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西逃,一场换皇帝引发的血案(三)

独行剑客 2025-01-19 12:47:36

地方督抚反对,洋人也跟着反对,这下子慈禧的坏念头就出来了。她琢磨着:“既然这样,那我就散布个假消息,说光绪病了。你们不让我废了他,那我索性把他整死。他一死,我就可以再立一个新皇帝。”

光绪“患病”所引发的事端

既然打算把光绪整死,那用啥办法好呢?直接杀了他,或者干脆下毒把他药死,然后对外说光绪是突然死的?这明摆着太假,人们肯定不信。所以,慈禧决定先放个话,说光绪皇帝得病了。那光绪咋就病了呢?慈禧又编了个瞎话,说康有为给光绪送过红丸。光绪吃了红丸后,就天天晚上瞎折腾,把身子弄垮了。反正康有为跑了,死无对证,自己想咋说就咋说。既然说光绪病了,那就让他病一阵子,等都准备好了,再让光绪“顺溜”地死了。

这样一来,这个谎话好像就真实了不少。当然了,为了使这所有的事情看上去更像是真的,慈禧还命令军机处用光绪的名义下发圣旨,在全国范围内征召名医到北京给光绪瞧病。就好像在表示:“瞧瞧,我们不是没给光绪治病,从来都没放弃过,最后没治好那也不能赖我们,毕竟医术就那样,实在是没办法了。现在皇上没了,这也不能怪我们呀。”

这昭告一公布,咱国人心里都门儿清,明白这就是慈禧想整死光绪,不过是弄个公告做做样子,因而没人愿意响应去应征。但是,咱中国人不应征,可不意味着洋人也不应征。洋人他们哪懂咱中国的这些个事儿啊!

嘿,法国公使得知光绪病了后,当即自告奋勇,声称法国有医术厉害的大夫,乐意让法国医生给皇帝瞧病,还保证能治好病。法国人的这做法可把慈禧惹恼了,她精心筹备了好久,眼看事情就要成了,洋人跑来瞎搅和啥呀,真是多管闲事。可她又不敢得罪洋人。而对法国人来讲,他们认为自己没做错。你们大清不是花大钱找医生吗?我们来了,总不能不让我们给皇上看病吧。就这样,慈禧无奈之下只得让法国人给光绪看病。

据民国时期的有关史料所述,给光绪瞧病的法国医生是多尔福,他领着一名翻译前往瀛台给光绪诊断病情。那时,慈禧、庆亲王奕劻等人也在现场,他们在一旁监督光绪,生怕光绪讲错话。光绪见到法国医生后,先把病历交给了他。病历里所写的症状为:身体不大舒服,老是头晕眼花,身子虚弱,很容易觉得疲倦,饮食方面还算行,不过消化比较慢,大便里常常有没消化完的东西,并且肠胃欠佳,呕吐没个规律。

在这事儿上,法国医生做了仔细诊断,最后觉得光绪的肾脏出了毛病。这肾病是光绪所在的醇亲王府的家族遗传病,他爹奕譞因肾病去世,之后他弟载沣死于糖尿病,他侄子溥仪死于尿毒症,所以光绪的肾大概率有问题。诊断完,法国医生觉着光绪除了肾不好,还稍微有点抑郁症。接着,法国医生给开了些西药,调养了一阵子后,光绪的病情有了些好转。

然而,光绪的病情有所好转,短时间内不会离世。可慈禧的废帝计划仍要推行,她便让徐桐等人拟好立大阿哥溥儁继位的圣旨,还叫光绪亲手抄写了一遍。这相当于让光绪提前写好了“遗言”,随后就向天下宣告。这样的一份遗嘱一旦公开,就表明光绪离死期不远了。毕竟遗嘱都已备好,就等光绪死去。那光绪怎能不死呢?虽说历史记载中,光绪活到了 1908 年,也就是十年之后,可他去世时才 38 岁,显然并非正常死亡。光绪死后留下一些头发,经检验,其头发中含砒霜,这意味着,光绪最终是被慢性砒霜毒害而死的。

