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洪式太极拳的搂膝拗步看太极拳的微妙玄通,理精法密

三不一无课程 2024-05-27 13:38:38

真正的太极拳难学、难练、难工,虽然客观标准(原理;共性)一致,但因为每个人的天赋、勤奋、学历、师承等的不同,会练得个个不同,表现出个性的差异。比如陈发科先生的徒弟们,练的拳各各不同。洪均生先生的徒弟们也都不一样。

现在举例说明它的难度之高和变化之多,确实是理精法密。

就拿搂膝拗步讲,两个前后反圈,劲都是变六至七变,如果把一个圈儿像洪公那样划为四动,劲变六变;如果像蒋家骏师伯那样划为五动,劲变七变。每一变都有两个劲,至少两个用法,这一圈就是十多个变化和用法。这是多么细微啊。我教的学生,很多人这一个动作就学不会,还有一些练多年仍然做不出变六变、七变。

再举粗一点的例子,像杨式拳的搂膝拗步,都是一搂一按,像长拳一样,一手搂对方的低扫腿,一手按对方的胸部,非常简捷明确。但我们两个搂膝拗步合练,并且不但有按劲,还得有捋劲。比如左搂膝,对方在左侧是右手按,对方在右侧是右手捋。捋和按是同一个动作,这是各门各派(除洪式)都做不出来的。

(杨式)

(洪式)

同一个动作内侧有用法,外侧有用法,或者前后用法不同,这是太极拳的一个典型标志,就是一转的时候,内外、前后、左右会有同时出现的两个对立统一的劲,这两个劲都可以打人,因此它的微妙玄通没有接触过洪式真传的人是不知道的。

现代太极拳基本都简化了,但凡能练成一个模样的无不简化了,但凡能做齐的无不简化了。

仍以搂膝拗步为例讲它微妙。

比如它的第三、四、五动其实是一个动作,却是从下往上,从右入左,从上往下,从内往外,分别是四个挤法,如果挤时不出效果,说明练得不对。

这还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第二动。

它既要做左右手的前后反圈,还得摆右脚,进左步。还得手与身,手与腿做方向不同的运动,要求各种对立统一,出现各种剪刀一样的劲。就这一个动作,如果能在六年内练成,一定是比较聪明并且很用功的。

太极拳十年不出门,常常被人诟病。其实任何技能、任何技艺要达到高水平都至少练十年,甚至二十年。比如乒乓球,它比直接人与人的对抗简单一些,但是仍然要练二十年才能达到顶尖水平。练十年不是出不了门,而是达不到顶级高手。他们都是从三至五岁练,练到二十五岁左右才能挑国家队的大梁。而太极拳被称为一生不尽之艺。就是说一生都学不完,学不好的拳艺。

其它技艺也需要符合一万小时定律。那些吹嘘几天懂劲的,都是骗人的,相信这鬼话的都是傻瓜。

有人说三年学不会一个拦擦衣,结果另有人说三年仍然学不会,说明是假的。这里不是学会学不会,是学好学不好。会不会是相对的问题,如果以好为标准,就是学不会。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练三年能把书法的一个笔画写好吗?写到什么程度为好?学无止境。王献之写了若干年,他的书法中夹杂着一个点,他的母亲一眼就看出来了,就那一个点好,因为是王羲之写的。

太极拳理精法密,理就是拳理,拳理是阴阳原理,就是对立统一。法就是拳法,法密就是用法多,稍一动就有用。理精法密是因为它符合宇宙和人体的运行规律,做公转和自转,并且是螺旋形旋转,转得很细密,很微妙,变化多,周身配合需要完成所有的对立统一,因此确实是极难的。像搂膝拗步这样的式子是把别派两个式子并为一式,确实难得例外,但是最简单的式子像白鹤亮翅只有三个动作,看似简洁,其实变化也极多,光摔法就有很多个。思路就是身与手,身与腿,手与腿,手与手,腿与腿间的配合。

再如猿猴献果,只有一两个动作,要做出丰富的内涵也是极难。因为至少要打出攻防同时,就得转得恰当。练时面面俱到,用时专注一方,分出主宾。防的时候还要破坏对方的身体平衡,否则对方能连续进攻,我无法还击。动作的准确,用劲的巧妙以及时机的把握都是极难极难的。



0 阅读:1

三不一无课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