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红楼梦》剧组部分演职人员合照
87版《红楼梦》被誉为“中国电视史上的绝妙篇章,不可逾越的艺术经典”。
经典之所以经典,在于它各方面达到了很高水准:周岭等人精炼的编剧、王扶林导演的准确指导、史延芹的服装设计、刘宝俊的美术设计、王立平创作的红楼音乐、李耀宗拍摄的精美画面,更包括演员们的精彩演绎……多种艺术手法“完美”融合在一起才铸就了经典。
这其中,化妆总设计师杨树云功不可没。
杨树云在给演员化妆
正是在87《红楼梦》之后杨树云有了影视界“天下第一梳”的美誉。
为了准确还原红楼人物,杨树云在剧组看了7遍《红楼梦》,做了大量读书笔记和设计图稿:
林黛玉的“罥烟眉”什么模样?杨树云查阅多种资料终于找到出处,画完“罥烟眉”后陈晓旭当场泪目。
身高只有一米五三的邓婕怎样在演员中“鹤立鸡群”?杨树云用精湛的化妆技术令她“冠压群芳”。
老一辈艺术家那种注重细节、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给人的内心以深深的触动……
01杨树云去应聘被制片主任轻视:你先给13个宝玉化妆试试1984年,得知《红楼梦》筹拍的消息后,杨树云从甘肃赶往剧组面试化妆师。
当时接待他的是制片主任任大惠。
杨树云把自己的资料递给他。
然而,任大惠大致翻阅了两下,就往旁边一推说:“我们是搞影视的,你是搞舞台的,你能胜任吗?”
任大惠
多年后,杨树云回忆这个场景还是记忆犹新。对于任大惠的轻视,杨树云也能理解,毕竟舞台艺术和影视艺术有很大区别。当年拍摄《红楼梦》时剧组人员就已经达成共识:《红楼梦》要拍地“生活化”,不能像舞台艺术的戏曲那样。因此,任大惠看到杨树云是搞舞台艺术的,自然就抱了一个“推拒”心理:他担心杨树云把红楼人物化成舞台的戏曲装。
杨树云回忆面试87《红楼梦》化妆师的情景
说起来,杨树云这个人也不简单。
他是著名舞台剧《丝路花雨》的化妆造型师,正是通过《丝路花雨》让他一举成名。
《丝路花雨》创排之初,杨树云并非科班出身,而是当时甘肃歌舞团的一名业务助理兼合唱演员。
《丝路花雨》剧照
在探索《丝路花雨》人物化妆造型的过程中,杨树云通过对古代人物造型的研究,对舞台化妆产生了浓厚兴趣,那时候他接受敦煌文物研究部门和各位化妆专家的指导,以辛勤的工作、努力,并亲自到敦煌采风,古代工匠把壁画人物画得那么准确、那么美,令杨树云深受触动。
《丝路花雨》剧照
杨树云一边研究敦煌壁画中人物的造型和头饰,同时结合唐俑以及古代绘画中的人物造型,一边具体实践,这些资料和经验丰富了杨树云的视野,对《丝路花雨》人物化妆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杨树云为《丝路花雨》的演员化妆
但是,舞台剧化妆的成功不代表影视剧化妆也能成功,鉴于杨树云远道而来,任大惠说道:
“这么着吧,你先休息一下,明天我们在大观园给十三个贾宝玉试妆,那你化一下吧!”
那时候,贾宝玉的演员还没定下来,前来应试贾宝玉的年轻人很多。
任大惠也是个痛快人,能不能胜任不看你以前取得了什么成绩,看实践,一化妆不就试出来了吗?
