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魏国,你们也许会想起四公子中的魏无忌,也许会想起曾经在魏国落魄在秦国叱咤风云的商鞅,也许会想起开创魏武卒战术的吴起,也许会想起许多熟悉而又熟悉的名字。魏国仿佛成为了一个培养春秋时期军事、政治和思想家的地方,每个人都像是打工的,在魏国这样的小公司里工作,稍有成就,便转投某些国际上的大公司,而魏国里则以自己的微薄之力,维持着自己的事业。许多人都是非常熟悉的,他们的经历也是非常容易被讲述出来的。因此,在此,我要说出一些我之前都不是很了解的人,但是他们的事迹却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灵,历史并没有因为我命中注定的天才和他们的聪明才智而给予他们的舞台,就让我用我生涩的文字,将那一段辉煌的历史讲述出来,让你们了解在这一段辉煌的历史中,那些有意思的人,那些有意思的事。
本文首先以魏文侯为例,魏文侯是大魏时期少有的几位贤君之一。一个君王有没有能力,从他的属下就可以看出。魏文侯统治时期,魏国出了不少人才,每一个都是惊采绝艳之辈。秦国曾欲攻打魏国,可是又听人说,魏文侯尊贤于世,麾下英才辈出,天下万众一心,政局安定,若是出兵讨伐,于我秦国无益,只会惹来非议。魏文侯的师傅有很多,子夏、田子方、段干木这三个人都比较有名。子夏,孔子弟子,孔门十大圣人,七十二贤者之一,但孔子的弟子,却并不崇尚周礼,他崇尚的是时代的进步,顺应时代的潮流。其学说对魏文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对其产生了一定的启发意义。田子方是子夏的徒弟,与魏文侯既是朋友又是老师,在他离开魏国后,曾任齐国宰相,齐国在他的统治下繁荣昌盛,从这一点上来说,魏文侯也是一个不错的人。魏文侯背后的三大贤臣,其中名气最大的便是段干木,段干木也叫李克,他是魏文侯的左膀右臂,帮着他打拼出来的江山。正像赵国之肥义、晋国之赵衰、秦国之商鞅、齐国之管忠一样,魏文侯之择相,亦可见一斑。魏文侯心中有两个可供选择的对象,却始终拿不定主意,便来找段干木。段干木一开始还说自己只是一个外来者,不便插手,后来在魏文侯的催促下,段干木这才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段干木告诉了魏文侯五大法则,现在依然能够派上大用场。简单来说,就是要从三个层面,五个方面去思考。要想评价一个人的才能,我们可以从五个角度来看:一、看他平时身边的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能知道这个人的性格和价值观,也能知道这个人的影响力。二、一个人有钱的时候,要从他能和谁做朋友,不要被他的财力所左右,这样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大臣。三、在显赫的时候,从他推荐的人中,可以看出他的眼光,也可以看出他选择人才的原因,比如他有多有钱,有多有本事,有多有才。四、当一个人不成功的时候,就应该知道他的底线在哪里,这就是一个绅士该做的事情,该做的事情,都要做。一个毫无节操的人,实在是太可怕了,根本就不值得他去委以重任。五、当一个人贫穷的时候,有什么是他所不愿看到的,有什么是他所珍视的?他舍不得放弃的,都是他最在意的,这也是对一个人性格的一种考验。
魏文侯听到这番话,心中便有了定计,而段干木更是不敢怠慢,直接前往翟璜的府邸拜见。翟璜也不拐弯抹角,问道:“我听闻陛下要你选一个宰相,最后会选哪一个当宰相?”李克问道:“你把我介绍到魏文侯那里,就是为了拉帮结派么?”翟璜回答道:“自然不会,我只是觉得我并不逊色于任何人,我有做宰相的资质,也有做宰相的能力。”段干木说他举荐的人都是皇帝身边的人,可是魏成子举荐的人却可以成为魏文侯的导师,可见他在用人方面差了一个档次。而且魏成子拿出九成家产,为国物色人才,自己却留下一成,这等胸襟,你也望尘莫及。翟璜闻言,对段干木佩服得五体投地,不但打消了这个念头,还说要拜段干木为师一辈子,以便能得到他的指点。段干木不想要这个名头,他想要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成绩,虽然他没有任何实权,也没有任何地位,可是他却可以影响整个魏国的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