写猎民生活的自然环境,他时常被这大自然多变的雄姿所震撼。

当然,大自然在震撼人心的同时,也常常会以恶劣的环境形成对人们的考验。顾德清由于没有猎民的生活经验,在与猎民们生活时吃了不少的苦头。

而令他诧异的是,当他被暴风雨、冰凉刺骨的山水、刮蹭皮肤的野草所苦恼的时候,鄂温克族小孩却总是天真地嬉笑其间,仿佛大自然之子。

《猎民生活日记》是一部独特的文化记录,但作者顾德清在书中也记录了一些人的故事,他们的故事都不长,但却令人印象深刻。

比如书中记录了一群鄂温克妇女的故事,她们经历了种种悲剧,孩子的死亡,婚姻的不幸,家庭的破碎,然而这一切从表面上却难以察觉,因为她们依旧在正常地生活、劳动,有说有笑。

这段故事的书写再次与《额尔古纳河右岸》形成了互文,看过那本小说的读者会知道,迟子建在小说中写到了诸多突如其来的死亡,仿佛死亡时刻蛰伏在鄂温克人的生活当中,准备随时带走他们中的一个……

在多次深入猎民生活之后,顾德清记录下了狩猎民族的生产生活环境、地貌、服饰、器物装饰、生活风俗等一系列文化元素,并记下了大量笔记。

这些准备工作最终转化成了一座鄂伦春民族博物馆。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博物馆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成立,包含有鄂伦春、鄂温克、赫哲三个民族的资料。

这座博物馆在保护鄂伦春传统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同时,也成了其他人了解和研究鄂伦春历史的窗口。

本书作者顾德清先生,正是博物馆的首任馆长。

0 阅读:0

书单故事文化君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