87《红楼梦》部分演职人员的合照
然而第二天,还没等杨树云给十三个贾宝玉化完妆,他精湛的技术就引起演员的注意,主动找他化妆的演员就排起了长队。多年后杨树云老师还感慨地说:“找我化妆的人就特别多。”
到了中午,任大惠满脸笑容地找到杨树云,对他说:“大杨,给你说一个事儿,我们王扶林导演决定,请你当我们的化妆设计。”
王扶林与杨树云
杨树云的化妆技术赢得剧组的信赖。他把舞台剧《丝路花雨》化妆的经验带到《红楼梦》剧组,精湛的中华古典人物造型技术令他在化妆时游刃有余,但他明白,影视剧毕竟与舞台剧不同,除了化妆要做到“生活化”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物造型要符合原著的描述。
在这一点上,美术设计、服装、道具、化妆等技术人员的工作是“有据可循”的,就是曹雪芹在《红楼梦》里的描述。比作曲王立平的工作相对来说要容易,因为《红楼梦》里没有一个音符,王立平曾感叹自己的工作才是“无中生有”。虽如此说,但具体到化妆却并不轻松。
杨树云(右)与阮诺琳(中)等人
进入剧组后,杨树云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为试妆“贾母”的李婷老师化妆。
87《红楼梦》剧组的要求高,谁出演什么角色都要“竞争上岗”,除了个人自身的条件外,化妆师的化妆能否使角色与原著人物相似,也能给演员加分不少。李婷非常希望出演“贾母”,但那时的她皮肤黝黑粗糙,还是三角眉毛,尤其是眼睛往下耷拉地厉害,看起来并不显得慈祥。
把李婷老师化妆成《红楼梦》里慈祥的贾母,难度可想而知。
但杨树云还是很好完成了这个任务。
杨树云为李婷扮演的贾母化妆
他把李婷老师的眉毛做了修剪,变得柔和,成了一个却月眉,把她往下耷拉的眼睛,用粘纱的化妆技术,用了好几层粘纱给她遮盖住,完了以后,用粉饼给她覆盖皮肤。当杨树云给李婷化好妆后,请王扶林导演过来,大家问王扶林怎么样?王扶林看了之后说道:“大有希望。”
杨树云与李婷扮演的贾母
就这样,李婷老师经过这次化妆后,确定了饰演“贾母”一角。
由此可见化妆的重要作用。
02为了人物造型符合原著,杨树云7次阅读《红楼梦》化妆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化妆并非单纯地“描眉画眼”,而是一种涉及发型、头饰、服装的造型艺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一个人的“第一印象”主要从面容和服侍上来判断。影视艺术呈现出来的主要是画面,观众对一个人物的印象首先也是看面容和服饰。因此,《红楼梦》的服装和化妆是联系在一起的。
杨树云与87《红楼梦》服装设计师史延芹
早在设计舞台剧《丝路花雨》时,杨树云为了设计好人物,多次到敦煌去临摹壁画,到各地的博物馆去参观唐俑和古代人物侍女绘画,研究古人的面容、眉形、头饰、造型和服装。其实任何一种艺术形式要想做到精益求精,都必须从历史中找到依据和灵感,惟其如此,设计才是有文化传承的。
《丝路花雨》的成功即是一例。
为了准确理解“红楼人物”,杨树云在剧组读了7遍《红楼梦》,做了大量读书笔记,他把里面有人物描写的句子摘抄出来,做成卡片,又结合故事情节揣摩人物性格。
邓婕塑造的王熙凤形象之所以光彩照人,除了她自身的演技外,化妆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邓婕与杨树云
邓婕进入剧组时并不占优势,她的个子只还有一米五三,当乐韵退出,周月落选,邓婕成为“王熙凤”的扮演者,摄像师李耀宗曾说:“个子矮可以通过镜头来弥补。”但还是需要要以化妆技术来对邓婕进行装扮。为了增加邓婕的身高,杨树云和史延芹给她穿了增高鞋,在发型设计上,杨树云给她做了高髻,这样,脚上穿着增高鞋,发型梳的是高髻,就把邓婕的身高“拔高”到了一米七二。这就是在画面上,邓婕看起来并不显矮的原因。
