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今天来跟大家聊聊智驾那些事儿,我还把智驾韭菜分了分级,我自己呢,妥妥属于第二级。

第一级是在2024年2月前花6.4万买FSD期货的用户。由于他们的硬件低于HW4.0,目前特斯拉国内版的FSD和他们没啥关系。这不仅被骗了钱,还浪费了时间,要说被割的程度,他们那可是独一档,无人能及。

我这第二级,就是早期花钱买现货智驾软件的人。像我在2021年花2万买了小鹏NGP软件服务。可如今呢,小鹏智驾软件部分直接赠送了。现在送软件都成了业界标配,就算部分品牌有点“矜持”还收费,但通常也会有3年、4年免费试用的权益,到期大概率还会续期,基本就等于免费了。不过换个角度想,我也是中国几乎最早一批领航智驾使用者,在智驾方面也算是有点发言权。

最近小米SU7智驾事故闹得沸沸扬扬,我也忍不住想说几句。智驾虽然方便,但有些情况下它真的不太靠谱,下面这些情况大家使用智驾时可得提起精神,最好提前把控制权夺回来。

1. 对静止物体的识别:这个问题在依赖毫米波雷达识别的车型上特别明显,激光雷达在这方面会好很多。之前就有小鹏P7在高速上,处于智驾状态时,撞到了路边快车道上抛锚的故障车。

2. AEB刹停的有限范围:之前华为和小鹏还为此在网上争论过。不过争论之后,各家厂商的AEB都开始往全速域的方向发展了。
3. 雨雪天气:这很好理解,智驾也是靠传感器“看”世界的,咱们人在雨雪天看不清路,它也容易“犯迷糊”。
4. 突然变道的车辆和行人:像突然变道的外卖小哥、危险变道的社会车辆等,人类驾驶员有时候都防不胜防,智驾系统面对这些情况压力也很大。所以大部分车型的城市智驾设定都比较保守,这就导致在网上智驾事故容易引发舆情,而且用起来也很尴尬,后面的司机可能会以为你是新手,老是减速甚至停车。像理想和小鹏P7+等车型,智驾状态下亮起专用灯,我觉得这点特别好,起码周围的人能对我们的行为有个提防。

5. 难以提前设定的情况:比如突如其来的修路,这次小米SU7的事故就属于这种情况。特斯拉引领的端到端智驾,能拟人化思考,遇到情况能自行分析。在油管上看特斯拉FSD在美国的视频,能感觉到它很智能,能顺利通过维修路段,在陌生停车场也能自己找出口,不过偶尔也会“鬼打墙”绕圈圈。国内厂商也在宣传端到端智驾,但拟人的感觉普遍不明显,部分车型改到端到端后的初期版本,智驾能力还大幅退步。小米SU7在2月底推送了端到端智驾,但仅限Pro版和MAX版,如果事故车辆是标准版,那就不是端到端智驾。而且就算是端到端智驾,也不一定能通过类似的维修路段,早期的端到端智驾就像婴儿,潜力大但需要学习。

另外,我想说驾龄低于10万公里的朋友,最好别用智驾。我作为第一批智驾韭菜,用了四年智驾,上面说的那5种情况对我来说还好,老司机比较容易发现周围潜在的危险。但新手就不一样了,我身边有新手女士买了带城市智驾的车,直接把智驾当“滴滴代驾”用。很多时候,新手的驾驶水平还不如智驾呢。就像在狭窄位置,老手都小心翼翼的,问界M5智驾版却能很利落正常速度变过去。其实最危险的就是刚考完车牌的新手,没经过人驾的磨炼就依赖智驾,他们根本无法辨别周围的危险,必要时也不能提前接管。小米SU7要求新车行驶1000公里后才能启用智驾,但这对新手来说远远不够。

最后我瞎想了一下,能不能立法给每个驾驶员弄一个智驾ID?这个ID记录每个人的行驶里程,根据公里数和是否有不良记录,逐步解锁智驾功能使用权。大家觉得这个想法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