这事头号嫌疑犯就是慈禧,虽说没实打实的证据能表明是她干的,不过没准儿早在十年前她就盘算这事儿了。光绪写完遗嘱后,精神上受到的打击特别大,简直精神失常了,连站都没法儿站稳,整个人都没劲儿了。瞅见这情况,慈禧也给惊着了,毕竟光绪是她亲妹子的娃,也是她侄子,多少有点不忍心了,对光绪也不像原先那么狠了。

接着来到了 1900 年,1 月 24 号,慈禧骤然宣告全国进入戒严状态,把溥儁正式册封为大阿哥。这一天正好是腊月二十四,慈禧还安排溥儁代替光绪去进行祭祀活动。要知道,在那个时候,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明白,祭祀这种事原本是该皇帝来做的。慈禧让溥儁去干这些,摆明了就是要换掉皇帝。

25 日,这一消息借由电报在全国传播开来。消息传到上海时,章太炎、蔡元培等一千多人联合发电,请求保护光绪皇帝。随后,武昌、天津等地也纷纷联名上书,反对废黜光绪。一时间,全国上下反对之声四起,不少人甚至搭乘火车赶赴北京,打算向慈禧要个说法。“这到底咋回事?你为啥要废掉皇帝?”

28 日那天,慈禧发现全国上下到处都是反对她的动静,一下子火冒三丈。“洋人跟我作对也就算了,你们这些老百姓瞎起啥哄,还敢跟我对着干?好啊,那我就杀一儆百,先抓几个挑头的。”而慈禧首先要抓的便是经元善,他在联名上书的人里是第一个签名的。

然而,抓捕的这一消息很快被泄露了出去,元善预先得知后,匆忙逃往了澳门。虽说废黜光绪这事在全国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可慈禧一开始没当回事,心里觉着:“我这老太后在世上闯荡多年,啥样的风浪没经历过,就你们这些人,我片刻工夫就能把你们给整治得老老实实。”可是,慈禧怎么也没料到,废黜光绪这件事,她最后还是给办砸了。

义和团在平原兴起,没到三个月就传遍各地

1898 年,光绪皇帝正大力开展戊戌变法之际,中国北方的一些地区,比如山东、河南、山西等省份,遭遇了一场极其惨重的灾祸。因为黄河决堤,滚滚洪水泛滥成灾,大量的村庄与农田都被水淹没,好多地方出现了极为严重的水患。这一场水患让好几百万人不得不舍弃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过上了居无定所、到处流浪的日子。

本来呢,像这样的自然灾害按理来说可能不会造成太严重的社会问题。因为洋务运动搞起来后,清朝救灾的本事比起以前那可是有了不小的提高。各个地方都存了挺多的物资,就是为了在有需要的时候,能拿来救济那些受灾的老百姓。可是呢,命运这东西好像就爱折腾人。甲午战争清朝输得一塌糊涂,就得给日本付好多好多的赔款。这么一来,原本挺富裕的国库一下子就空了。这时候的清朝,压根就没那么多钱能好好地去搞救灾的事儿了。

戊戌年间,洪水肆虐,灾祸连连;等到了庚子年,即1900年,北方一带又碰上一场吓人的大旱灾。这大旱灾致使粮食大量减少产出,粮食的价钱更是不停往上涨。平常年份,白米大概六十文一斤,可到了庚子年,价格居然涨到了二百文一斤,得用二钱银子才能买一斤米。这么高的价钱,让众多百姓对着米只能叹气,生活陷入了特别艰难的境地。

因为接连的大水跟大旱,北方出现了众多灾民。而清廷在救灾上的糟糕表现,致使这些灾民陷入绝望与无助之中。为了活下去,为了自己救自己,他们只得相互团结,组建了各式各样的自救团体,当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义和团。

