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池史——广东乐昌篇

吴钩斩古今 2024-07-26 11:39:09

乐昌临河高居,古有“泷口”之称。秦末中原大乱,南海都尉任嚣欲割据岭南以图进取,任嚣死后由赵佗继任之。赵佗绝道断关,筑城两座,其中一座就在后世乐昌县治以南隔河二里之地。

同治县志中县城全图

此城俗称佗城,至今仍有遗址可考,按广东省文物考古队、乐昌文物工作者共同考古发掘,遗址为城墙转角东、西向长58.7米,南、北向宽28.5米,面积约1673平方米基址。遗址内出土器物有绳纹瓦、筒瓦、陶片等文化遗存。

1932年国民政府陆军部测绘乐昌县城

南梁天监七年(508年),分曲江县西北境置梁化县,治设郭东都,此为乐昌建置之始。

天监十七年(518年),又分梁化县置平石县,治设三星坪(老坪石),民国时曾在三星坪挖出铁铸城脚,板宽丈余厚尺许,推测其为平石县城遗址。

民国县志县城及城外街道图

隋开皇九年(589年),梁化县治迁至赵佗城。开皇十二年(592年)废平石县并入梁化县。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梁化县为乐昌县。

乐昌古县城范围示意

明洪武二年(1369年),知县索彦胜将县治由赵佗城迁至今址,并筑土城一座,周围三百六十丈,开城门四座。成化三年(1467年),知县潘昱重加版筑。

1941年乐昌县城市图

弘治年间,通判伍惠;知县吴景温、叶蓁、宋瑚相继以砖甃(包砌)之。弘治十三年(1500年),知县袁尚宾重修四座城门,并为四门命名:东门东川、西门西泷、南门武水、北门桂山。

1941年广东省乐昌县图

正德七年(1512年),知县林琦增筑东、南、北三门瓮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筑西门瓮城,但不久就遭泷水冲毁。崇祯十年(1637年),山寇频频出没,招民为兵以守城。崇祯十四年(1641年),因时局动荡对城墙重加修筑,将城墙加高六尺,增以雉堞。

民国时期乐昌县缩并乡镇区域图

清咸丰三年(1853年),泷水横涨,冲垮城墙数处。当时是,因太平天国动乱,全省各地告警。东门外郭门(即瓮城城门)原南向,知县经文改筑正东,改名曰朝阳,如此溪水环卫可以固守。

民国时期广东省乐昌县图

咸丰五年(1855年),知县方鑑源以北郭门向东不如正北之开敞,遂改开向正北,改门名为拱宸。西门改名为韩泷,南门改名为阜财。

0 阅读: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