杨树云为邓婕设计的“高髻”发型,无形中拔高了邓婕的身高
王熙凤的眉毛和眼睛很有特点,是“柳叶吊梢眉,丹凤三角眼”。为了设计“王熙凤”的“眉眼”,杨树云苦思冥想。一天晚上,杨树云忽然想到从前看过的电影《乌鸦与麻雀》,里面黄宗英演过一个角色,她的眉毛非常有特点,这给了杨树云启发:王熙凤的眉毛就应该是这样的。
黄宗英在电影《乌鸦与麻雀》中饰演的角色,眉毛很有特点
第二天,杨树云就把设计图画出来了。
杨树云设计的87红楼人物图稿
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随着故事和场景的改变,人物要穿不同的服饰,同时面容和发型也要随之改变。
杨树云设计的王熙凤妆容图稿与化妆后的效果
换言之,对“红楼人物”的化妆不是一成不变的。以王熙凤为例,杨树云就为她设计了“盛妆”、“淡妆”、“艳妆”、“家居妆”、“病妆”、“囚妆”、“死妆”等十多种妆容,以不同的妆容表现王熙凤的人生经历。
事实证明杨树云的设计很成功,王熙凤的造型不但与原著相符合,更给观众以“神采飞扬”的感觉。
03为林黛玉设计的“罥烟眉”令陈晓旭折服,自称:我怎么这么可怜在杨树云担任87《红楼梦》的化妆师之前,剧组对演员的化妆比较简单。
以林黛玉为例。
这是陈晓旭在剧组的一张早期试妆照。无论发型、眉毛、眼睛、头饰的设计都显得挺潦草。尤其是发型的设计,夸张、不对称,一眼看上去好像“米老鼠”,人物的“标志感”不强。
再看另一张图片:
可以看出,87《红楼梦》人物造型设计之初,无论服饰还是妆容都比较简略,人物形象没有特点。
尤其是陈晓旭的妆容太普通。
那么,曹雪芹是怎样描写林黛玉外貌的?
在第三回《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中,曹雪芹写道: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林黛玉的眉毛、眼睛、面容和身段都描写到了。
对于杨树云来说,如何恰如其分、符合原著地化出林黛玉的妆容是一个挑战。当时王扶林对他说:希望你用手中的化妆笔,还原出古代人物的形象来。但杨树云给陈晓旭化妆时遇到了难题:曹雪芹所写的“罥烟眉”究竟什么模样?
在舞台剧《丝路花雨》里,他化妆前都是先查阅历史资料,得到准确信息后再下笔。在87《红楼梦》剧组,杨树云同样查阅了很多历史资料。在唐代“十眉图”里有“涵烟眉”,《西京杂记》里卓文君有“远山眉”,但他没有查到“罥烟眉”。找不到出处和比较详细的描述,就没法符合原著地画出林黛玉的“罥烟眉”。
杨树云没有放弃查阅资料。功夫不负有心人,果然他在清代敦敏的一首诗里查到了“罥烟”二字:
遥看丝丝罥烟柳……
对于杨树云来说,他的高兴可想而知。他想起曾经在西湖岸边看过的柳树,初春时节,柳叶在淡淡的雾气中若隐若现。林黛玉的“罥烟眉”就像雾气中淡淡的柳叶,也应该是纤细而淡淡的。
当杨树云给陈晓旭描画“罥烟眉”时,陈晓旭对这种“特殊”的眉毛感到不满,对杨树云说:“杨老师,我不喜欢这种八字眉。”对于陈晓旭来说,她并没有认识到杨树云为了画出符合原著的林黛玉形象,是查阅了很多资料的。杨树云只得给她分析曹雪芹原著的描述,陈晓旭这才不吭声了。
杨树云给陈晓旭化妆
等杨树云给陈晓旭化完妆后,陈晓旭在镜子里一看,眼泪忽然在眼眶中间打转,对杨树云说:“杨老师,我怎么看我这么可怜呢?我终于找到角色的感觉了。”
在《红楼梦》以及曹雪芹家世的研究中,我们经常使用一个词汇:“考证”。《红楼梦》的版本以及批语需要专家考证,曹雪芹的家世需要专家考证。经过考证我们才能了解更多关于《红楼梦》和曹雪芹家世的情况。87《红楼梦》的严谨之处,就是在服装、音乐、化妆等各方面都力求符合原著。为了明确“罥烟眉”的模样,化妆师杨树云查阅大量资料,这也是一种“考证”。最终达到的效果是:
“罥烟眉”令陈晓旭感到心灵的触动,让她找到饰演角色的感觉!