原本呢,义和团的产生其实不会引发太大的事儿。可在这特别的阶段,外国教会却发展得特别快。有详细的统计表明,1890 年的时候,天主教在中国的教徒大概就 50 万人上下。但是,就过了十年,到 1900 年的时候,这教徒的数量居然猛增到了 700 万人之众。

为啥天主教徒在这短短十年里会有这般惊人的增多呢?一个重要缘由是天主教徒找准了大清臣民的关键难处。那时候,洋大人洋神父的话有分量,就像1899年,河北有俩村子为一口井的归属打官司。最后,县衙把这井判给了张家村,李家庄输了官司。正当李家庄的村民觉着没希望又没办法的时候,一个英国神父到了这村子。他跟村民保证,只要李家庄的人都信天主教,他就能帮他们把这场官司打赢,而且肯定能成。

为了把那口井夺回来,李家庄的所有村民果断地选择信奉天主教。那个英国神父确实说到做到,凭借自身的影响力,让县衙把这个案子重新审理。最后,李家庄顺顺利利地把官司打赢了,那口井也回到了李家庄手中。

张家村见李家庄靠请英国神父得以胜诉,那肯定不甘心落于人后。他们赶忙把法国神父给请来了,想着依样画葫芦来护住自己的利益。就这样,那会儿的不少官司慢慢就变成了一场“请神父的较量”,众人都在瞧谁请的神父更厉害,能帮他们把官司给拿下。

时间一长,在老百姓心里慢慢有了个特别牢固的看法,就是老百姓怕当官的,当官的怕洋人。在这种情况下,那时候有挺多社会上的闲散人员瞅准机会进了教会。这些人平常没个正经事儿干,整天瞎晃悠,还老是找麻烦。可他们进了教会后,觉着背后有洋人给他们撑着腰,干啥事儿都毫无忌惮,啥也不怕。这么一系列的情况,让当时的老百姓对洋人恨得不行,他们把这些进教会的人叫“二毛子”,把天主教称作“洋教”。

时间到了 1900 年,百姓自发组织的义和团快速兴起,在整个山东和直隶地区广泛传播。那时,义和团的发展相当红火。但是,没承想,北方地区猛地下起了雨。就因为这雨,不少义和团成员决定走了。为啥呢?他们着急回家种地去,毕竟土地是他们生活的依靠,这时候没人再惦记着把洋鬼子全杀光了。不过,也不是所有义和团成员都离开了。

那时的义和团有八个派别,依着八卦之名,分别是乾、坤、坎、离、震、艮、巽、兑。这场雨让其中六个派别都散了,就剩乾字派和坎字派还在坚持。这两派没散是有特别缘由的。其他派的人大多是农民,乾字派的人主要是车夫、马夫,坎字派以张德成为首,成员主要是漕运人员。说白了,这两派的人主要干的是物流方面的活儿。因为甲午战争后的赔款,清朝那几年的物流业变得不景气,这些人好多都没了工作,成了没活儿干的流民。没办法了,他们就加入了义和团运动。

这么着,在 1900 年 5 月的时候,慈禧太后让大学士刚毅去直隶,想要劝义和团解散。慈禧太后觉着,义和团喊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那这些人就是支持她的。她觉得民心能利用,能够靠着义和团的力量去对抗洋人的枪弹。而这刚毅,正是满清四大疑案之一“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审判官。

他由于审理此案子而名声大振,被慈禧太后器重,随后得以进入军机处。刚毅是满族人,学问不高,他最厌烦的就是汉族的士大夫,认为这些士大夫太过呆板守旧。那一句“宁与友邦,不与家奴”就是他说的。他极力反对维新变法,觉得光绪皇帝搞变法是忘记祖宗,甚至毫不顾忌地在朝堂上拍桌子,和光绪皇帝对着干。

派一个极力反对维新变法的人去考察义和团,那结果不难想到。刚毅不但没把义和团劝散,还让他们顺利进了北京。这帮义和团到了北京后,成天喊着“扶清灭洋”,开始搞各种对洋人不利的事儿。在北京使馆区的洋人,感觉情况不对,就跟慈禧讲:“这义和团,你们大清要是不管,我们可就要出兵干预了。”

