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的题型不管难度多大,不管如何创新,都只会出现一个标准答案。即使解题的方式不同,对就是对,做不出就是做不出,120分水平的老师,可以教出140分的学生,老师启迪思维,引导知识点融汇贯通,但学生能达到的上限,取决于自身的思维能力。
文科却有很大的主观性,不是你如何认为,而是你如何知道我怎样认为,过于聪慧的孩子,过于深邃而有主见的想法,可能会超出标准答案的认知,文科的好老师,不在乎他如何让学生更会思考,而是如何根据经验引导学生,按照容易得分的模式去练习。
思维太过于发散的老师,有才华有能力,但不一定取得很好的教学成果,同样自主思维能力强的孩子,这种思维能力可能转化不了优势,比别人想的更深入一层,反而会离得分更远。
不聪慧的孩子学不好文科,单纯死记硬背早已过时,较为聪慧的孩子能学好文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认知,契合普通人的上限认知,太聪明的孩子,思考的过于复杂,反而离最佳答案渐行渐远。
这就如同一条向上的抛物线,在最高点之前,思维能力越强,对应的学习成果越好,大多数人思维能力都在这个最高点之前,思维能力与成绩呈现正相关,相反思维能力超越这个点的横坐标,对应的成绩反而不升反降。
因此最聪慧的孩子,往往都会选择理科,各种竞赛也只是理科,理科比拼干脆直接,就是谁最具有创新思维,但文科并不需要这种创新,而是接受一定的思维框架,也就会出现理科不同水平学生差距明显,思维能力可以直接量化,而文科学习入门容易上限提升则是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