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书画家赋诗一首,赞美洞天福地

凝萨 2025-05-01 13:18:43

浮云飞动浑非真,饱看山水浴精神。行空未驾青田鹤,持杯欲饷采薇人。

醉中往往红生面,是是非非都不见。只言学诗与学仙,此道如今绝如线。

这首诗元代书画家张逊的作品,名为《大涤洞天留题》。洞天又叫洞天福地,在道教传说中是仙人居住的地方。大涤洞天位于浙江杭州,靠近天柱山。早在唐代,有道教真人在此修行,到了宋元时期成为修行胜地。

元代文人缺少进身仕途的机会,为了化解压抑只能从事艺术创作和学问研究。道家思想包含了老庄哲学,吸引很多文人不断研究。张逊作为书画家喜欢游山玩水,同时对各种学问知识也很感兴趣。他听说过大涤洞天,于是欣然前往。

想要了解大涤洞天到底什么样,那就赶紧读这首诗吧。天上一抹浮云,形状不断变化。看着浮云百变,再看眼前青山绿水,仿佛来到了一个虚幻的神奇世界。欣赏山水胜景可以陶冶情操,让身体和灵魂都经受洗礼。张逊心怀虔诚前往大涤洞天,希望能够见到得道高人。这座洞天位于山脚下,走过一段狭长的山石缝隙,就进入到一个山洞。

张逊没有看到驾鹤飞行的仙人遨游天地之间,他并不觉得遗憾。他想要隐居于此,说不定哪天就遇到了世外高人。他想象了一下和高人相遇的场景。他会手持美酒邀请“采薇人”共饮一杯。《史记》中记载,伯夷、叔齐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每天采薇而食。后人把山居隐士称为采薇人,赞美他们身上具有高贵品质。

喝醉的时候往往脸颊变红,忘记了世俗中的欲望。张逊觉得这是一次净化心灵之旅,让他整个人的精神思想得到升华。喝到酣畅尽兴,仿佛进入到传说中的仙境。在那里他只想学习诗文创作和修仙方法。一阵清风吹来,从醉态中清醒。他并没有感到开心,而是觉得深深遗憾。看来他和仙境无缘,借着酒意也没有找到修行的门径。

作为书画家,为什么不研究笔墨而是热衷于寻仙访道呢?很多人都听过一句话,汝果要学诗,功夫在诗外。学习书画也是如此,每天待在画室中只知道重复性练习没有太大前途。优秀的艺术家都会在生活中汲取营养,观察自然,积累学识,才能让创作保持高水准。

道教思想中的一些观点和书画理论有着紧密联系。张逊希望在创作上更进一步,先要提高他的见识,再提升他的审美,然后才是考虑技巧的问题。纵观那些画史留名的艺术家,除了留下传世名画,还留下了一些绝妙画论。张逊想要达到前辈书画家的艺术高度,走一条师造化、得心源的艺术道路。

0 阅读:2

凝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