正因如此,慈禧在仪栾殿召开了御前会议,研究该怎么处理。当时光绪也在一旁,以往他每次都不说话,可这次他却发言了:“现在出了这么严重的事儿,为啥不能出兵来稳住局面呢?”接着就有人提议让董福祥去解决义和团的问题,然而这个提议被慈禧给制止了,慈禧说:“义和团确实不怎么靠谱,可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没了人心,我大清靠啥立足?再说了,现在洋人要派兵来北京,咱们得咋办呀?”

见慈禧不想对义和团采取行动,大学士朱祖谋向慈禧提议:“要不这样,为了让洋人消消气,咱抓几个义和团的头目,砍几个脑袋,也好给洋人一个说法。”这主意听起来还行,然而慈禧却没答应。于是,京城这边朝廷就没有对义和团下手。

慈禧对洋人发动了宣战行动

当慈禧太后正和诸位大臣紧张商议该怎么应对洋人不断逼近的时候,另一边,以端郡王载漪和庄亲王载勋带头的一群人着急了。载漪一心想让自己儿子登上皇位,现在大阿哥虽然已经被立了,可洋人老是找麻烦,而慈禧太后对这事也不再提了,这使得载漪心里很不踏实,不由得担心自己儿子当皇帝的事是不是要黄了。“不成,我儿子一定得当皇帝,我得使把劲儿!”就这样,载漪狠下心来,决定冒险行事,伪造了一份说是各国的照会,然后把它交给了荣禄。

在那伪造的照会里,洋人给出了一连串极其苛刻的条件。他们说要代收各省的钱财粮食,要代管全国的军事权力,甚至蛮不讲理地让慈禧太后把政权还给光绪皇帝。每一个条件都好似一把锋利的刀子,直冲着慈禧的关键之处。洋人不但想把控国家的财政权和军事权,还硬要逼她放弃手中的大权,让光绪再次掌权。这分明是把慈禧往绝路上逼,“你们这些洋人实在是太过分了,没门!”慈禧太后一看到这份照会,当时就火冒三丈,猛地一拍桌子站起来,“行,既然你们这么强横,那我就向你们开战!”就这样,在 6 月 21 日这天,慈禧太后毫不迟疑地向洋人宣战了。

说到这儿,可能大家会有这样的疑问:慈禧太后到底知不知道这份照会是假的呢?没准慈禧太后心里明白照会是伪造的,就是想借这个由头跟洋人叫板,宣战来树立威信;也可能当时她气昏了头,没了理智。那真实的情况到底是啥样呢,咱又不是慈禧太后,确实没法准确说清楚。不过不管咋的,慈禧太后确实是向各国宣战了。宣战完,慈禧太后还想着给自己留个退路,补充讲:“今天这事儿,我是为了江山社稷没办法才宣战的,要是打完仗江山社稷还是保不住,你们要知道我的苦心,别把责任都推到我一个人身上。”

那慈禧太后咋就有胆量跟好多国家宣战呢?咱平常人觉得,洋人靠着先进的洋枪洋炮,咱这边还在用大刀长矛那种落后的武器,打不过洋人好像是武器装备不行。但实际上在 1900 年的时候,清军和八国联军的装备水平差不太多。当时荣禄手底下的兵配备的全是英式装备,枪基本上都是英军的主要型号,像温彻斯特 1866,能装 13 发子弹,所以叫“十三太保”。另外,像马克沁、大炮、加特林这些重武器,清军其实也都有。

21 日下午,朝廷发令,促使义和团展开灭洋行动,首先针对的便是东交民巷的使馆区。那时,兵部尚书刚毅、刑部尚书赵舒翘在后方督战。为显大清之威,刚毅与赵舒翘于前门城楼设下丰盛酒席,边悠哉地吃着喝着,边观看战事,那模样,颇有些“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豪迈劲儿。

