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一首诗,将西湖的春天写成千古绝唱,美到心醉一眼万年

江忆北谈过去 2025-04-09 14:40:38

春天很美,但更美的是描写春天的诗词。在诗人的笔下,春天犹如繁花,无需泼墨即可成画,春天的浓妆淡抹,总是能满足我们所有浪漫的幻想:水墨丹青、桃之夭夭、东方既白……

所以我说,如果浪漫有颜色,那一定是春色。在你眼里,春天又是什么颜色的?

有人说春天是绿色的,正如贺知章笔下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嫩绿的柳枝成了春天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有人说春天是红色的,正如宋祁笔下的“杨柳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在春风的吹拂下百花绽放,其中最耀眼的那一抹红便是来自杏花。

还有人说春天是白色的,正如苏轼笔下的“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当柳絮飞舞的时候,满城都是淡白色的梨花,读着便感觉闻到了梨花的清香。

接下来,和大家分享白居易笔下一首非常经典的“踏春诗”,写尽春天的五彩斑斓,一不小心就将西湖的春天写成千古绝唱,美到心醉,一眼万年。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从孤山寺漫步至贾亭西,春水初涨与堤岸齐平,云层低垂水天相接。早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枝头,新燕正在衔泥筑巢。

路边的野花五颜六色让人眼花缭乱,嫩绿的春草刚能没过马蹄。最爱湖东的风景,怎么看都看不够,绿杨掩映下的白沙堤让人沉醉。

当我们读白居易这首《钱塘湖春行》,可以想象一下,当诗人站在孤山寺北贾亭西,眼前是波光粼粼的钱塘湖,水面与天上的云朵轻轻相接,这样的画面该有多温柔!诗人的心情该有多明媚舒畅!

耳边是清脆的莺啼,还有灵巧的燕子正在忙着筑巢。“乱花渐欲迷人眼”,满目的野花有红的、黄的、紫的……五彩斑斓,美得让人眼花缭乱,就想在花海中打个滚儿。“浅草才能没马蹄”,踏上刚没过马蹄的嫩草,软绵绵的,踩上去连脚步都变得轻盈、惬意起来。

而诗人最爱的,还是湖东那片绿意盎然、杨柳依依的白沙堤。在堤上漫步,每一步都是风景,每一刻都值得珍藏!

白居易用清新自然的语言,将西湖的春色描绘得淋漓尽致。但你可知道,白居易这首踏春诗,并没有你理解的那么简单,其中深藏着对人生的隐喻。

真正懂白居易的人会发现,这个敢于痛斥权贵的斗士诗人,永远带着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即使是在被贬的日子里,也能把青衫哭成水墨画。同样是遭遇被贬,刘禹锡表现出的是锋芒毕露的批判,而白居易在晚年采取“外儒内道”的应对策略,写的诗歌里也体现出“中隐”的思想,比如这首《钱塘湖春行》。

823年至824年间,白居易被贬外放,时任杭州刺史。此时的他已深谙官场规则,因知水利工程实际是一场博弈,他主持修筑七里山塘,疏浚西湖,既为避祸,又为民生。

小时候读《钱塘湖春行》,读出了春天的明媚和温暖,轻盈和治愈。而如今读这首诗,读出了人生的孤独和生活的滋味。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原来人生不必处处占尽春光,得到两三分暖意,足以撑起一个家。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如果觉得前路“乱花迷眼”,不妨退回自己的“白沙堤”。长大后的我们,也许在某一天不再追逐“行尽天涯”的执念,而是学会与自己的疲惫和解。

白居易一生中,写西湖山水的诗有多达200多首,为历代写西湖诗最多的诗人。尤其是在他任职杭州和苏州刺史期间,写了太多吟咏西湖美景的诗歌。正如他在诗中所写:“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即使有离开的念头,他也无法割舍对西湖的喜爱,可见他是真的很爱美景。

他笔下那一首首动人的诗歌仿佛也在告诉世人,当我们匆匆赶路的时候,别忘了为美景驻足,或许,它们才是你真正的收获!

0 阅读:93