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吕仁
随着越来越多的跨界企业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以华为、小米为代表的ICT企业除了将最新的智能化技术引入产业链,同时也将互联网企业的运营模式套用在汽车领域。
如今,这些曾经的局外人正带来越来越多的新思维、新启示。包括华为与多家传统车企联手造车过程中,赋能车企智能化水平,发挥品牌和渠道优势,与车企合力发展,不断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不造车”之路。
ICT造车,轻车不熟路
如今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开始倒逼传统车企产品升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已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
伴随着年轻用户对汽车的需求,从车辆配置向车辆服务转变,大量的元器件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之中,并提供了全新的用户体验,汽车行业原有的供应链也被叠加了新的价值维度,汽车正在从传统的机械、电子产品,向机械、电子、软件、网络等多维度融合。
以华为为代表的ICT企业,通过与车企深度合作,为车辆提供ICT、软件、大数据、AI等方面的赋能,结合传统车企在机械制造方面的经验和能力,打造出传统车企与科技公司相互融合新商业模式。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留给车企的时间十分有限。对于传统整车厂而言,与华为的合作,可以在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同时,还能降低研发成本以及缩短开发周期,使产品能够更快速地推向市场。
华为则通过与整车厂建立深度合作,也是其获得强智能驾驶数据的最佳途径。毕竟除了强大的研发能力,智能的提升是需要靠数据驱动算法,进行不断迭代才能实现。
近些年,多家车企已经完成了向用户为中心的转型。ICT企业,也将发挥曾经在手机市场的经验,帮助车企更好的激活智能电动汽车市场。
在赛力斯之后,小康与华为合作再次推出AITO问界M5,这也正是华为深度参与智能汽车生产制造的证明。可以预见的是,凭借华为强大的研发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未来小康将与华为共同缔造新的汽车产业商业模型。
加速迭代,产业迈入新时代
近些年,科技大厂在自身行业面临瓶颈后,纷纷开启多元化战略。通过小成本试错,感受新行业的确定性和机会,经过判断后,再确认进场。这也已经成为企业多元化之路上的一种常规操作。
除了“试错”之外,华为也通过“赛马”机制,选出最契合自己的灵魂伴侣。目前华为通过与北汽极狐、长安阿维塔以及小康赛力斯合作,一边快速学习,积累经验,孵化新的产业机会;另一边,华为也在观察,未来谁才是自己的最佳搭档。
原本定于12月25日在深圳举行的极狐华为HI版大型交付之夜,并未如期举行。取而代之的是,华为选择了12月23日在深圳举办的华为新品发布会上,向所有人介绍自己与小康的新品牌AITO。
如今,随着华为选择放弃赛力斯,转攻新品牌AITO,中国汽车产业也有望开启新的商业模式:小成本实验,若效果不佳及时止损。这对于那些前期品牌定位并不成功的车企而言,可以说是给了“重来一次”的机会。
华为的价值,并不只是原材料供应商。华为手机业务曾常年雄霸国内第一位置,可以说华为的手机销售渠道拥有着快速变现的能力。由于5G的封锁,华为手机业务受制,这也导致了产品供给不畅。如今,华为汽车业务的建立,也正好填补了门店的产品空档。
仅从规模上看,华为的门店数量与宝马、奔驰、奥迪、特斯拉等汽车品牌完全不在一个量级。华为在中国拥有超过5000家高端体验店,覆盖了中国每一个城市,并有超过6万家零售与服务网点。
新能源汽车时代,改变的不仅是汽车零件,而是从更深层次改变了这个传统行业的生态。尤其是在引入各方先进理念之后,中国汽车行业将有望实现对国际领先汽车工业的赶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