赵舒翘跟刚毅讲:“使馆要是被攻破,那些洋人就没活路了!天下从此肯定会太平。自从康有为带头作乱,违背正道,那些喜欢闹事的人跟着起哄响应,还好您出面把他们铲除,差不多都清理干净了。皇上病重快不行了,又失去了天下民心,没资格供奉宗庙,好在有接替皇位的人了。确定继位之人的功劳,您排第一。”赵舒翘使劲地给刚毅戴高帽,同时毫不客气地贬低光绪皇帝。

光绪还没退位的时候,赵舒翘竟敢说出他不配当皇帝这种话。很明显,赵舒翘为了向新主子献殷勤,啥手段都使出来了。随后,赵舒翘还讲:“现在义民纷纷起事,上下齐心同仇敌忾,要不是太后圣明,您亲身报效国家,把不好的政令全部清除,让国家焕然一新,也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效啊。古代有能安邦定国的大臣,如今在您身上看到了。”

这一番溜须谄媚,把刚毅捧得好似顶梁柱一般,简直就是诸葛亮重生,刚毅那自然是高兴得不得了,得意极了。就在当天夜里,奥匈帝国使馆被顺利攻打下来,与此同时,一万多人去进攻西什库教堂,然而遗憾的是,没能攻占。而当义和团跟洋人开打的时候,慈禧太后却猛然发现自己已经控制不了局面了。

毕竟,义和团是她给招来的,常言说请神容易送神难,这二三十万的义和团涌进了北京,哪能老老实实地听慈禧的调遣呢。不光是义和团不听她的了,就连端郡王载漪那一帮子人也开始趁机找事儿。光绪皇帝病了,法国人给他开了些西药,载漪就硬说,光绪吃了洋人的药,那肯定是信了洋教,变成“二毛子”、“满奸”了。

另外,载漪叫上义和团的大师兄、恭亲王奕䜣的二儿子贝勒载滢,跟慈禧太后讲:“老佛爷,您一定得见见义和团的人,这样才能表明朝廷很看重他们。”慈禧太后听完,立马回绝道:“你以为我这后宫是啥地方,随便一大群男人就能往里进?我们这儿都是孤儿寡母的,能由着你们随便来吗?”

慈禧太后原想着借此把载滢给吓住,哪承想载滢当场就和慈禧太后闹掰了,他拍着桌子扯着嗓子喊:“今儿个见也得见,不见也得见!”那载漪和载滢胆敢这么张狂地对待慈禧太后,缘由是他们背后有二三十万义和团给他们撑着腰呢。瞅见这阵仗,慈禧太后心里也犯怵了,没辙,只好应下。这恐怕是慈禧太后这辈子头一回这么害怕。

就慈禧太后来说,只要她能稳稳当当地坐在太后的位子上,周围人都对她溜须拍马,那她就是尊贵无比的老太后。但要是有人把她从这位置上给拉下来,那她立马就会变得啥也不是。而载漪、载滢这些人靠着背后的义和团,越来越有要闹事的架势,也越来越嚣张了。

这帮人究竟张狂到啥地步呢?27 日那天,溥儁竟然当着慈禧太后的面,骂光绪皇帝是“二毛子”。那时的溥儁才 15 岁,他能明白多少事儿呢?谁都清楚,这肯定是他爹载漪教唆的。

溥儁竟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对光绪谩骂,可光绪终归是溥儁的二叔啊,他咋能这么没规矩呢?为此,光绪把溥儁斥责了一番,然而溥儁根本不当回事,竟然直接动手挥拳打向光绪,还把光绪打倒在地了。看到溥儁竟敢对光绪动粗,旁边的慈禧气得不行:“连你二叔你都敢打,难不成你还想打我啊?”紧接着,慈禧就让太监打溥儁二十大板,以此来惩罚他。就溥儁公然对光绪动手这事儿,慈禧也发觉载漪这些人已经不把皇权当回事了,甚至连她慈禧也不放在眼里了。

