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刘恒:治世之功,贤君典范

刘巧讲历史 2023-06-03 08:45:31

汉文帝刘恒以“德”治国,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所谓的“治世”,指的是一个和平的时代。与刘邦、吕后等人相比,这一代的皇帝是一个以治国为核心的君主。对内施以恩惠,安抚民众,对外抵御匈奴,巩固国家根基。当了二十三年的皇帝,能够受到文武百官和民众的尊敬,实在是太难得了,一般文武百官都会说他昏君,如果文武百官都不喜欢他,他就会说他是个暴君,但是能成为一个贤君的却是寥寥无几,我觉得这才是一个好的皇帝该有的样子。从司马迁的本纪来看,文帝之所以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与其本身的美德分不开,一个皇帝要想做到自我约束,控制自己的私欲,实属不易。

治世之功。此处文帝采取的是“仁”的政策,开头便说文帝废止“秦”的做法不合情理,老是说天下之乱,皆怪群臣之过,此乃极不合情理之举,凡有问题之根源,也就是主导者,而皇帝又是主导者。百官之过,其罪在我,不在百官,故不必再为百官之过,使百官之过。皇上的忏悔书有很多,但大多都是些敷衍了事,或者是一些政治上的原因,像这位皇上这么开诚布公的,只有他了。百臣只是奉命行事,真正做决定的,还是皇上本人,这个道理谁都明白,但文帝却是头一个把话挑明了。汉文帝时,太仓郡守,应受淳于意严惩,但他的女儿缇萦,却向文帝请愿,请求为奴仆,以弥补父亲的惩罚,文帝见此,便下令取消肉体惩罚。文帝觉得,惩罚并不是最终的目标,只是为了让人改邪归正,然而,这种刑罚往往会对人造成永久性的伤害,许多人都因为这一点而彻底失去了改邪归正的可能。君王为民,岂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受苦?文帝以农为本,以减轻农奴负担,遂取消土地的赋税。文帝认为,现在的情况是,必须要开发新的生产力,才能恢复元气,所以他没有进攻,而是选择了被动防守。他下令亲自出马,以示忠心,虽然遭到了皇后的反对,却也让他的将士们重新振作起来,从刘邦到吕雉,他们都处于下风。而考虑到当时匈奴势大,文帝又对其实行了“和亲”的方针,尽量维持其对外的安定,这才是后来汉武大帝对其发动总攻的根本。文帝在位的时候,赵地的新元平用占卜的方法求见皇上,建议皇上在渭阳建立五大帝宫,如果要找到周代的镇国之器,就必须要有翡翠的灵性。之后又找到一枚玉佩,但不久就被查出是一枚假玉,文帝也不想隐瞒,直接将那骗子给斩杀了。

贤君典范。文帝可是公认的第一个贤君,也是最好的例子。当然,这也与文帝的身份有关系,他属于守旧派,并非真正的建功立业,所以他的治国之道相对来说要平和一些。主要体现在:慈悲为怀,勤俭节约。当有蝗灾时,他削减了各诸侯国官员的开支,并开设了粮库救济,并且做出了表率,从自身做起。他没有给自己添置更多的马车,也没有给自己建造更多的王宫,他的起居也很简单,他的衣着也很朴素,没有使用任何金银珠宝,他的大臣们也都很自律,这就是所谓的以身作则。以德服众,以恩威震慑。至于刑罚,文帝则是以“以德治国”为主,以“以德治国”为主。在古代,很少有皇帝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面对官员的贪污腐化现象,他采取的措施也是非常特殊的,在此我想起一句话:“高薪养廉”。他非但没有处罚他们,还赏了他们一笔钱,说他们是因为皇上无能,所以他们才会如此落魄,让他们悔悟,悔过自新。通过改变观念,引导行为,树立正气,营造良好的氛围,从而为和平时代的到来提供有利的条件。

高德遗诏,后世典范文帝留下的那道圣旨,展现出了一代明主的仁慈,对我来说,这道圣旨让我大吃一惊。他认为人生有生死,有生死,这是一种自然的法则,即便是一代帝王,也难逃一劫,没有任何值得难过的地方,至于为了自己的死亡而奢侈,他执政这么多年,从来没有为天下苍生谋福利,更没有任何原因可以奢侈,能够让天下安定安宁,大部分原因都是前人开疆拓土,大臣们出力,自己只是尽了一个帝王应该尽的本分罢了。对于自己的丧事,他都有详细的规划,其中一条就是越简单越好,不浪费金钱。民无负担,无劳碌,无灾害,无灾难,此乃一国之君主之特点也。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