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无交易
目前持仓
下表除“当前股价”和百分比之外,其他科目单位为人民币亿元。
上期数据
注:①采用席勒市盈率估值的企业,不算三年后估值;
②对指数基金采用历史市净率计算买点卖点,不估值;
③持股比例=持股市值/账户总值。在无交易状态下,该比例可能因每只个股股价波动幅度不同,而发生小幅变化;
④仓位加总可能为99%或101%,原因是持股比例为四舍五入数据,例如10%代表实际仓位在9.50%~10.49%之间。
收益率
本周沪深300指数上涨1.39%
我的实盘净值上涨4.23%
2025年内沪深300指数+0.23%
我的实盘净值+5.60%
注①:作为个人投资者,能够自由掌控每笔资金进出,因此我的实盘年度收益率按资金加权收益率取值,不含新股、新债收益。
注②:沪深300指数收益未包含成分股现金分红,年化收益率数据略有低估。
重要事项
这周最重磅的就是俩会了,咱们展开聊一下试试。
首先是宏观经济举措
货币举措和增长目标和之前对比变化不大,我们略过。
值得关注的是才挣举措:
1.吃自率上调至4%,是改开以来的最高值,新增1.6万亿。
现在这个背景下,经济的三驾马车里,居民和企业都加不动杠杠了,所以只能是G亲自上。
2.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重点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设备更新。
这一条举措和我们投资直接相关的地方在于,美的的业绩又有一定保证了。去年四季度对面老川上来之前,各国为了提前预防他+关税,都抢跑了一波进口。而对咱们来说,尤其是对于美的这种出口占比过半的企业来说,去年4季度业绩肯定不差,但是到今年,这样的增长能否持续?大家心中就没底了。而以旧换新的举措还在继续,甚至扩大了范围。希望此举能使国内部分的业绩增长,能够抵消出口业绩的下滑,至少整体业绩别下滑的特别难看就好。
3.地方专项债4.4万亿元(同比增5000亿),用于投资建设、土地收储、收购存量商品房及化解地方拖欠账款。原来做ToG项目多且被欠款的老板们可算是见到曙光了。收房这事下段聊。
其次是娄市
“止跌回稳”的表述没有变,措施依旧是“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
我的观点也没有变,“会救,但不会救得太活”。
如果你的期待是大涨、普涨,那么可能要失望了。
当然一线城市还是可以进一步放开限购,通过虹吸周边低线城市的方式稳住房价,你想想要是京沪深放开了,买房就能落户,那不得抢疯了嘛。
而中低线城市怎么救,还没有清晰的路径。其实从去年的资金使用来看,各地尤其是中低线,没有太大收购意愿。毕竟市场上剩下的不好卖的,大多是面积较大的房子,收来当保障房不合适,还要后期改造,也是一笔不小的投入。而且如果当地没有较强的产业,没有大量流入人口作为支撑,房租的收益也很难达到预期。所以这个措施并不适应中低线城市的现状,后面具体用什么模式来救,还需要摸索。
摸索不出新模式的话,为了完成任务,大概率又要回到大规模城改的老路子上去。
从今年5%左右这个目标来看,大概率也还得是老路子...
然后是古市
之前924那波太疯,不是上面想要的,所以很快就被摁死了。如今的说法变成了“稳定古市”,“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这次俩会重点提了科技领域,而科技股方面,问的朋友多了,我还是去看了一眼。个股咱不懂就不说了,我要是参与也是通过指数基金的方式,而科创板如今的估值已经达到历史最高分位的98%+了。所以还是那句老话,要么早信,要么一直别信。现在这个位置,我肯定下不去手。哪怕在目前的基础上再翻倍也有可能,但翻几倍我都不动心,因为那就不是我的菜。彼之砒霜汝之蜜糖,吃错了会洗人的。
最后是教育方面
之前职校的事件引起了上面的重视,但职校的改变不是一时半会能见成效的,而且,如果问题的根源在于生源本身,那么改职校也不会有多大效果,总不能都施行军事化管理吧。加上现在AI落地速度越来越快,未来大概率不需要那么多蓝领了,所以也就没必要强推55分流了,这不,就提到了要扩大高中学位供给。而我之前关注的那些港股上市的、高分红的职校股们,都在积极升本,但未来业绩的确定性却要下降了。
虽然,全民博士可能也解决不了目前的问题,但站在上面的角度看,让孩子们多上几年学总归是利大于弊的,继续以时间换空间吧。
此外,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并且育儿措施又加码了,有条件的朋友可以抓紧时间准备一二三胎。尤其是农村户口且家里有地的朋友,结合之前的1号文件来看,未来对农村土地的把控会越来越严。如果方便的话,把孩子的户口落到对应的宅基地上,防止未来因为无主被收回。当然,还要考虑孩子户口在哪、方不方便上学的问题...
综上,乱七八糟的聊了聊个人看法。
文件中的一些内容,对人生中的其他选择或许有些帮助,但对于投资就没有太大帮助了,最多就是证明或证伪之前的判断,所以想要从会议文件中找到新的投资机会,应该很难,毕竟上面定方向也是根据实际情况来的,DS要是没有这么争气,上面也不会三天两头把他拿出来说事,等他已经很争气的时候再投,就只能看市梦率了,还不能有恐高症。但如果在他还没有很争气的时候就投呢?要啥没啥,跟养蛊似的,谁能最后跑出来也不知道,那就和赌没什么区别。
而我持有的这些公司,本周没有什么值得聊的。
唯一比较火的可能就是小企鹅,各团队行动迅猛,及时接入了最近的顶流——DeepSeek。
文档、会议这些以ToB为主的业务,变现路径可能比较清晰,但其余的ToC业务,目前更多的还是提升用户体验。作为用户,我享受这个过程。至于如何把科技能力的提升转化成业绩的提升?作为股东,我继续选择相信小企鹅,后期变现的事,还是交给各业务板块的决策者去烧脑吧。
朋友们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