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妙差异中的学问:“能辅弗能为”和“能辅不敢为”后面的大道理

问道化鸣 2024-08-07 16:33:46

“能辅弗能为”一句,各种版本均有“类似”的内容,文字虽然大同小异,但却有微妙的变化,代表着不同的编校倾向和不一样的思想表达。

哪本版本的说法更好?让我们试着比较一下。

先看传本全章内容(河上公本与王弼本为同一版本,只是个别文字不同):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就“能辅弗能为”的表达方面,各种文本稍有差异如下:

河上本:是以圣人……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傅奕本:是以圣人……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也。

帛甲本:是以圣人……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少几个字,以乙本补之)。

帛乙本:是以圣人……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

汉简本:是以圣人……以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

楚甲本:是古圣人能尃万勿之自肰而弗能为(是故圣人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能为)。

楚丙本:是以能勿之自肰而弗敢为。

说明:1、传本包括河上本、王弼本和傅奕本。其余均是古本。2、诸本的主要不同表现在:有的是“以辅”,有的是“能辅”,有的是“不敢”,有的是“弗敢”。上述两个区别不大。3、楚简甲本、丙本均没有“圣人学不学”“欲不欲”两句话。4、诸本中,楚简甲本抄写年代最早。

主要分析内容:通过楚简甲本与其他文本的对照,分析楚甲本文字的准确性。

楚甲本是“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能为”,即“能辅而弗能为”,帛书甲乙本均是“能辅而弗敢为”。

朋友们可能并不介意这两者的差别,其实认真比较一下,就会发现,楚简甲本是“能辅”对应“不能为”,简言之,是以“能”对“不能”,对比很强烈。

所谓对比强烈,就是说圣人作为居高位者,他是有能力辅助百姓自由发展和自主创造的,但因为他是圣人,是为道者,他又必须奉道而行而“弗能为”,就是说,圣人的行为方式受限于大道的约束,他不敢“有为”。

解释一些“有为”,“有为”是相对于“无为”而言的。所谓“无为”,就是圣人顺自然,遂物性,不作主,不为始,只顺应、不倡导,更不胁迫,不侵民。而“有为”恰相反。

而帛书两种版本和传本都是“能辅”对应“弗敢”,或“以辅”对应“不敢”。别小看这些微的差异,其背后却隐藏着编校者的不同的认知差别。而这种不一样的认知差别,可能会给后来的读者带来认知上的诸多麻烦。

因为“能辅”而“弗敢”,其意在于表达:圣人有能力辅助百姓,但不敢超越自身定位而“有为”,变辅助为主宰,变服务为侵民,变“民主”而为“君主”。这是符合老子思想主旨的。

但“能辅不敢为”的说法,则容易造成错误理解,以为圣人是“能辅”的,但却“不敢去辅助”。如果连“辅助”都不敢去做,那么,这样的圣人与道士和尚有什么区别?

更令人费解的是传世本《道德经》与汉简本《老子》都是“以辅……不敢(弗敢)”,虽然并不影响熟读者的正常理解,但其文字的不顺畅,却会给人带来不少的麻烦。

总之,“能辅弗能为”,仅从思想角度而言,这是圣人为道的基本原则和职业操守,既表达了圣人“能辅”的强大影响力,也表达了圣人不能跨越“无为”底线而做“有为”之事。这是一种积极的施政行为。即“能辅”是“无为”,“弗能为”还是“无为”。

而“能辅不敢为”则意味着某种消极和被动倾向,似乎受制于外力,才使他有所收敛,给人一种无奈的选择的感觉,似乎“能辅”是“无为”,“弗敢为”却倾向于无奈的选择。

因此,“能辅不敢为”的说法有缺陷,不如“能辅不能为”说法准确。



0 阅读:11

问道化鸣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