尤为关键的是,过了两天,载漪、载勋、载濂带着几十号义和团成员硬闯瀛台,说要跟皇帝谈谈。宫里的侍卫瞧这些人凶神恶煞的,就没放他们进去,进而双方闹起了矛盾。有人瞧着形势不对,赶紧向慈禧报告,慈禧立马下令把二十来个义和团当场处死,还把载漪等人给骂走了。到了这地步,慈禧也清楚没法再废掉皇帝了,局面已经乱套了。

这些人居然想杀光绪,要是今儿个让他们得逞了,那下一个恐怕就得对她慈禧下手了。直到这时,慈禧才发觉,在道光的子孙里头,特别是载字辈的那些人当中,光绪的素养是最出色的。毕竟光绪打小就是她培养的,受到的教育是最好的,也是最听她话的。之前慈禧还认为换个人当皇帝,自己照样能把控权力,可到了那一天,她总算清楚了,要是光绪没了,她兴许连命都保不住。光绪一没,天下就得乱套,那可就真成了“难道王侯将相是天生的贵种吗”!

八国联军打进了紫禁城

当慈禧发觉局势已然失控,她那原本迷糊的脑子一下子清醒过来,好像智商一下子提高了。她急忙把荣禄找来,下令让他召集各国商量议和停战的事儿。可是,这事儿哪能那么容易呢?当初是她强横地宣战,现在又想轻轻松松停战,哪能她说怎样就怎样呢?那个时候,八国联军已经在往这儿赶的路上了,怎么可能因为她提出议和就罢休呢?要晓得,洋人一直对咱们中华大地心怀不轨,这次慈禧主动宣战,那简直就是给了他们一个特别好的敲诈勒索的机会。平常他们都想方设法找借口呢,现在这主动送上门的好处,他们怎么可能轻易放过呢?

见议和没啥指望了,慈禧又琢磨出个法子,赶紧让荣禄一定得保住使馆。要知道,要是使馆真给攻破了,那和谈估计就彻底没盼头了。这时候的北京,那是乱得一塌糊涂。端郡王载漪这帮人不停地逼宫,洋人在城里找麻烦,义和团也到处瞎折腾,外边的八国联军更是凶巴巴地朝着北京奔来。

在这万分危急的紧要关头,慈禧遭到了来自南方的沉重打击,而实施这一打击的,正是李鸿章、刘坤一以及张之洞这三位极具分量的总督。

6 月 21 日,慈禧把宣战诏书向全国发布。那时的电报局是盛宣怀负责管理,这人很精明。慈禧原本是要向全天下宣告的,然而盛宣怀只把电报发给了地方督抚大员,连三品以下的官员都没收到。这样一来,这本来应该公开的诏书竟然成了秘密指令。他这么做,就是不想让事情闹大,因为要是向全天下明确下诏,肯定会导致天下动荡不安。

李鸿章接到电报文后,立马说道:“这是乱命,广东不遵旨。”张之洞没吭声,但他的沉默其实也就等于认同了李鸿章的看法。刘坤一刚开始也没表态,不过在李鸿章的带头下,他也觉得这是乱命。虽说这确实是朝廷颁布的圣旨,可现在不想遵旨,那该咋办呢?刘坤一不愧是在官场混了很久的人,他自己没出面,而是让他的幕僚赵凤昌去组织各省督抚,让他们派代表去上海跟洋人谈判。刘坤一这么做,好处很明显。要是出了事儿,人多责任分散,这里面也没个带头的,朝廷不好追究责任。再说了,他们还能说自己是约着去上海游玩、跟洋人喝茶聊天的,这能有啥错呢?