杨树云设计的林黛玉妆容图稿以及陈晓旭化妆后的效果
多年后杨树云说:
在《红楼梦》的人物造型设计中间,我确实是按照文学大师曹雪芹所给我提供的原著中间的描写去做的,为什么大家说这是经典呢?我的体会就是,因为我是按照曹雪芹给我的提示去做的。
古典名著的改编要符合原著,不仅故事情节要符合,人物的造型更要符合,这主要体现在服装和面容上。为了画出林黛玉的“罥烟眉”,杨树云查阅很多资料,这就是一种注重细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87《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这个片段:周瑞家的出来迎接林黛玉,当帘子掀开时,林黛玉先伸出手来。
镜头上有一个特写。
王扶林导演这样安排林黛玉在贾府“出场”的画面,出乎剧组人员的预料,也出乎观众的预料,因为按照一般导演的想法,是先给林黛玉的脸来一个大特写,王扶林没有这样做,他给贾府里的人,同时也给电视机前的观众设置了一个小小的“悬念”。按照杨树云的理解,手是人的“第二张脸”,先出现林黛玉的手,就给人一种印象:拥有这双手的人是什么模样呢?
可以说,王扶林的这种处理方法很巧妙。
杨树云明白导演的意图,他用了两个小时来化“林黛玉”的这双手。
那时候化妆品并不多,这难不倒杨树云,他先给陈晓旭的手涂上一层油彩,提亮手的肤色,指缝间用护手霜滋润后又擦了一层定妆粉,指甲上涂白色指甲油,最后又戴上一个银色珍珠戒指。
对于陈晓旭的妆容,剧组是感到满意的。但杨树云不放心,拍摄这场戏时他去现场观摩,发现镜头中陈晓旭的手并不理想,于是,他坚持给陈晓旭的手进行补光重拍,直到达到满意效果。
杨树云之所以如此执着,就在于他认为:
林黛玉的出场很重要,如果第一次出场出好了,大家承认她是林黛玉了,后面的戏就好演了。
林黛玉出场时的妆容给人“素雅”的感觉,杨树云称之为“孝妆”,因为林黛玉母亲去世,她要“守孝”三年。她头上戴的白珠簪子是杨树云特意制作的,是为了表达林黛玉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林黛玉去世的镜头,她戴的也是这个白珠簪子,因此这支簪子被称为林黛玉的“生命之簪”。一颗簪子并不起眼,但杨树云非常注意这些细节。他对艺术的追求可谓达到了极致!
对于陈晓旭饰演的林黛玉,杨树云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多年后,他谈起那时的情景还是很感慨:
虽然后来《红楼梦》被重拍,有2010版的《新红楼梦》,还有《黛玉传》,但这些都没有超越陈晓旭塑造的林黛玉。当时有重拍“红楼”的剧组也邀请杨树云去做化妆师,他拒绝了。在他看来,87《红楼梦》已经是一个经典,时过境迁,他已经不能超越87《红楼梦》的化妆。
史延芹、陈晓旭、杨树云
从《丝路花雨》到87版《红楼梦》,是杨树云由舞台化妆到影视化妆的转型。后来杨树云在《唐明皇》、《杨贵妃》、《贞观长歌》等影视剧中担任化妆设计,他精湛的化妆技术赢得影视界的普遍赞誉,多次获得“飞天奖最佳化妆奖”、“百花奖”、“中国影视化妆金像奖”等各类奖项,成为影视化妆界的泰斗。
但是在这些成绩和荣誉面前,令他难忘的还是87版《红楼梦》。
结语87《红楼梦》的人物形象十分鲜明,这么多演员——尤其是女孩子们的年龄都差不多,杨树云以他出色的化妆技术令每个演员都体现出特色,让观众一眼就认出是什么人物,标志感很强。
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场景的转换,人物不同心理状态的变化,杨树云的化妆随之改变。王熙凤的妆容有十几种,林黛玉的发型也有十几种。
为了画出林黛玉的“罥烟眉”,杨树云翻阅大量文献资料;为了让林黛玉的手在镜头上表现出良好效果,杨树云花费两个小时;为了演员的妆容符合原著,杨树云7次阅读《红楼梦》,做了读书笔记和设计图稿。
正是这种对艺术高度负责的“工匠精神”,杨树云设计的87版红楼人物妆容才赢得观众的衷心喜爱,美冠荧屏30多年。当我们欣赏87《红楼梦》演员们的精彩演绎时,不能忘记化妆师杨树云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