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三巨头,光辉不再

撩车方向盘啊 2025-01-15 05:23:14

日系三巨头,光辉不再

11月7日,丰田、本田、日产这三家日系车企巨头发布了2024财年的半年报,一时间让整个汽车行业都为之震动。

要知道,就在今年4月,这三家车企还交出了一份令人羡慕的成绩单,特别是丰田,营业利润增幅达到了96%,净利润更是翻倍。然而,好景不长,仅仅半年之后,他们的财报数据就急转直下,仿佛一夜之间从天堂跌入了地狱。

先来看看丰田,虽然营业收入为23.28万亿日元,同比上涨了5.9%,但这个看似不错的数字背后,却是净利润的大幅下滑。丰田的息税前利润从3.52万亿日元大幅下滑22.4%至2.73万亿日元,营业利润也只有2.46万亿日元,同比下滑了3.7%。

再看看本田,虽然上半年营业收入10.8万亿日元,同比增长12.4%,但营业利润7426亿日元,同比增长6.6%,税前利润却下滑了15.6%,仅为7419亿日元。特别是第二财季,营业利润同比下滑15%至2579亿日元,远低于分析师的预期。

从销量数据来看,本田的情况还不算太糟糕,本土市场和美国市场都有较为强劲的销量增长。然而,全球销量还是下滑了1.5%,来到280万辆。这背后,中国市场的下滑便是首要原因。今年1月-10月,本田在华总销量为66万辆,同比下滑31%。受此拖累,本田已经连续6个月出现全球销量下滑,9月全球产量已经下降至不足30万台,同比下滑20%。本田的股价也因此大跌超过8%,市场信心受到了严重打击。

最惨的当属日产,上半年净营收仅为5.98万亿日元,同比下滑1.3%;营业利润同比大跌90.2%,仅为329.08亿日元。第二财季更是出现了高达93亿日元的净亏损,上半年净利润仅有192亿日元,与去年同期的4266亿日元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财报公布后,日产迅速公布了一系列“降本增效”计划,包括削减20%的全球产能、全球范围内裁员9000人、部分高管自愿放弃50%月薪。日产的全年经营利润预期也被进一步下调至1500亿日元,而此前的目标分别是6000亿日元和5000亿日元,足可见日产的颓势。

日系三巨头不仅在财务数据上折戟,在新能源领域同样发展缓慢。丰田的HEV油混车型在中国已经失去统治力,纯电基本只剩下BZ3在网约车市场苦苦支撑,PHEV插电混动也毫无起色。日产和本田的新能源车型在中国更是毫无影响力,日产在中国的唯一一款原生纯电车型艾睿雅月销量仅为两位数,本田猎光、极湃1、e:NS 1等纯电车型在华销量同样只有几十辆,本田雅阁PHEV更是被网友嘲笑为“七座车”。

这不仅是因为日系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的投入不足,更因为他们的产品迭代节奏远远落后于中国车企。比如,丰田的bZ3C在北京车展亮相后,要等到2025年3月才正式上市,而中国车企的产品更迭节奏已经缩短至10个月左右。当丰田bZ3C上市时,来自中国的竞品已经完成了一次甚至两次的产品迭代,市场吸引力自然大打折扣。

更令人担忧的是,日系车企在智能化领域依然没有太多建树。日系三巨头旗下没有一款搭载高阶智驾的车型,除了丰田选择与华为合作开发智能车机,日产、本田在智能座舱方面更是遥遥落后。甚至在今年初,丰田子公司大发再次被曝出碰撞安全数据的造假丑闻,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些负面新闻不仅让日系车企的品牌形象受到了严重损害,更让他们在全球市场上失去了竞争力。

总的来说,日系车在中国的统治力早已不如十年前甚至五年前那般风光。在一次又一次的举棋不定中,日系车企正在错失关键的窗口期,产品迭代节奏远远不如中国车企,如果想要继续在中国市场生存,他们需要来一次全方位的进化与革新。不断加强技术交流、技术合作,抑或是主动接纳中美市场的先进新能源车技术。

随着中国市场对新能源车和智能化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日系车企的“乐观”还能持续多久,市场很快会给出答案。

0 阅读:0

撩车方向盘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