6 月 26 日,历经两轮颇为艰难的谈判,各省代表跟洋人订立了东南互保协议。依据该协议,洋人出兵只管朝北去,别在东南一带惹事,东南这边也绝对不会参与这场战事。三大总督跟洋人谈妥以后,才把这一结果告知慈禧。在此之前,慈禧对三大总督和洋人谈判这事全然不知,还满心期盼着他们派人到北京来护驾救难呢。

结果呢,慈禧瞅见这东南互保协议的时候,那是彻底傻眼了,心里直犯嘀咕:“哎哟喂,这南边难道是要反了吗?”您要明白,南方那可是慈禧跟列强叫板的底气啊。现在这底气没了,还咋跟列强干仗呢?那会儿都已经是清末了,地方的督抚,连黑龙江的将军也算上,权力那是大得很。就好比《瑷珲条约》,是黑龙江将军奕山偷偷背着咸丰给签的,签完了咸丰才知道有这么回事儿。正是因为地方督抚权力越来越大,李鸿章这帮子人才敢整出东南互保这么个事儿来,而慈禧对此是一点儿办法都没有。这东南互保一成,列强没了啥顾虑,就能集中兵力攻打北京了。

没多久,7 月 14 日就到了,八国联军那叫一个勇猛,顺利打下了天津。直隶总督裕禄吃了败仗,心灰意冷,干脆就自杀了。八国联军在天津占了大便宜,可北京这边呢?使馆压根儿还没被攻下来。看到这情况,端郡王载漪那是急得不行,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他心里明白,要是洋人到了北京,自己准得玩儿完,所以就开始了一通疯狂的报复举动。

7 月 28 日,载漪把慈禧给说服了,将张之洞的两个学生袁昶和许景澄押至菜市口处斩,这是用来对东南互保实施报复的。

8 月 4 日,八国联军朝着北京行进。紧接着,载漪疯狂地抓捕了立山、联元等众多主和派官员,其报复举动越发张狂。不过,报复归报复,眼瞅着洋人快要打到北京城下了,那该让谁来守护这座古老的城市呢?这时候,慈禧把保卫北京的担子交给了原山东巡抚、当下是长江水师大臣的李秉衡。对,就是那个在甲午战争中怎么都不去援救威海,眼睁睁看着北洋水师覆灭的李秉衡。

那时,光绪下令让李秉衡去援救威海,然而李秉衡这边呢,不是今儿个自己生病,就是老母亲早产生娃,不是老爹过寿辰,就是大侄子办婚事,反正想尽了各类借口来拖延。他跟光绪讲:“我并非不愿去,实在是有事给耽搁了。”但这回,慈禧亲自将他召见。李秉衡当场斩钉截铁地说,要拼死守护北京,守护太后与皇上。还叫太后放宽心,宣称只要有他在,肯定能够把洋鬼子打退。

8 月 12 日,李秉衡于通州抵御洋人。这仗刚一打起来,他的军队就跟惊弓之鸟似的,一碰就垮了。就这么一天的工夫,通州就被攻占了。李秉衡瞅着士兵们纷纷逃窜,急得给士兵下跪,恳求他们再坚持一会儿。可是,军队溃败就像山倒了一样,士兵们根本不理会他。眼瞅着局面没法挽回了,李秉衡没办法,写了一封遗书后就喝毒药自杀了。得知道,通州那可是北京的一道门啊,八国联军占了通州,用不了半天就能到北京了。

8 月 14 日,日本兵拿炸药把朝阳门给炸开了。八国联军几乎没碰到啥有效的抵抗,就一路冲进了北京。这下子,慈禧彻底乱了阵脚。北京都沦陷了,她该咋办呢?要是想求和,又该咋跟洋人谈呢?这可不跟甲午战争似的,那时候日本人还没打到北京,还有谈判的空间。但现在,八国联军都进北京了,这还咋谈呢?难道洋人明天到紫禁城,还得跪着见她?难道她慈禧还能跟梁武帝似的,在大殿上跟人有说有笑的?这明摆着不可能啊。

慈禧琢磨了半天,自己不懂外语,咋跟洋人沟通呢?实在是没别的办法了,最后只好灰溜溜地逃跑了。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